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故裏尋蹤讀東坡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三蘇”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據三席。特別是蘇軾,一生著述豐(feng) 碩,作品流播廣遠,對中國人文精神影響至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多次引用蘇軾的詩文,這次赴四川考察又專(zhuan) 門到訪三蘇祠。
每個(ge) 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ge) 蘇東(dong) 坡
“大江東(dong) 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詩詞,流淌千年,浸潤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也播撒到世界各地。
有人說,每個(ge) 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ge) 蘇東(dong) 坡。
自號“東(dong) 坡居士”的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通才、全才。詩詞文賦、書(shu) 法繪畫,都有著極高的造詣。
中華文化孕育了蘇軾。蘇軾汲傳(chuan) 統之精華,綜各家之學說,融自身之實踐,開時代之生麵,進一步光大了中華文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不同場合引用蘇軾的詩句——“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他說,14億(yi) 中國人民凝聚力這麽(me) 強,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精神,這是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源泉。
跨越千年,東(dong) 坡文化魅力不減、風采依然。行走眉山,東(dong) 坡印記俯拾皆是。三蘇祠,是東(dong) 坡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東(dong) 坡迷的熱門打卡地。眉山市東(dong) 坡小學,20首蘇軾詩詞鐫刻成校園的“詩書(shu) 大道”。東(dong) 坡城市濕地公園,“三蘇”故事和文學創作融入山水景觀……
今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西平遙古城考察時說,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也屬於(yu) 子孫萬(wan) 代。
民者,天下之本
除了文學家,蘇軾還有一個(ge) 身份——政治家。出身於(yu) 平民之家的蘇軾,在青年時期就確立了為(wei) 民請命的民本情懷,寫(xie) 下“民者,天下之本”的詩文,這也是他一生篤行的從(cong) 政理念。
為(wei) 官40載,無論在朝廷,還是在地方,蘇軾都秉持“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同時也堅守“功廢於(yu) 貪,行成於(yu) 廉”。
蘇軾主張改革,針對當時北宋社會(hui) “財之不豐(feng) ,兵之不強,吏之不擇”等情況,在土地、財經、政治、軍(jun) 事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改革方案。從(cong) “以民為(wei) 本”的思想出發,他既反對王安石疾風暴雨式的改革,也反對司馬光不分青黃皂白的“盡廢新法”。因此,蘇軾為(wei) 新舊兩(liang) 黨(dang) 所不容,幾度遭貶,卻是“一蓑煙雨任平生”。在杭州疏湖築堤,在徐州抗洪搶險,在惠州修橋治水……他主導的許多工程利在千秋,至今還在發揮作用。
中國曆史上的反腐倡廉、國家治理、法治和德治、吏治,可以作為(wei) 新時代的有益借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在多個(ge) 場合引用蘇軾飽含政治智慧的詩文:“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強調黨(dang) 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天下之患,最不可為(wei) 者,名為(wei) 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提醒幹部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為(wei) 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強調幹部要有擔當和判斷……
東(dong) 坡風骨,綿澤後世。
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在三蘇祠博物館,有一塊鐫刻著“守其初心”四個(ge) 大字的巨石。“守其初心”,出自蘇軾所寫(xie) 的《杭州召還乞郡狀》。
當時,蘇軾正受到新舊兩(liang) 黨(dang) 夾擊,他不阿諛奉承,直言敢諫,因而屢受排擠。蘇軾以“臣若守其初心,始終不變,則群小側(ce) 目,必無安理”,表明自己的政治操守。他要守住自己的初心,回到百姓身邊,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問汝平生功業(ye) ,黃州惠州儋州”。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多次被貶,官越做越小,人越貶越遠,但是也越來越受到百姓的愛戴。盡管身處逆境,蘇軾始終堅守著為(wei) 國為(wei) 民的初心。
一個(ge) 人也好,一個(ge) 政黨(dang) 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曆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
近千年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初心”賦予了全新的內(nei) 涵。
2019年10月,在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了蘇軾在《思治論》中的一句話:“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並闡釋了這句話的意思:“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
這句話,今天來看,更是有著沉甸甸的意義(yi) 。
監製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侯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