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客家山村辦舞獅少年班 三代傳承人接力中國千年技藝
【解說】舞獅在中國有著千年曆史,分為(wei) 北獅和南獅兩(liang) 派。其中,南獅又被稱為(wei) 醒獅,集武術、舞蹈、音樂(le) 為(wei) 一體(ti) 。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共有1500萬(wan) 客家人散居在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醒獅文化也隨之風靡全球,成為(wei) 代表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
【解說】廣西柳州市柳江區進德鎮的木岸屯世代居住著客家人,醒獅表演在木岸屯已有百年的曆史,村中醒獅隊曾在柳州市及周邊縣區的重大節日活動上大放異彩。而為(wei) 將這段文化傳(chuan) 承,村民們(men) 決(jue) 心重建木岸醒獅隊,在村裏招募6歲以上的少年,免費傳(chuan) 授醒獅技藝,如今已有十多名少年參與(yu) 。
【同期】木岸少年醒獅隊隊員 曾德聰
舞獅覺得好帥的,然後覺得扛起(人)好好玩的。爺爺他們(men) (以前)也在這練,從(cong) 小練到大,小時候經常我爸帶我去看。(我)長大了,然後我爸也叫我來這裏試一下。放假了有時候會(hui) 回來練。獅頭也好重的嘛,扛人起來的時候,有時候扛這裏(肩膀),坐這裏(胸口)的時候,腰好痛的。但是你練多了就覺得也蠻好玩的。
【解說】這支少年醒獅隊的隊員平均年齡僅(jin) 有十幾歲,課餘(yu) 之時,這些少年們(men) 會(hui) 聚集在村中有著近200年曆史的祠堂內(nei) ,在教練的指導下,從(cong) 紮馬步等醒獅基本功練起,再反複練習(xi) 醒獅的神態、動作、技巧。
【解說】今年35歲的莫平是這支少年醒獅隊的教練,和如今的少年們(men) 一樣,莫平也從(cong) 小和老人們(men) 學習(xi) 醒獅技藝,如今他主動承擔起培養(yang) 新一代木岸醒獅傳(chuan) 承人的任務。平日在柳江中學擔任美術老師的莫平,一有時間便會(hui) 回到村裏帶著孩子們(men) 練習(xi) ,這些“雄獅少年”已成為(wei) 他心中放不下的牽掛。
【同期】木岸少年醒獅隊教練 莫平
從(cong) 我小的時候就開始學(醒獅)了。老一輩那個(ge) 時候還有武術、還有舞獅的表演,有翻桌啊,雙節棍、三節棍呀,還有槍法呀,非常有觀賞性。我們(men) 就很喜歡,我們(men) 經常是在村裏跑(去看),鞋子都跑掉了都來不及穿。小時候也跟其它小朋友一樣,也是這麽(me) 小,可能也是五六歲,跟著老人家舞大刀,舞劍等等,然後舞獅,我們(men) 每一天都聽這個(ge) 鼓(樂(le) )。現在會(hui) 一點就回來教他們(men) ,老一輩也比較老了,他也沒有那麽(me) 多精力去教,所以我們(men) 作為(wei) 年輕人的話,最好還是把村裏麵的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下去。
【解說】在村中的祠堂內(nei) ,始終保留著一個(ge) 老舊的獅頭道具,這個(ge) 獅頭道具不僅(jin) 是木岸醒獅文化的精神圖騰,也伴隨了曾亞(ya) 強大半輩子。今年74歲的曾亞(ya) 強是木岸屯舞獅技藝的第十代傳(chuan) 承人。從(cong) 4歲起,曾亞(ya) 強便跟隨伯伯學習(xi) 傳(chuan) 統醒獅技藝。看到醒獅文化被新一代少年們(men) 所傳(chuan) 承,曾亞(ya) 強難掩心中的欣喜,他也會(hui) 不時參與(yu) 少年們(men) 的動作指導。
【同期】木岸醒獅技藝第十代傳(chuan) 承人 曾亞(ya) 強
他們(men) 喜歡學我們(men) 就繼續傳(chuan) 給他們(men) ,把醒獅技藝複興(xing) 起來了,主要還是他們(men) 孩子喜歡。現在夜晚,教練在這裏教他們(men) ,我時常也會(hui) 來看,誰馬步紮得不好,怎麽(me) 個(ge) 不好,我都會(hui) 進行指點。我們(men) 客家的武術,我希望能一步步全部傳(chuan) 下去,一代代傳(chuan) 下去。
【解說】如今,醒獅文化仍在中國各地傳(chuan) 承,並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特點。莫平表示,也會(hui) 將現代舞獅元素融入這項傳(chuan) 統技藝的教學之中,讓醒獅文化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
【同期】木岸少年醒獅隊教練 莫平
現在社會(hui) 在發展,然後各種醒獅,還有新的一個(ge) 造型起來了,然後老套路也延續下來。跟那些年輕的舞獅(技藝)融合在一起,感覺還是很有味道,所以大家都比較喜歡。
劉俊聰 廣西柳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