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最美科技工作者”趙潔:引進小鵪鶉 托起大產業

發布時間:2022-06-10 10: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新疆圖木舒克6月8日電(高磊 張依純)2019年,作為(wei) 科技特派員的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趙潔,來到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掛職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科技局副局長。幾年來,她走進團場連隊,用自己的科技知識為(wei) 職工群眾(zhong) 探尋出一條產(chan) 業(ye) 增收致富之路。

  6月初的南疆炎熱幹燥,空氣悶熱無比。在五十三團六連鵪鶉養(yang) 殖基地內(nei) ,趙潔與(yu) “學生”連續奮戰多天對鵪鶉進行分欄,並在合適的時間將分欄後的小鵪鶉轉群至新的養(yang) 殖棚中。

  “我們(men) 把三萬(wan) 多隻父母代鵪鶉轉舍到這邊來,把這棟圈舍裝滿,就為(wei) 今年年底能夠發展到50萬(wan) 隻到60萬(wan) 隻做基礎,甚至明年的百萬(wan) 隻我們(men) 都能夠滿足。”趙潔說。

  2021年,趙潔帶領團隊實地考察了新疆九鼎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交易市場,瞄準鵪鶉養(yang) 殖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需求大、前景廣的特點,帶領合作社成員赴河南、山東(dong) ,對鵪鶉規模養(yang) 殖及產(chan) 品精深加工進行考察,製訂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鵪鶉規模化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規劃。

  通過科技項目幫扶,趙潔決(jue) 定把鵪鶉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五十三團特色產(chan) 業(ye) 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指導,鼓勵由五十三團六連書(shu) 記牽頭,聯合11戶少數民族群眾(zhong) 成立鵪鶉養(yang) 殖合作社,利用連隊原廢棄辦公室,經改造後建起新疆第一個(ge) 集繁育、規模化養(yang) 殖於(yu) 一體(ti) 的鵪鶉產(chan) 業(ye) 園,填補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乃至新疆鵪鶉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空白。

  成立合作社、鵪鶉繁育、商品鵪鶉養(yang) 殖、鵪鶉蛋加工、屠宰冷鏈運輸……趙潔對鵪鶉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清晰且細致。養(yang) 殖初期,她從(cong) 早到晚都待在繁育基地,檢查指導鵪鶉孵化、育雛脫溫情況,查看蛋鵪鶉飼養(yang) 管理情況;在孵化育雛期間,她就吃住在連隊,手把手教飼養(yang) 員碼蛋、撿雛、做雌雄鑒別等,經常忙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ti) 回到宿舍。

  “我們(men) 這個(ge) 團隊主要就是以專(zhuan) 業(ye) 技術來支撐,給他們(men) 製定產(chan) 業(ye) 規劃,做技術的全程服務。先發展規模養(yang) 殖,然後進行蛋品初加工,最後到蛋品的深加工,到明年年底發展到全產(chan) 業(ye) 鏈。”趙潔說。

  目前,六連鵪鶉養(yang) 殖基地占地麵積約8000平方米,有飼養(yang) 區、育雛區、孵化區,共5萬(wan) 羽鵪鶉,每天能帶來1200多元的純利潤。今年,為(wei) 進一步擴大養(yang) 殖規模,基地又建起10座可容納50萬(wan) 隻鵪鶉的養(yang) 殖棚。後續還計劃建設標準養(yang) 殖大棚30個(ge) ,養(yang) 殖100萬(wan) 羽鵪鶉,預計年產(chan) 鮮蛋1750噸,產(chan) 值可達1750萬(wan) 元。

  眼看著當地鵪鶉養(yang) 殖發展日益走上正軌,不少群眾(zhong) 紛紛找到趙潔,希望跟著她學習(xi) 鵪鶉養(yang) 殖技術。

  六連群眾(zhong) 熱沙來提·吾斯曼,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基地從(cong) 事鵪鶉飼養(yang) 工作。她從(cong) 打掃圈舍衛生、收獲鵪鶉蛋等做起,在趙潔的帶領下,鵪鶉養(yang) 殖方麵的理論素養(yang) 和實踐操作能力都在不斷提高,已基本掌握鵪鶉養(yang) 殖技術要領。今年她希望能承包一個(ge) 養(yang) 殖大棚,跟著趙潔一起做鵪鶉養(yang) 殖。

  “我剛來這上班的時候,每天就是打掃衛生、消毒,加水加料,兩(liang) 天一次撿蛋。我現在跟著趙老師一起好好學鵪鶉養(yang) 殖技術,以後我也想承包一個(ge) 鵪鶉養(yang) 殖場,好好發展這個(ge) 產(chan) 業(ye) 。”熱沙來提·吾斯曼說。

  如今,已到退休年齡的趙潔依然奮戰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這片土地上。在她看來,科技助農(nong) 隻有把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價(jia) 值鏈融合起來,才能真正將產(chan) 業(ye) 做精做強;才能把科技作為(wei) 撬動財富的“金鑰匙”,才能趟出一條特色、精準、可複製的發展之路,更好地帶領當地職工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到今年年底,我們(men) 就可以發展到50-60萬(wan) 隻的規模,達到這樣的發展規模就要走蛋品加工這條路,才能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才可以創造更高更好的經濟效益,更好帶動當地的老百姓。”趙潔說,我們(men) 既然已經開始做了,就要做到全新疆最大,做到全新疆最好。從(cong) 技術層麵來全力支持合作社把鵪鶉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打造百萬(wan) 隻以上養(yang) 殖規模的鵪鶉小鎮,使鵪鶉養(yang) 殖能夠成為(wei) 這個(ge) 團場的一個(ge) 支柱產(chan) 業(ye) 。(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