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鎮的致富經:從“靠天吃飯”到“靠棚致富”
中新網長春6月14日電 (李丹)眼下,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鎮布海村裏,陣陣瓜香撲鼻而來,一個(ge) 個(ge) 白中透綠、圓潤飽滿的香瓜掩映在綠葉中,遠近聞名的“香瓜大王”郭傳(chuan) 義(yi) 正穿梭在大棚裏,采摘香瓜。
郭傳(chuan) 義(yi) 家有11棟香瓜大棚,從(cong) 5月21日開始迎來了香瓜采收,“我這一畝(mu) 地能產(chan) 近4000斤的瓜,到現在已經賣了1萬(wan) 多斤了,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預計這一茬瓜毛收入能達到40萬(wan) 元。”郭傳(chuan) 義(yi) 說。
香瓜經濟效益較好,市場需求量大,這幾年,布海鎮的村民因發展香瓜產(chan) 業(ye) 走上了一條“甜蜜”的致富路。“布海香瓜”已遠銷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地。
近段時間,布海鎮哈裏村村民常春立,每天早上四點鍾就起來摘瓜了。常春立家有3棟大棚,今年他培育了13000餘(yu) 隻香瓜苗,種植了白瓜和翡翠公主兩(liang) 個(ge) 品種,畝(mu) 產(chan) 量能達到7000斤。為(wei) 了保證香瓜的口感,常春立在種植期間嚴(yan) 格控製大棚的溫度和濕度,使用綠色環保的農(nong) 家肥。
“咱這瓜,清脆甘甜,口感特別好,3個(ge) 大棚2萬(wan) 餘(yu) 斤香瓜全都被客戶預訂了,今年收入預計能有10萬(wan) 元。”提到香瓜,常春立掩飾不住內(nei) 心的喜悅,“明年還要再擴建一個(ge) 香瓜棚。”
種下的是“香瓜”,過上的是“甜日子”。從(cong) 2017年開始種瓜,當年的貧困戶常春立如今已經實現了脫貧。
布海鎮十三家子村的常豐(feng) 家庭農(nong) 場蔬菜園區裏,大棚蔬菜長勢喜人,這裏的黃瓜、柿子、香瓜都已經陸續采收上市,農(nong) 場也迎來了屬於(yu) 自己的豐(feng) 收季。
農(nong) 場負責人牟長義(yi) 說,今年農(nong) 場調整種植結構,采取分批次育苗、分批次定植、分批次成熟的模式,確保及時搶占市場空白期,提升效益。“農(nong) 場今年種植了15棚黃瓜、10棚的西紅柿和4棚的香瓜。柿子一個(ge) 棚產(chan) 量6000斤左右,香瓜一個(ge) 棚產(chan) 量1000斤左右,基本都已經被客戶預訂完了。目前已經賣了20多萬(wan) 元。”牟長義(yi) 說。
布海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辦公室主任趙環宇介紹,2022年布海鎮瓜菜種植麵積達到2200公頃,2170餘(yu) 戶農(nong) 民的果蔬大棚變身“致富大棚”,預計今年布海鎮瓜菜總產(chan) 值將突破5.2億(yi) 元。
由於(yu) 棚膜蔬菜的規模化種植,產(chan) 生了品牌效應,布海鎮先後被評為(wei) 吉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chan) 示範基地、國家無公害蔬菜生產(chan) 基地,還享有“吉林香瓜之鄉(xiang) ”美譽。
截至目前,德惠市瓜菜種植麵積達到3200公頃,其中甜瓜1380.6公頃、葉類菜79公頃、果菜(茄果類、豆角)1210.2公頃、黃瓜500公頃、西紅柿35公頃。
“一畝(mu) 棚抵十畝(mu) 田,一年四季都生錢。”近年來,德惠市積極轉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不斷調整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把發展棚膜經濟作為(wei) 引導和帶領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突破口,讓農(nong) 民從(cong) “靠天吃飯”走向“靠棚致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