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四川:年年都有新變化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麵提速

發布時間:2022-06-17 15: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6月17日電 (記者 王鵬)“成渝兩(liang) 地實現了公積金信息共享互認,申請貸款時不用再提供異地繳存的相關(guan) 材料,很方便。”近日,談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生活變化,在成都工作的重慶人曾慶堂很感慨。他說,自己去年在老家重慶買(mai) 了房,僅(jin) 僅(jin) 十來分鍾,就辦理好了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手續。

  曾慶堂的生活變化,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縮影。兩(liang) 年多來,重慶向西,四川向東(dong) ,川渝兩(liang) 地要素加快流動,產(chan) 業(ye) 加快交融。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73919.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5%,增速較上年提高了4.5個(ge) 百分點;占全國和西部地區的比重分別達到了6.5%和30.8%。

  剛剛結束的四川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進一步提出,堅決(jue) 扛起黨(dang) 中央賦予的戰略使命,以更高站位和更實舉(ju) 措,強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全麵提速、整體(ti) 成勢,確保年年有新變化、五年見大成效。

  “能夠參與(yu)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我深感責任重大,一定要爭(zheng) 分奪秒,把工作幹好。”正在四川天府新區國際合作局掛職的重慶兩(liang) 江新區幹部王博坤說,他目前的工作內(nei) 容主要是推進兩(liang) 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互學互鑒,推進兩(liang) 地“海外電子居民”互聯互通,共同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等。

  王博坤的工作轉變,正是川渝兩(liang) 地加深協作的生動寫(xie) 照。自2020年上半年起,川渝形成多層級合作機製,兩(liang) 地定期召開黨(dang) 政聯席會(hui) 議、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hui) 議,研究部署重大事項,協調解決(jue) 重大問題,推動出台重大文件。截至目前,兩(liang) 地共有201名黨(dang) 政幹部互派掛職。

  據不完全統計,兩(liang) 年多來,川渝兩(liang) 省市共同起草、向上申報或出台的規劃達30餘(yu) 個(ge) 。在基層,兩(liang) 年多來,川渝兩(liang) 地各部門、各市州區縣、各領域共簽署合作協議300多個(ge) ,數量之多、密度之高、範圍之廣,均前所未有。

  兩(liang) 年多來,川渝兩(liang) 省市還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加強體(ti) 製機製集成創新,不斷把更多的“規劃圖”變成“施工圖”乃至“實景圖”。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ge) 月,160個(ge) 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已累計開工151個(ge) ,完成投資4149.2億(yi) 元。其中,現代基礎設施項目開工38個(ge) ,共完成投資1826億(yi) 元以上。

  交通基礎設施作為(wei)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行軍(jun) ”,也在加速建設。截至目前,建成及在建的川渝省級高速公路已達20條,渝昆、成渝中線、成達萬(wan) 等高鐵將進一步支撐起“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兩(liang) 年多來,每一個(ge) 身處其間的川渝人,都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對我們(men) 普通人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的便利,深切感受到川渝一家親(qin) 。”正如曾慶堂所說,在成都工作的他,僅(jin) 僅(jin) 十多分鍾,就辦理好了重慶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手續。

  兩(liang) 年多來,川渝兩(liang) 地住房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養(yang) 老保險轉移接續“無縫銜接”、異地就醫實現“即時辦”。截至目前,川渝聯合實施兩(liang) 批次43項便捷生活行動舉(ju) 措,先後推出3批311項“川渝通辦”事項,累計辦理事項超900萬(wan) 件。

  此外,早在2020年,成都與(yu) 重慶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就實現了“一卡通”,提質改造後的成渝高鐵實現成渝之間1小時通達。目前,每天平均有30.5對“複興(xing) 號”動車組穿梭於(yu) 成都和重慶之間,年累計發送旅客超1000萬(wan) 人次。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劍鋒表示,未來五年,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將錨定“一極一源、兩(liang) 中心兩(liang) 地”的目標定位。將聚焦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總體(ti) 目標,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戰略定位,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不斷強化產(chan) 業(ye) 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和民生保障力,推動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