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雲和:“小縣大城”探尋山區集聚發展新路徑
走進縣城看發展|浙江雲(yun) 和:“小縣大城”探尋山區集聚發展新路徑
新華社杭州6月20日電 題:浙江雲(yun) 和:“小縣大城”探尋山區集聚發展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方列、林光耀、吳夢
浙江雲(yun) 和,這個(ge) 縣域麵積989平方公裏、常住人口僅(jin) 13萬(wan) 的浙西南小縣城,多年來貫徹“小縣大城”發展模式,發展旅遊和木製玩具產(chan) 業(ye) ,實現蝶變。
美麗(li) 風景讓村民吃上“旅遊飯”
6月14日,民宿業(ye) 主季發東(dong) 在民宿院中晾曬大蒜。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6月16日,浙江省麗(li) 水市雲(yun) 和縣梯田腳下的梅源村,民宿業(ye) 主季發東(dong) 拿出自家種的大蒜,平鋪在院子裏的石桌上晾曬。“準備把蒜頭做成我們(men) 本地的特色鹹菜,當炒菜輔料或早餐小菜,讓來住宿的遊客品嚐‘雲(yun) 和味道’。”
2016年起,雲(yun) 和大力開發梯田景區,美麗(li) 風景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看到發展機會(hui) ,季發東(dong) 辭去工作,投資120餘(yu) 萬(wan) 元將老宅裝修成民宿。
6月14日,民宿業(ye) 主楊英在整理可看見星空的特色客房。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看著院子裏嫩綠的草坪,季發東(dong) 感觸良多:“早年這兒(er) 還是水泥地,上麵搭著香菇棚,那曾是我們(men) 全家的收入來源。當年起早貪黑種香菇、辛苦忙活一年收入幾萬(wan) 元,如今一家人經營民宿一年收入幾十萬(wan) 元。”
同樣回村的還有原先在縣城開母嬰用品店的楊英,11個(ge) 房間的四層小樓在她和丈夫的精心設計下,裝修得頗具特色。2019年“五一”假期甫一開業(ye) 就被訂滿,一個(ge) 小長假掙了五六萬(wan) 元,當年即實現營收40餘(yu) 萬(wan) 元。
2021年,雲(yun) 和旅遊產(chan) 業(ye) 接待遊客247.7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8億(yi) 元,蓬勃發展的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約3萬(wan) 名山區群眾(zhong) 蹚出一條“詩情畫意共富路”。
小木玩托起大產(chan) 業(ye)
6月15日,在浙江智木玩具的生產(chan) 車間,工人把木板放入自動打磨拋光機。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歡迎新進直播間的所有小仙女們(men) ,今天為(wei) 大家帶來一款海洋動物積木。”在浙江和信玩具集團有限公司的直播間裏,主播正在推銷產(chan) 自雲(yun) 和的優(you) 質木製玩具。雖然運營的時間不長,這個(ge) 直播賬號已經能夠做到2000人同時在線、一天3萬(wan) 多元的營業(ye) 額。
發軔於(yu) 20世紀70年代初的木玩產(chan) 業(ye) ,經過約50年的發展,已成為(wei) 雲(yun) 和的支柱產(chan) 業(ye) 。如今,雲(yun) 和是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木製玩具製造、出口基地,全縣有木製玩具生產(chan) 企業(ye) 超1000家,從(cong) 業(ye) 人口3.1萬(wan) 餘(yu) 人,木玩產(chan) 品產(chan) 量占世界同類產(chan) 品的40%、全國的56%、浙江省的70%。
6月15日,在雲(yun) 和縣大坪社區就業(ye) 服務中心,嚴(yan) 彩嶽(左二)在進行木製玩具組裝。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在浙江智木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裏,機器聲隆隆卻人聲寥寥。公司總經理潘曉英介紹,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之後,配合先進管理模式,企業(ye) 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產(chan) 品質量得到提升。
從(cong) 工藝升級到內(nei) 容創新,雲(yun) 和木玩產(chan) 業(ye) 堅持“兩(liang) 條腿走路”。“過去僅(jin) 僅(jin) 貼牌代工的生產(chan) 模式,一度嚴(yan) 重限製雲(yun) 和木玩的競爭(zheng) 力,而今從(cong) 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迫在眉睫的需求。”浙江和信玩具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何彬說,企業(ye) 自主設計的創意木玩獲得了更高的利潤、更大的行業(ye) 話語權,創新也成為(wei) 木玩產(chan) 業(ye) 升級前所未有的機會(hui) 。
“小縣大城”創造美好生活
6月15日,浙江和信玩具集團主播在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2018年,時年85歲的嚴(yan) 彩嶽老人同4個(ge) 子女從(cong) 距離雲(yun) 和縣城20多公裏的霧溪佘族鄉(xiang) 坳頭村搬到縣城裏的大坪社區。
從(cong) “外麵大雨屋裏小雨”到風雨無憂,從(cong) 種地砍柴到來料加工,從(cong) 開車盤山一小時下山就醫到如今3分鍾車程即到醫院,老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嚴(yan) 彩嶽幸福生活的背後,是一張久久為(wei) 功的“小縣大城發展藍圖”。“小縣大城”發展模式實施20多年來,雲(yun) 和建成易地搬遷安置小區48個(ge) ,目前全縣58%的農(nong) 民下山轉移,80%的人口集中在縣城居住,93.4%的學生集中在縣城就讀,96%的企業(ye) 集中在縣城發展,城鎮化率從(cong) 30.8%躍升至73.4%。
易地搬遷,既要“下得來”,還要“穩得住”,更要“過得好”。49歲的李金龍出生在全縣最偏遠的西坑村龍井自然村,從(cong) 小過著“收獲的糧食僅(jin) 僅(jin) 夠自家吃、一年到頭全家沒幾個(ge) 餘(yu) 錢”的生活。
窮則思變,李金龍下山來到縣城,從(cong) 木玩廠小工做起,一直幹到車間主任,還被評為(wei) “浙江工匠”,在城裏紮下了根。2016年,他把父母接到縣城頤養(yang) 天年。得益於(yu) 縣城的優(you) 質資源,他的孩子從(cong) 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2020年年初,李金龍辭去原企業(ye) 的工作,自己當老板開辦企業(ye) ,從(cong) 事木製玩具加工行業(ye) ,2021年產(chan) 值超800萬(wan) 元。
2011年到2021年,雲(yun) 和縣工業(ye) 總產(chan) 值由73.75億(yi) 元增加到255億(yi)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收入從(cong) 7570元增加到2.46萬(wan) 元。
“通過‘小縣大城’發展模式,我們(men) 把人口向縣城集中,把城市各方麵功能配套齊全。人興(xing) 旺了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容納了就業(ye) ,走出了一條山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道路。”雲(yun) 和縣委書(shu) 記李忠偉(wei) 說。
6月16日,空中俯瞰雲(yun) 和縣人民醫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