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養豬企業“跨界”被質疑沒錢,還收關注函,這麽慘?

發布時間:2022-06-21 15: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財經6月21日電 (記者 謝藝觀)2021年以來,生豬價(jia) 格一路跌入低穀,把養(yang) 豬企業(ye) 的業(ye) 績也拖向“低穀”。最近,有養(yang) 豬企業(ye) 甚至玩起了“跨界”,不過很快就收到了關(guan) 注函。

  養(yang) 豬企業(ye) 跨界“新能源”,“錢從(cong) 哪來”?

  6月17日,正邦科技發布公告稱,與(yu)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簽署《“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合作協議書(shu) 》,對方對公司的土地、能源進行統一規劃,加快布局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產(chan) 業(ye) ,力爭(zheng) 在三年時間內(nei) ,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wan) 千瓦,預計投資總額達到400億(yi) 元左右。

  或源於(yu) 該利好消息影響,6月20日開盤,正邦科技一字漲停,報6.95元/股。

  正當股民沉浸在喜悅中時,20日,正邦科技披露了深交所下發的關(guan) 注函。關(guan) 注函顯示,深交所要求正邦科技詳細說明公司在本次合作中需承擔的義(yi) 務,預計投入的資產(chan) 規模或投資金額(如需),以及本次合作對公司可能產(chan) 生的影響。

  同時,在此基礎上,結合公司當前的生產(chan) 經營狀況、流動性情況及本次合作所需的資金來源(如適用)等,說明公司是否存在資金狀況等條件不足以支持相關(guan) 項目開發等風險。

  若翻看正邦科技近來的業(ye) 績,會(hui) 發現深交所的擔心不無道理。

  財報顯示,正邦科技2021年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虧(kui) 損達188.19億(yi) 元,2022年一季度再虧(kui) 損24.33億(yi) 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負債(zhai) 率為(wei) 97.03%。此前還一度傳(chuan) 出“申請破產(chan) ”消息,後被公司辟謠。

  8日,正邦科技還曾發公告稱,受豬周期影響,公司及子公司江西正邦養(yang) 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商票逾期未兌(dui) 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兌(dui) 付餘(yu) 額合計54200.5萬(wan) 元。

  因此,此次“跨界”也被網友質疑,“養(yang) 豬都沒錢了,哪裏來的錢投入光伏?”

  養(yang) 豬龍頭牧原股份陷“虛增利潤”風波

  陷入巨額虧(kui) 損的正邦科技忙著跨界“自救”,業(ye) 界龍頭牧原股份則陷入“財務造假”的質疑中。

  近日,有媒體(ti) 發文,由於(yu) 在2021年財報中少計提39億(yi) 元的存貨跌價(jia) 準備,牧原股份疑似虛增利潤。

  該媒體(ti) 認為(wei) ,“保育豬”轉成“育肥豬”時,牧原股份的成本約為(wei) 600元/頭,此時平均重量約為(wei) 29公斤。利用行業(ye) 公式和得到的數據,就可以算出這些豬的真正成本為(wei) 1777.6元/頭。比年審機構披露的飼養(yang) 成本1559.53元,高出了218元。那麽(me) 每頭育肥豬就應該計提218元,總計提數額約為(wei) 39億(yi) 元。

  對於(yu) 上述質疑,牧原股份證券部人士回應媒體(ti) ,“上述文章中以育肥豬預測售價(jia) ,除以市場銷售價(jia) 格,得到模擬均重(118.7kg),再乘以作者模擬的養(yang) 殖成本,從(cong) 而得出公司成本數值。但這種倒推出欄均重來論證減值測試的方式,跟真正減值測試邏輯並不相符。”

  上述牧原股份人士還稱,文章所使用的公式中,其中三個(ge) 參數:重量增長、飼料價(jia) 格、(1+飼料與(yu) 折舊之外的其他成本/飼料成本+折舊成本/飼料成本),與(yu) 公司實際情況不符。

  對於(yu) 上述媒體(ti) 報道,5月18日,深交所向牧原股份發出的2021年年報問詢函,要求牧原股份說明公司本期未對相關(guan) 存貨計提跌價(jia) 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請年審會(hui) 計師就上述問題進行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在回複中,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報告期末未對相關(guan) 存貨計提跌價(jia) 準備是合理的。年審會(hui) 計師也認為(wei) ,公司報告期末存貨餘(yu) 額真實;公司報告期末未計提存貨跌價(jia) 準備符合企業(ye) 會(hui) 計準則相關(guan) 規定。

  豬價(jia) 上行,養(yang) 豬企業(ye) 困境有望改善

  所謂“人窮是非多”,之前生豬價(jia) 格持續處於(yu) 低穀,行業(ye) 陷入“賣一頭虧(kui) 一頭”的局麵,豬企們(men) 都背著“一屁股債(zhai) ”。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曾坦言,包括牧原在內(nei) 的養(yang) 豬行業(ye) 能夠快速發展靠的就是政策扶持,拿了大量的銀行貸款建起現代化豬舍,養(yang) 豬企業(ye) 大多數時候都會(hui) 現金流緊張,在每輪豬周期底部的時候更幾乎是“命懸一線”。

  不過隨著近月豬肉價(jia) 格持續上升,養(yang) 豬企業(ye) 的困境正在改善。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自3月下旬以來,生豬平均收購價(jia) 格和白條肉平均出廠價(jia) 格環比連續11周上漲。最新一周(6月6日—6月12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ye) 生豬平均收購價(jia) 格為(wei) 16.51元/公斤,環比再上漲0.1%。白條肉平均出廠價(jia) 格為(wei) 21.69元/公斤,環比持平。

  多家上市養(yang) 豬企業(ye) 發布的5月銷售數據也顯示,生豬銷售價(jia) 格有所上升,生豬銷量及當月收入也出現增長。

  伴隨豬價(jia) 上行,養(yang) 殖盈利也逐漸恢複。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監測中心聯合卓創資訊發布數據顯示,6月第2周,全國豬料比價(jia) 為(wei) 4.52,環比持平。按目前價(jia) 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yang) 殖頭均盈利為(wei) 131.77元。

  “對於(yu) 養(yang) 殖企業(ye) 而言,三季度或是盈利溫和恢複的時段,但與(yu) 此同時斷斷續續的二次育肥出欄及天氣等不確定因素或為(wei) 生豬價(jia) 格上漲帶來一定製約作用,豬價(jia) 或難大幅上漲。”卓創資訊指出。(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