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小鎮裏走出的“紫蘇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呼倫(lun) 貝爾6月27日電 題:小鎮裏走出的“紫蘇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我在新加坡上了5年學,回國後在北京上了兩(liang) 年班,之後輾轉到大連,2009年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初見範玲玲,爽朗的性格“掩蓋”了她女強人的身份。
最近這段時間,範玲玲已經開始研究中秋節的紫蘇月餅。“我每年都會(hui) 設計不一樣的包裝,過節嘛,想讓大家有新意。”
“餡料我也會(hui) 重新設計,今年打算做奶片紫蘇籽、鬆子紫蘇籽、豆沙紫蘇籽、蛋黃紫蘇籽等幾種新口味。”範玲玲的想法總是很多。
“我生活的地方很偏僻,在出國之前都沒去過大城市。”1983年,範玲玲出生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市鄂倫(lun) 春自治旗大楊樹鎮。
“除了英語,我什麽(me) 都不會(hui) 。”起步做國際貿易,範玲玲的主營業(ye) 務是豆類出口。“第一份訂單是一位前輩‘施舍’給我的。”
這些年,範玲玲的貿易業(ye) 務涉及四五十個(ge) 國家。然而,已然是“人生贏家”的她總覺得自己想幹一些能為(wei) 後人留下的事。
範玲玲談及與(yu) 紫蘇結緣,情根深種,“紫蘇油曾救過我姥姥的命,緩解了她腦溢血的後遺症。”
紫蘇分布於(yu) 中國、不丹、印度、日本、朝鮮等地。而它在中國種植應用有近 2000年的曆史,主要用於(yu) 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麵,其葉、梗、果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做湯,莖葉可醃漬。
近些年,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yang) 成分,成為(wei) 倍受世界關(guan) 注的經濟價(jia) 值極高的作物。
範玲玲說,自己的家鄉(xiang) 大楊樹正是培育紫蘇的一塊沃土。“從(cong) 小吃紫蘇長大,卻不知道它有這麽(me) 大的‘能量’。”
“母親(qin) 說,在她退休前一定要做一件對人類有意義(yi) 的事。”這也成為(wei) 範玲玲最終找到的人生目標。
2017年,範玲玲把大連的貿易公司托付給同學,隻身回到小鎮,開始研究紫蘇的種植、開發,成為(wei) 當地出了名的“紫蘇姑娘”。
通過查找大量專(zhuan) 業(ye) 資料,範玲玲發現紫蘇全身是“寶”,“我越來越愛上了它。”
“我請專(zhuan) 家來大楊樹考察過,他們(men) 認可的是,全國隻有這裏種出來的紫蘇α亞(ya) 麻酸含量最高,並且全球最好的紫蘇就在鄂倫(lun) 春自治旗。”專(zhuan) 家的肯定樹起範玲玲的自信。
“但是大家都不認識啊!”萬(wan) 事開頭難,為(wei) 了推廣,範玲玲每次參展,車裏放滿紫蘇產(chan) 品,參展完的產(chan) 品直接送人。
範玲玲還記得,有一次展會(hui) 結束後,她要將紫蘇籽油送給一位大娘,大娘質疑地走開了。
“我心都碎了,送都送不出去。”範玲玲想起最初的難,仍用一陣爽朗的笑聲帶過。“不過,這兩(liang) 年好多了,產(chan) 品得到好多寶媽的認可。”
平日裏,範玲玲除了拉著自己的紫蘇產(chan) 品到處推廣,便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搞創新。
“現在我自主研發了紫蘇籽油、紫蘇蜂蜜、紫蘇茶、足浴丸等6款產(chan) 品。”範玲玲遞給記者一袋“爆搖蜂蜜”,“這是我新研發的產(chan) 品,靈感來源於(yu) 爆搖奶茶。”
這幾年,範玲玲和當地農(nong) 民簽訂種植訂單,在保證以市場最低價(jia) 收購的基礎上,農(nong) 民可以得到“水漲船高”的利潤收入。
“去年,一坰地能掙3萬(wan) 元,比種玉米的利潤高3倍。用小麵積地種植紫蘇的農(nong) 民都掙了20餘(yu) 萬(wan) 元。”範玲玲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農(nong) 民嚐到種植紫蘇的甜頭,今年鄂倫(lun) 春自治旗境內(nei) 增加了4萬(wan) 畝(mu) 地種紫蘇,“現在鄂倫(lun) 春自治旗境內(nei) 及周邊共有紫蘇種植地11萬(wan) 畝(mu) 左右。”
“我們(men) 免費給農(nong) 民提供紫蘇種子、免費培訓,兩(liang) 年累計帶動貧困戶1000多人。”範玲玲如是說。
如今,範玲玲的紫蘇產(chan) 品在線上線下同時售賣,銷量可觀。而她的紫蘇產(chan) 業(ye) 園也被列入京蒙協作項目中,正在建設中。
範玲玲告訴記者,產(chan) 業(ye) 園建成後,除了建設成紫蘇葉提取物、紫蘇籽油、紫蘇酒、紫蘇蜂蜜、紫蘇餡料及糕點等7條生產(chan) 線外,還將建設一座研學基地。
“一樓設計為(wei) 紫蘇博物館,大家可以了解一些紫蘇的相關(guan) 知識,並且通過VR電影進行更加生動地講解。”範玲玲將自己的構想告訴記者,“孩子們(men) 還可以動手做一些紫蘇牛軋糖、紫蘇糕點等。”
“我超級感謝紫蘇,這幾年,我是和它一起成長的。”範玲玲感觸頗深,“我覺得幹紫蘇產(chan) 業(ye) 是我想要的,也是能留下的一份事業(y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