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中山大橋合龍 “黃金內灣”打造加速
【解說】6月28日,隨著最後一片鋼箱梁完成焊接作業(ye) ,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中山大橋正式合龍,為(wei) 深中通道2024年如期建成通車奠定基礎,環珠江口100公裏“黃金內(nei) 灣”加速打造。
【解說】深中通道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全長24公裏。中山大橋是項目關(guan) 鍵控製性工程之一,為(wei) 主跨580米的雙塔斜拉橋,主塔高213.5米,由120根斜拉索連接主塔與(yu) 橋麵,如“豎琴”躍於(yu) 海麵。
【解說】合龍段鋼箱梁長10米、寬46米,重233噸,施工人員操作4台橋麵吊機將鋼箱梁抬吊至設計標高,隨後經數小時的線形調整、焊接等工序,與(yu) 左右兩(liang) 側(ce) 已架設梁段焊接連成整體(ti) ,精準補上了最後一塊“積木”。
【同期】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橋梁工程管理部部長 姚誌安
中山大橋的合龍意味著我們(men) 經過五年半的時間,(深中通道)首個(ge) 橋梁工程結構物的合龍。它對後麵的橋麵鋪裝和附屬安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解說】自2016年12月西人工島先行工程開工,再到中山大橋合龍,深中通道已經開工建設五年六個(ge) 月,一萬(wan) 多名建設者在伶仃洋戰高溫、迎風雨。
【解說】自2021年11月24日中山大橋首片鋼箱梁吊裝以來,建設團隊曆時7個(ge) 月,完成了69片鋼箱梁高精度架設。
【解說】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橋梁工程管理部部長姚誌安介紹,中山大橋地處珠江入海口,常年炎熱、潮濕、高鹽霧,易受台風等天氣影響。複雜的地質及氣候條件、大跨度的結構,對大橋鋼箱梁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期】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橋梁工程管理部部長 姚誌安
中山大橋的技術難點在於(yu) 主塔的施工,因為(wei) 主塔是在高溫、高鹽的沿海地區,對控裂我們(men) 采用了比較先進的優(you) 化配合比。結構吊裝的過程中,因為(wei) 我們(men) 的橋麵寬度46米、截斷長度是18米,每片吊重接近495噸,在吊裝的過程中箱梁的匹配這一塊兒(er) ,我們(men) 進行了工藝的創新,就是斜拉索的分級裝拉和橋梁環縫的分布焊接。另外一個(ge) ,鋼箱梁這一塊兒(er) 我們(men) 采用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組焊一體(ti) 化技術,能有效解決(jue) 正交異性板的疲勞問題。
【解說】目前,深中通道正推進建設,中山大橋將進入路麵及附屬設施施工階段;伶仃洋大橋正進行主纜索股架設及上部結構施工;東(dong) 、西人工島有序推進建設;海底沉管隧道已累計完成26個(ge) 管節安裝,正向最後1000米發起衝(chong) 刺。
(記者 何俊傑 蔡敏婕 廣東(dong) 中山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