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浙江海鹽“00後”新農人:玩轉“十八般”農機促增收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嘉興(xing) 7月5日電(張雨滴 王中鵬 張正龍)近日,在浙江省嘉興(xing) 市海鹽縣於(yu) 城鎮瑞豐(feng) 農(nong) 場的小麥田裏,“00後”新農(nong) 人周凡越正忙著收割自家農(nong) 場裏最後50畝(mu) 小麥。
周凡越年紀雖輕,操作起收割機來卻極為(wei) 熟練,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時間,50畝(mu) 麥田就隻剩下整齊的麥茬。捧著飽滿的麥粒,聞著麥香,豐(feng) 收的喜悅洋溢在周凡越的臉上,今年他家農(nong) 場種了600多畝(mu) 小麥,畝(mu) 產(chan) 能有550斤。
“今年市場行情好,光是小麥就能有50多萬(wan) 元,比往年起碼要多13萬(wan) 元。”周凡越說。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比賽。剛忙完小麥收割,周凡越又要駕駛著拖拉機去把收割完的田地全部翻耕一遍,為(wei) 接下來播種水稻打好基礎。滅茬、平田、除草……農(nong) 場裏劃過一道道周凡越忙碌的身影。
瑞豐(feng) 農(nong) 場總共有800多畝(mu) 地,周凡越和他的父親(qin) 周永軍(jun) 要全部翻耕一遍。周凡越說,“以前耕種這麽(me) 多田要雇傭(yong) 大量的人力幫忙,如今在農(nong) 業(ye) 機械的幫助下,我們(men) 父子兩(liang) 個(ge) 就可以全部幹完。”
周永軍(jun) 回憶,周凡越從(cong) 小就對各種機械感興(xing) 趣,記得在他14歲那年,家裏買(mai) 了第一台收割機,周凡越就圍著收割機研究起機械構造。
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周凡越就經常幫著家裏幹農(nong) 活。雖然大學畢業(ye) 才兩(liang) 年,但是聊起農(nong) 事卻滔滔不絕。談及為(wei) 何想要回家務農(nong) ,周凡越表示,“現在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越來越集約化、規模化,需要更多懂得新技術的年輕人參與(yu) 進來。”
回到海鹽後,周凡越創辦嘉興(xing) 佳越農(nong) 業(ye) 服務有限公司,購置各類農(nong) 業(ye) 機械,為(wei) 農(nong) 戶們(men) 提供耕地、插秧、植保等各類農(nong) 業(ye) 服務。現在公司有大小無人機7台,拖拉機、旋耕機、插秧機等其他各類農(nong) 業(ye) 機械一應俱全。
如今的瑞豐(feng) 農(nong) 場已經實現無人機獨立作業(ye) ,不需要人為(wei) 幹預。“隻需提前在手機上設置好間距、速度、高度等各個(ge) 參數,就可以一鍵起飛,噴灑農(nong) 藥、化肥等剩下的全部交給無人機完成。”周凡越說。
“民以食為(wei) 天。農(nong) 業(ye) 這一行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年輕人不加入是不行的。”周永軍(jun) 說,他支持兒(er) 子的選擇。現在,他和兒(er) 子互為(wei) 師徒,他傳(chuan) 授兒(er) 子農(nong) 業(ye) 經驗,兒(er) 子教他農(nong) 業(ye) 新技術。如今在父子倆(lia) 的打理下,瑞豐(feng) 農(nong) 場經營發展蒸蒸日上,年營收達200多萬(wan) 元。
看著大片嫩綠的水稻秧苗,周凡越幹勁十足:“未來,農(nong) 場會(hui) 引進更多數字化管理手段,我們(men) 會(hui) 通過辛勤勞作和技術支持,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