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舊換新、綠色節能消費券,家電行業助力“雙碳”還有哪些方式?

發布時間:2022-07-07 14:17:00來源: 新京報

  炎炎夏日,空調等清涼電器提高了人們(men) 度夏的舒適度。不過,空調帶來的耗能卻不容小覷,畢竟家電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居民消費產(chan) 生的碳排放量占總量的53%。家電行業(ye) 需要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能源效率標識修訂、空調新能效實施,家電產(chan) 品能效要求逐漸提高。相關(guan) 部門不斷推出以舊換新、綠色節能消費券、家電回收等措施;不過,目前家電回收產(chan) 業(ye) 仍需要完善,回收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此外,不少家電企業(ye) 也在探索布局新能源產(chan) 業(ye) 。

  家電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

  “最近北京天氣濕熱,不開空調沒法待。空調是618期間新買(mai) 的,參加了以舊換新的活動。”北京的曹夢買(mai) 的是一級能效的空調,“一級能效價(jia) 格雖然高一點,但也能助力節能減排,平常空調溫度都設置26℃。”

  以舊換新在618期間達到新高峰。京東(dong) 數據顯示,618期間,京東(dong) 家電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5倍,累計補貼超億(yi) 元。蘇寧易購數據顯示,今年618,蘇寧易購門店以舊換新訂單同比增長172%。美的集團數據顯示,參與(yu) 以舊換新活動人數超24萬(wan) 。

  實際上,距上一輪家電下鄉(xiang) 政策的實施已有十多年之久,大部分家電產(chan) 品已超過設計使用年限,進入更新換代階段。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多次發文提及更新家電產(chan) 品。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表示,“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給予消費者適當補貼。促進家電產(chan) 品更新換代。”此後,多次發文推動家電產(chan) 品更新換代。

  今年4月,為(wei) 加快釋放綠色節能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北京市麵向在京消費者發放綠色節能消費券,鼓勵消費者購買(mai) 使用綠色節能商品。綠色節能消費券適用商品共計20類,包含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顯示器、電視機、空調、電冰箱、洗衣機等。

  綠色節能消費的背後是家庭消費碳排放居高不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0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家庭消費溫室氣體(ti) 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2/3,加快轉變公眾(zhong) 生活方式已成為(wei) 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此外,中國科學院報告顯示,居民消費產(chan) 生的碳排放量占總量的53%。

  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家用電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占住宅總能耗的20%以上(供暖後),這一比例在過去數十年一直保持增長。

  家電產(chan) 業(ye) 分析師梁振鵬表示,家電產(chan) 品碳排放比較高,比如在炎熱的夏季,使用空調、冰箱、熱水器等家電產(chan) 品碳排放比較大,家電產(chan) 品整體(ti) 碳排放比例至少能達到居民消費產(chan) 生的碳排放量的30%。

  今年5月,中華環保聯合會(hui) 、生態環境部、國家氣候中心等公布《公民綠色低碳行為(wei) 溫室氣體(ti) 減排量化導則》提到,推薦家庭使用光伏、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使用綠色節能產(chan) 品,如使用節能、節電等具有中國能效標識的家用電器。夏季空調溫度不低於(yu) 26℃,冬季空調設定溫度不高於(yu) 28℃,減少各種家用電器的待機時間。

  能效標識、空調新能效標準不斷提高

  近年來,家電行業(ye) 不斷參與(yu) 節能減排。2004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製定並發布《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標誌著我國實施能源效率標識製度。自2005年3月1日起率先從(cong) 冰箱、空調這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開始實施能源效率標識製度。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能效強製實施的產(chan) 品逐漸涵蓋液晶電視、電飯鍋、電磁爐、洗衣機、冰箱、熱水器、節能燈、電風扇、空調等產(chan) 品。現行能源效率標識製度是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

  空調是家電耗能大戶,空調能效要求也更為(wei) 嚴(yan) 格。2020年初,家用空調新版能效國家標準正式發布。當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表示,新標準實施後,到2022年能效將提升30%,現有的低能耗、高耗電的定頻空調和變頻三級能效以下的空調都將麵臨(lin) 被淘汰,市場淘汰率達到45%左右。

  奧維雲(yun) 網副總裁何金明表示,通過能效標識和標準牽引整個(ge) 家電行業(ye) 研發生產(chan) 高能效的產(chan) 品,目前,行業(ye) 數十個(ge) 品類都有能效標識,能效標準不斷提高。其中,我國冰箱、空調產(chan) 品的能效標準高於(yu) 歐盟、東(dong) 南亞(ya) 、美國等地。

  “家電產(chan) 品單體(ti) 碳排放水平不高,但整體(ti) 規模比較大。能效標識、空調新能效等措施的實施,調整產(chan) 品結構對全行業(ye) 的節能減排有很大促進作用。不過,目前家電碳交易方麵還沒有相關(guan) 進展。”中國家用電器商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表示。

  梁振鵬認為(wei) ,空調新能效、以舊換新、綠色節能消費券等措施,對降低家電產(chan) 品碳排放量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當然,要降低家電產(chan) 品的碳排放水平,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手段從(cong) 研發設計、原料采購、生產(chan) 工藝、流程包裝等各個(ge) 環節著手。

  廢舊家電回收體(ti) 係仍需完善

  近年來,家電回收逐漸被重視。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提出,“加快完善家電回收網絡。各地區結合實際製定獎勵與(yu) 強製相結合的消費更新換代政策,鼓勵企業(ye) 開展以舊換新。”此後,多部門還聯合發文支持建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ti) 係。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多次建議,持續推動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ti) 係建設,規範廢舊家電交易,嚴(yan) 禁超期服役的廢舊家電進入二手市場和農(nong) 村市場;加強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廣力度、補貼力度,可由國家出台總體(ti) 要求,製定家電以舊換新方案,並針對高能效的綠色家電產(chan) 品進行專(zhuan) 項補貼。

  此外,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蘇寧張近東(dong) 、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ye) 部創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等也建言家電回收話題,其中提到利用“互聯網+”平台,搭建“互聯網+”舊產(chan) 品回收體(ti) 係,提升回收的效率,降低回收成本,方便用戶處理和企業(ye) 回收。

  何金明提到,家電回收準入門檻高,目前格力、TCL、長虹等幾家比較大的家電企業(ye) 有回收能力。家電回收核心問題在於(yu) 拆解能力,廢舊家電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數量被有回收和拆解資質的企業(ye) 回收,大部分在市場上就被消化了。所以,當前需要擴大具備資質的企業(ye) 的規模,提高家電回收的效率。

  “近年來,廢舊家電規模增大,家電回收項目比較成熟,每個(ge) 省都有相關(guan) 企業(ye) 分布。不過,企業(ye) 覆蓋麵還不夠廣,家電產(chan) 品節能補貼費用低,企業(ye) 積極性不高。隨著家電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尤其是節能技術的應用,對節能減排起到積極作用。”張劍鋒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要求,海爾智家、格力電器、TCL實業(ye) 、四川長虹、美的集團、海信等6家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完成目標回收任務,回收量分別為(wei) 600萬(wan) 台、512萬(wan) 台、441萬(wan) 台、85萬(wan) 台、40萬(wan) 台和18萬(wan) 台。

  花式助力雙碳,家電企業(ye) 布局新能源產(chan) 業(ye)

  實現雙碳目標,不僅(jin) 對中國經濟結構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社會(hui) 公眾(zhong) 實現向低碳生活方式轉變。家電領域企業(ye) 家也在建言獻策。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蘇寧張近東(dong) 建議,將“綠色化”發展納入物流行業(ye) 倉(cang) 儲(chu) 、運輸、包裝、回收全鏈路的多個(ge) 環節,通過開展物流業(ye) 碳足跡認證,打造綠色新基建構建減碳生態。

  TCL創始人李東(dong) 生建議,建立統一的個(ge) 人碳排放計量平台,由國家環保部門牽頭,逐步建立統一的全國城鄉(xiang) 居民碳排放計量賬戶。根據年度個(ge) 人生活碳排放數據監測,確認個(ge) 人碳配額範圍,引導民眾(zhong) 主動選擇低碳生活消費方式。探索個(ge) 人碳配額金融激勵措施,推動民眾(zhong) 重視減碳。製定相關(guan) 激勵政策,倡導呼籲全民參與(yu) ,提高全民綠色低碳意識。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yun) 傑建議,推動企業(ye) 構建網絡化、動態化的碳排放管理體(ti) 係,加快降低單位產(chan) 能碳排放量。加快打通廢舊資源回收、拆解、再利用全產(chan) 業(ye) 鏈條,解決(jue) 各環節發展難題。強化國家級再循環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建設,構建智能、高效、可追溯、線上線下融合的循環經濟全流程閉環體(ti) 係。

  此外,不少家電企業(ye) 也在布局新能源產(chan) 業(ye) 。近年來,美的集團先後並購控股了合康新能、科陸電子,加大新能源業(ye) 務布局。格力電器控股銀隆新能源、盾安環境,加碼新能源業(ye) 務。TCL重組,並購了中環集團,瞄準光伏等新能源材料業(ye) 務。創維集團、四川長虹也布局光伏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

  “家電企業(ye) 布局新能源業(ye) 務,對公司層麵屬於(yu) 綠色轉型,對產(chan) 品端是節能減排。從(cong) 光伏等新能源角度來看,家電行業(ye) 才剛剛進入,對行業(ye) 影響有限;更多與(yu) 自身產(chan) 品體(ti) 係協同,表明企業(ye) 對綠色能源發展關(guan) 注與(yu) 探索,整體(ti) 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何金明表示。

  梁振鵬則認為(wei) ,如今,美的、格力、海爾等家電企業(ye) 積極布局各種各樣新能源產(chan) 業(ye) ,包括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有助於(yu) 降低整個(ge) 國民經濟產(chan) 業(ye) 的碳排放水平,對節能環保,實現雙碳目標有積極正麵促進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