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職業:做車與路的“智慧大腦”
北京車網係統集成工程師高景伯——
做車與(yu) 路的“智慧大腦”(解碼·走近新職業(ye) )
核心閱讀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智能道路設施水平快速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guan) 的新職業(ye) 也應運而生。
作為(wei) 一名係統集成工程師,高景伯致力於(yu) 攻關(guan) “車、路、雲(yun) 、網、圖”協同配合中出現的技術問題,讓“聰明的車”與(yu) “智慧的路”協同發展。
馬路上,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一輛輛搭載各類傳(chuan) 感器的自動駕駛車輛快速駛過,主駕無人的出租車、自動駕駛配送車等與(yu) 普通汽車並行。
大屏上,點、線、數實時變化。車輛型號、行駛線路等信息依次顯示,同時感應車輛四周的障礙物、行人。
走進位於(yu)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室內(nei) 室外,線上線下,交響出一首車與(yu) 車、車與(yu) 路、車與(yu) 人之間的智慧交通協奏曲。
而在大屏幕前,一人始終密切關(guan) 注車輛出行的實時信息,他就是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研究部負責人、係統集成工程師高景伯。
有了聰明的車,還要建智慧的路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潮流。
目前自動駕駛有兩(liang) 種主流的技術路線: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單車智能指車輛本身具備比較高的感知、決(jue) 策和控製能力。車路協同則通過網聯、路測等建設,從(cong) 不同的維度彌補單車智能解決(jue) 不了的安全問題。”高景伯介紹,智能網聯汽車,就是用智能化+網聯化來實現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單車智能+網聯賦能”,也是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目前推廣的主要方向。
為(wei) 什麽(me) 單車智能不是最優(you) 解?“舉(ju) 個(ge) 例子,我們(men) 在開車通過路口時,側(ce) 麵容易被大車遮擋形成視野盲區,有人突然出現就非常危險。”高景伯介紹,智能網聯“相當於(yu) 給車開了透視眼的外掛”。
2020年9月,北京市啟動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wei) 建設和運營單位,圍繞“車、路、雲(yun) 、網、圖”的目標探索各種應用落地場景。高景伯及其團隊負責解決(jue) 車路雲(yun) 網圖協同配合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相當於(yu) 整個(ge) 係統的“智慧大腦”。
5個(ge) 領域協調統籌,絕非易事:“智慧的路”通過全息智能設備,形成對交通狀況的全麵感知,路邊布置的多功能綜合杆,將計算數據通過“可靠的網”傳(chuan) 遞給“聰明的車”和“實時的雲(yun) ”,同時更新“精確的圖”。
“整個(ge) 過程都是代碼對代碼、機器對機器的自動化交流,速度已經達到毫秒級。”高景伯說。
探索全新領域,一步一個(ge) 腳印
係統集成就好像一個(ge) 整車廠,高景伯把這項工作比喻成造車:部件都有,怎麽(me) 去整合,考驗工程師“化零為(wei) 整”的功夫。
高景伯從(cong) 車輛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從(cong) 事過係統集成測試、電控係統等工作,一直跟汽車打交道。2019年,在國家大力發展自動駕駛的契機下,35歲的他進入智能網聯領域。
跨界、融合,是行業(ye) 的關(guan) 鍵詞,也是團隊的獨特性。車路協同是融合形成的新領域新業(ye) 態,涉及汽車、通信、電子、交通各方麵。車路雲(yun) 算法研究員、軟件開發工程師、安全駕駛測試員,多學科人才聚集成一個(ge) 年輕的團隊。
工作中,高景伯要與(yu) 各個(ge) 行業(ye) 打交道,“看到一種技術、一個(ge) 需求的時候,腦海裏麵要立刻出現,每個(ge) 模塊的技術特點是什麽(me) ,邊界在哪裏,有什麽(me) 不足?”他坦然麵對自己的“知識盲區”,每個(ge) 問題都通向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領域,每次挑戰都是一次知識的更新。
“我們(men) 做的是探索性而非流程性的工作,每個(ge) 人都要有獨當一麵的能力。”團隊負責路側(ce) 智能化設備項目的同事陳瀚也深有體(ti) 會(hui) ,“係統集成的複雜在於(yu) ,它是一個(ge) 係統工程,不是單一的技術。研發中對速度和安全的追求,既要保持平衡,也要不斷遞進。”
事實上,比技術攻關(guan) 更難的,是探索未知領域。如今,作為(wei) 中層管理者,高景伯給自己布置了更多“課外作業(ye) ”,夜深時,他總會(hui) 思考自己負責的這個(ge) 領域,未來方向是什麽(me) 。
“我們(men) 在探索一個(ge) 全新領域,沒有現成公式可套用,隻能靠自己,一步一個(ge) 腳印。”高景伯感歎,新基建正在蓬勃發展,要抓住汽車智能化浪潮,實現這個(ge) 賽道上的彎道超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非常好的契機,我們(men) 必須把握。
心存大海,可納百川,高景伯總覺得自己是一塊海綿,還有太多需要去汲取、去追問,唯有帶著開放與(yu) 謙虛的心,“始終保持一個(ge) 意識,那就是終身學習(xi) 、終身創造。”
未來的車不隻是車,還是移動生活空間
未來的自動駕駛是什麽(me) 模樣?
“理想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沒有方向盤,也沒有油門、刹車。”高景伯暢想,“它被定義(yi) 為(wei) 一個(ge) 移動生活空間,人們(men) 在裏邊休閑、娛樂(le) 、辦公甚至健身,享受個(ge) 性化體(ti) 驗。”他說,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以後通信、交通領域可能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車輛一旦上路就像進入軌道,整個(ge) 城市的‘大腦’來告訴你怎麽(me) 走。”
盡管前沿科技聽起來很酷炫,但高景伯有著清醒的認知。無論從(cong) 科技還是安全的角度上看,自動駕駛都不會(hui) 在短期內(nei) 達到理想狀態。“隻有通過大量算法訓練反饋,不斷迭代智能化的水平,才能讓AI更聰明。”他一直堅信,機器的目的不是取代人,而是將人們(men) 從(cong) 機械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去做更有價(jia) 值的事情。
如今,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累計測試裏程超過630萬(wan) 公裏,服務人次超30萬(wan) ,330個(ge) 數字化智能路口實現全覆蓋;全國多地持續開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範圍……種種探索,讓汽車智能化內(nei) 涵愈發豐(feng) 富,同時為(wei) 汽車涉及的環境、能源、交通等領域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然而,技術具體(ti) 落地依舊存在問題。比如,車與(yu) 路的技術迭代存在發展不匹配的問題,路端設施和雲(yun) 控平台搭建技術複雜,往往造成“車等路”的局麵。一切都在積極地摸索、測試、驗證。高景伯坦言,做研究,並沒有捷徑。
未來有一天,安全員從(cong) 車裏走到車外,智能網聯從(cong) 示範區普及到更多場景,無人車從(cong) 單一運輸工具到形態豐(feng) 富的“第三空間”,逐步迭代的自動駕駛將駛入新的起點。
如今,高景伯在上下班途中,偶爾也會(hui) 打個(ge) 無人出租車,看著車輛緩緩地朝自己開過來,他欣喜且篤定,“遵循自動駕駛本身開發、投放的流程,尊重技術迭代的規律,我相信美好的願景能早日成為(wei) 現實。”
本報記者 陳圓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