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地方軍”成拿地大戶 濱江、建發們為何逆勢擴張?

發布時間:2022-07-08 15:20:00來源: 新京報

  今年上半年的拿地排行榜單上又有了新麵孔。

  根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房企權益拿地金額排行榜,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華潤置地、中海地產(chan) 、建發房產(chan) 、綠城中國位居前五名,其中濱江集團、建發房產(chan) 作為(wei) 新晉上榜房企,格外受到市場關(guan) 注。

  那麽(me) ,在房地產(chan) 市場仍然處於(yu) 低穀之際,以濱江集團為(wei) 代表的區域深耕房企和以建發房產(chan) 為(wei) 代表的地方國企為(wei) 何逆勢擴張?

  拿地排行榜上的“新晉麵孔”

  根據中指研究院排名,在今年上半年房企權益拿地金額的排行榜單中,濱江集團以392億(yi) 元的權益拿地金額位居榜首。不僅(jin) 如此,從(cong) 新增貨值來看,上半年,濱江集團、華潤置地和中國鐵建占據榜單前三,濱江集團又以累計新增貨值912億(yi) 元占據榜單第一。

  對比去年同期的榜單變化,濱江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的拿地中堪稱“黑馬”,超越了傳(chuan) 統的拿地大戶諸如中海地產(chan) 、萬(wan) 科、保利發展等龍頭房企,一躍成為(wei) 拿地金額排行榜的首位,值得外界關(guan) 注。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建發房產(chan) 近兩(liang) 年拿地凶猛,通過對比近三年來的排名變化可見,建發房產(chan) 是從(cong) 2021年開始發力,據中指院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建發房產(chan) 拿地金額為(wei) 723億(yi) 元,在國內(nei) 房企排名僅(jin) 次於(yu) 萬(wan) 科、保利發展。而今年上半年,建發地產(chan) 權益拿地金額349億(yi) 元,排名位居第四名;新增全口徑貨值710億(yi) 元,排名也位居第四。

  對比近兩(liang) 年拿地金額的變化來看,曾經的拿地大戶碧桂園、萬(wan) 科等,拿地金額有所縮減。2021年上半年,榜首萬(wan) 科拿地金額達到了962億(yi) 元,碧桂園則以1252萬(wan) 平方米居拿地麵積榜首。而2022年上半年,碧桂園已滑落至第40位,拿地麵積僅(jin) 為(wei) 66萬(wan) 平方米,縮減了1186萬(wan) 平方米。

  濱江逆勢擴張的底氣與(yu) 壓力

  在房地產(chan) 行業(ye) 處於(yu) 低穀、房企融資端依然承壓的背景下,除了傳(chuan) 統的拿地“大咖”中海地產(chan) 、華潤置地外,新晉拿地大戶濱江集團為(wei) 何逆勢增儲(chu) ?其大手筆拿地的資金何來?

  濱江集團是一家典型的具有區域性色彩的房企,在超越綠城中國後,濱江集團在銷售額和拿地規模上坐穩了“杭州一哥”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更豪擲409億(yi) 元(含合作拿地)在杭州單一市場攬下23宗地塊,成為(wei) 杭州市場上名副其實的“拿地之王”。

  幸運的是,在全國樓市整體(ti) 銷售疲軟的背景下,濱江集團受益於(yu) 杭州新房市場的堅挺,單一押注贏得了市場的回報。2021年,濱江集團全年銷售額1691億(yi) 元,同比增長24%;實現營業(ye) 收入379.76億(yi) 元、歸母淨利潤30.27億(yi) 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2.80%和30.06%。2022年上半年,濱江集團完成銷售現金回籠322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

  杭州市場銷售向好無疑給了濱江集團更多的拿地底氣。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xing) 曾在今年年初直言:“未來5至10年是濱江最好的發展時期。”

  從(cong) 財務角度來看,截至2021年期末,濱江集團有211.41億(yi) 元貨幣資金在手,短期債(zhai) 務為(wei) 139.96億(yi) 元,現金短債(zhai) 比為(wei) 1.51倍,這也給了濱江集團拿地上的資金支撐。

  雖然銷售向好,但是,專(zhuan) 注於(yu) 改善型樓盤的濱江集團也受到了來自於(yu) 限價(jia) 方麵的壓力。由於(yu) 限價(jia) 樓盤陸續進入結算期,今年一季度其營收和盈利雙雙下滑。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濱江集團實現營業(ye) 收入62億(yi) 元,同比下降16.8%;歸母淨利潤2.3億(yi) 元,同比下降42.7%;歸母淨利率為(wei) 3.7%,較上年同期下降5.0個(ge) 百分點;整體(ti) 毛利率為(wei) 16.3%,較上年同期下降4.5個(ge) 百分點。

  對於(yu) 大手筆拿地的原因、拿地的資金來源以及拿地對於(yu) 公司資金、負債(zhai) 等方麵的影響,新京報記者向濱江集團品牌部門相關(guan) 人士進行詢問,但是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對方回複。

  建發的積極出擊與(yu) 規模訴求

  如果說濱江集團是“地方軍(jun) ”中區域性深耕的房企代表,此次拿地也沒有“出圈”,那麽(me) ,建發房產(chan) 則代表著另一支“地方軍(jun) ”的實力和野心,其拿地布局劍指長三角和珠三角,大手筆逆勢擴張的背後則彰顯出更多的規模訴求。

  建發房產(chan) 作為(wei) 地方國企的實力派,是廈門建發集團旗下專(zhuan) 業(ye) 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其上市平台建發國際在去年實現權益銷售額1300.92億(yi) 元。

  今年,建發房產(chan) 先是在廈門第二輪集中供地中以41.3億(yi) 元拿下廈門島內(nei) 思明區寸土寸金的地塊,又輾轉福州以9.03億(yi) 元拿下2宗地塊,接著,又殺入長三角,在上海首輪供地中,建發以50.2億(yi) 元連落三子,拿地凶猛可見一斑。

  建發房產(chan) 大舉(ju) 拿地的背後或是因為(wei) 更大的規模訴求。今年,建發國際全口徑銷售目標為(wei) 1650億(yi) 元,仍然維持26.8%的增速。而作為(wei) 地方國企,建發房產(chan) 維持了較低的資金成本和融資優(you) 勢。截至2021年末,建發國際平均融資成本約4.69%,較2020年末的4.98%下降29個(ge) 百分點;銀行已批未提金額約563.5億(yi) 元,較2020年末的202億(yi) 元增長約179%;貨幣現金約461億(yi) 元,同比增長65%。

  但是,和濱江集團類似,逆勢擴張也為(wei) 建發房產(chan) 帶來了盈利端的壓力。比如,隨著高地價(jia) 項目陸續結轉,建發國際的毛利率呈現下滑態勢,從(cong) 以往30%的毛利率下滑至2021年的16.35%。

  對此,在今年年初的業(ye) 績會(hui) 上,建發國際行政總裁林偉(wei) 國表示:“做改善型需求的項目,對土地要求比較高。在淨利潤水平方麵,個(ge) 別項目追求7%左右淨利,因為(wei) 營銷和管理費率在行業(ye) 內(nei) 的效益還是比較高,營銷加管理兩(liang) 項費率在2%-2.5%之間,所以更多的是關(guan) 心最後項目的淨利率水平。”

  事實上,在傳(chuan) 統的民營房企勢弱,央企、國企、地方城投平台接棒成為(wei) 拿地主力的情況下,建發房產(chan) 僅(jin) 是地方國企拿地中的一個(ge) 代表。在中指研究院上半年拿地金額的榜單中,廣州地鐵、武漢城建集團、上海地產(chan) 集團、廈門國貿等這些以往低調的地方國企正在陸續浮出水麵。

  新京報記者 徐倩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