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的步伐如何止住?一所城郊薄弱校的勞動教育實驗
家長擇校的步伐是如何止住的
一所城郊薄弱校的勞動教育實驗
甘肅省蘭(lan) 州市城關(guan) 區伏龍坪小學位於(yu) 蘭(lan) 州城南的山間坪地上,周邊大多是流動人口居住區。4年前,王祥來這裏當校長時,學校僅(jin) 有100多名學生。
教育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家長和學生紛紛用腳投票,選擇下山求學。王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從(cong) 那時起,他意識到:來到伏龍坪小學,就是一次“逆行”,“隻有把學校辦好了,才能止住家長擇校的步伐”。
用勞動教育作為(wei) 改革的突破口
改變一所學校並不容易。在深入分析了學生情況後,王祥嚐試著給這所以流動人口子弟為(wei) 主的學校加入新的元素。
王祥選擇用勞動教育作為(wei) 改革的突破口:學校的生源大多來自流動人口家庭,學生家長多是各行各業(ye) 的普通勞動者,有開餐館的、搞裝修的、開超市的……學生家庭教育跟進不足,文化課教育相對薄弱,但與(yu) 此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對勞動很熟悉。”在王祥看來,很多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體(ti) 會(hui) 比同齡人深刻得多,從(cong) 勞動中感知的東(dong) 西也更豐(feng) 富,這正是獨一無二的優(you) 勢,也是潛力所在。
“要讓學生們(men) 在勞動教育中強健體(ti) 質、增強意誌品質,同時,通過放大閃光點,提升精氣神,以此促進學校教育麵貌改觀。”王祥說。
勞動課被正式寫(xie) 在課表上:每周四下午的第二節課是固定的勞動課。此外,每到課餘(yu) 時間,學生們(men) 都會(hui) 經常開展集體(ti) 勞動。
勞動課也有了專(zhuan) 門的內(nei) 容:學校的公共區域原本是由專(zhuan) 門的保潔人員打掃,王祥將其化成片區,分給各班,由學生負責環境衛生;而校園裏原來有一小塊菜園,也被進一步修整,打造成了“東(dong) 籬莊園”,讓每個(ge) 班級負責其中的一小塊,種菜、平時打理直到最後豐(feng) 收。此外,教學樓前還專(zhuan) 門辟出一塊地,種上各種花卉和適宜生長的茶樹,由學生分班維護。
缺專(zhuan) 業(ye) 勞動技術老師,怎麽(me) 辦?學校從(cong) 農(nong) 科院或農(nong) 業(ye) 大學聘請老師,給學生們(men) 講解種花養(yang) 草、整治環境衛生的方法,還經常會(hui) 邀請有空閑時間的家長來到校園,和孩子們(men) 一起勞作。
對王祥的探索,剛開始不理解的老師和家長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人都自覺參與(yu) 其中。
“勞動不僅(jin) 不耽誤教學,還對教學有積極促進作用。”數學老師龐誌文來自甘肅慶陽農(nong) 村,自從(cong) 學校開設了內(nei) 容豐(feng) 富的勞動教育課,他覺得課堂教學更加接地氣,孩子們(men) 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
“以前不好講一米有多長,一平方米有多大,現在在菜園裏就能直觀地告訴學生,學生的理解也更真切。”在龐誌文看來,數學源於(yu) 生活,正是勞動教育讓數學和生活有效結合起來。
在勞動中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伏龍坪小學在一天天發生著變化。王祥的探索也在不斷深入。
為(wei) 了切實規範勞動教育內(nei) 容,提高教育效果,實現德智體(ti) 美勞“五育”並舉(ju) ,協同發展,伏龍坪小學編寫(xie) 了勞動教育校本教材,並組建了專(zhuan) 門的課題小組,開展教研活動。
近年來,國家對中小學校勞動教育高度重視,伏龍坪小學發揚自身優(you) 勢,爭(zheng) 取各方支持,加強了勞動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相繼建成了現代農(nong) 業(ye) 智慧大棚、工業(ye) 勞動和家庭勞動實訓場地,還增加了中藥材、茶葉種植和炮製的內(nei) 容。
在新建成的寬敞明亮的智慧大棚裏,中間種植辣椒、西紅柿、黃瓜等常見的蔬菜,四周則培育了各種各樣的多肉植物、花卉、中藥材等,還有水培育苗設備,大棚裏有專(zhuan) 門的溫度和濕度調控設備,學生們(men) 還可開展育苗實驗。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每個(ge) 植物的旁邊還附有詳細的介紹,豐(feng) 富學生的知識儲(chu) 備。
除了參與(yu) 智慧農(nong) 業(ye) 實驗,這兩(liang) 年,馬雅倩還參加了學校的講解小組——每次有人來參觀,都由學生們(men) 輪流解說。
“剛開始還是很緊張,準備的內(nei) 容都會(hui) 忘記,現在這些再也不是問題。”經過係統的訓練,馬雅倩和講解小組同學的知識麵、膽量都有明顯提升,如今,不論何種規格的接待,這個(ge) 10歲的小女孩都能大方自如地完成講解。
生活勞動教育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在生活勞動體(ti) 驗室,除了陳列了很多過去的勞動工具,還有很多生活中經常能用到的工具。伏龍坪小學的特色體(ti) 育項目是獨輪車,孩子們(men) 經常會(hui) 在課餘(yu) 開展獨輪車訓練和表演。麵對獨輪車會(hui) 出現的各種小毛病,老師帶著學生自己就修理了。
體(ti) 驗室裏還有刨子、鋸子等木工工具,在老師的帶領下,很多學生掌握了這些工具的操作要領,還能做出簡單的榫卯,完成簡易的板凳、桌椅製作;此外,體(ti) 驗室還有縫紉機、傳(chuan) 統織布機等,經過一番訓練,學生們(men) 都能進行常規的操作。
最令大夥(huo) 兒(er) 感興(xing) 趣的還是做飯訓練。在老師的示範引領下,如何把一包麵粉做成一碗可口的麵片飯或牛肉麵?經曆多次訓練後,從(cong) “一塌糊塗”到“有模有樣”,很多學生都能做出一碗香噴噴的麵。
六年級的達朋軒在前不久的勞動課上學會(hui) 了做麵片。如果家長忙碌顧不上做飯,達朋軒可以自己做好飯,自理能力提高了很多。“覺得自己真正長大了。”
“勞動課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學會(hui) 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的一扇窗,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生活之美,發現不一樣的自己。”王祥說。
匯聚向上的力量
隨著勞動教育的全麵推開,校園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環境衛生更加整潔,文體(ti) 活動更加多彩,學生見人打招呼,良好行為(wei) 習(xi) 慣也在逐漸養(yang) 成,很多原本學習(xi) 一般的學生在集體(ti) 勞動中得到了肯定,精神狀態在好轉,學習(xi) 狀態也在不斷向好。
自從(cong) 校園裏有了“東(dong) 籬莊園”,美術老師何睿婕會(hui) 經常帶孩子們(men) 在莊園裏上寫(xie) 生課。她發現,孩子們(men) 的畫作更加逼真有形,色彩的搭配更加鮮活自然,動植物繪畫作品躍然紙上,彰顯著生命的活力。
“這樣真正做到為(wei) 了藝術和自然緊密結合,讓審美訓練紮根在大自然、生活中,就有了無窮的創造力,這的確是坐在教室裏無法實現的。”何睿婕說。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調皮的學生在勞動中體(ti) 現了自身的價(jia) 值,受到老師和周圍學生的認可,就對校園生活更有信心,學習(xi) 狀態自然就好了。”對學生在參加勞動教育後的變化,3年前到這所學校任教的李敏傑有著真切的感受。
如今,教語文的李敏傑在課餘(yu) 會(hui) 帶著3歲的孩子一起做家務,因為(wei) 她在自己的校園裏看到了:這裏不但學習(xi) 氛圍很好,學生還很能幹懂事,打掃衛生、種花種草、飼養(yang) 小動物各個(ge) 都拿手。
近年來,在勞動教育的引領下,該校的教育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已連續3年獲蘭(lan) 州市城關(guan) 區教學質量優(you) 秀獎。隨之而來的是校園裏的學生日漸增多,很多周邊的學生慕名而來,全校學生已增加到337人,短短4年增長近一倍。
在王祥看來,學校能發生這樣的變化,“藥方”其實並不神秘,就是立足自身實際,充分發揚優(you) 勢,激發師生內(nei) 生動力,帶動“五育”全麵發展,真正讓學生受教育、有收獲。
對於(yu) 學校這幾年的變化,王祥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我們(men) 的學生自信了、陽光了,我們(men) 的學校也匯聚了向上的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