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山西“泥人燕”點“泥”成金傳技藝 巧手捏出百態人生

發布時間:2022-07-12 14: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晉中7月12日電 題:山西“泥人燕”點“泥”成金傳(chuan) 技藝 巧手捏出百態人生

  作者 楊靜

  取一團配好的泥巴揉捏、雕刻,一個(ge) 多小時,泥巴“長”出五官、四肢,成了一個(ge) 小朋友的樣子。12日,在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的一處工作室內(nei) ,民間手工藝人燕華強全神貫注地用泥巴雕刻人像。

  在燕華強的工作室內(nei) ,擺放著數十個(ge) 泥塑作品,既有農(nong) 村生活場景中人物的展現,也有運動健兒(er) 、親(qin) 朋好友的塑像,每個(ge) 人物神態各異,表情生動逼真。燕華強說,每一個(ge) 塑像都有自己的故事。

  從(cong) 記事起,喜歡畫畫的燕華強就跟著父親(qin) “玩”泥巴,“我們(men) 家從(cong) 爺爺開始就一直做泥塑活,小時候,父親(qin) 會(hui) 教我們(men) 做一些小貓小狗。”玩著玩著,燕華強就對泥塑上了癮,十來歲的時候,他開始鑽研泥塑人物,一捏就是40年。

  燕華強的泥塑作品,均以人物塑像為(wei) 主,或單獨一人,或三五成群,造型質樸,表情傳(chuan) 神,記錄著百態人生與(yu) 時代感動,充滿藝術感染力。

  塑形、雕刻、拋光、水洗、晾曬、上色……燕華強介紹,人物泥塑捏出形並不難,“難的是抓準人物的神態與(yu) 形態。”表情是泥塑人物的“靈魂”,創作一件作品需要全神貫注投入其中,燕華強對每一件泥塑作品要求都非常嚴(yan) 格,他說每一個(ge) 步驟都不能馬虎。

  泥塑人物神態的刻畫,對泥巴的黏度和軟硬度要求比較高。燕華強泥塑所用的泥由好幾種土配合調製而成,“調製好的泥土需要裝進袋子裏包裹,放置3天後才可以揉勻使用。”燕華強說:“這種泥土比較好塑形,捏完之後陰幹即可,經過一個(ge) 星期晾幹到發白,此時的作品可一直在空氣中保存,不會(hui) 開裂,還可以燒製、上色等。”

  燕華強說,在做泥塑的40年間,有過幾次想放棄這項枯燥的愛好,但其父親(qin) 不舍得這項技藝就此失傳(chuan) ,在父親(qin) 不斷鼓勵下才堅持下來。

  “泥土能表達的東(dong) 西很多。”在燕華強工作室內(nei) 的櫃子上,一件一家六口的泥塑作品非常顯眼,“這件作品名為(wei) 《串親(qin) 戚》,就是父親(qin) 騎著自行車載著母親(qin) 和我們(men) 弟兄4人在過年時候走親(qin) 戚的場景,希望通過此作品回憶當時的生活場景,教育孩子們(men)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燕氏泥塑’就是盡量還原原生態的一些東(dong) 西。”燕華強告訴記者,在傳(chuan) 承的基礎上,近幾年也在尋求一些創新。“用膩子粉等材料,創作了泥塑浮雕畫,將其繪製在牆麵上,具有立體(ti) 感,起到裝飾作用。”

  創作泥塑作品需要一定的繪畫技能,同時還需要耐心、細心、恒心,因此其傳(chuan) 承方麵現在不容樂(le) 觀。

  “目前有五六個(ge) 徒弟,下一步希望在相關(guan) 部門支持下推進傳(chuan) 統技藝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孩子了解這項傳(chuan) 統手工藝術。”燕華強說,希望將傳(chuan) 統“燕氏泥塑”發揚光大,代代相傳(chuan) 。(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