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建超5萬家生活服務數字門店
北京發布促進生活服務業(ye) 轉型升級措施 2025年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全覆蓋
本市將建超5萬(wan) 家生活服務數字門店
為(wei) 落實商務部等12部門《關(guan) 於(yu) 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結合實施城市更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專(zhuan) 項行動,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昨天,市商務局發布《加快建設一刻鍾便民生活圈促進生活服務業(ye) 轉型升級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措施》包括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措施、保障支撐三部分。從(cong) 拓展空間、豐(feng) 富業(ye) 態、提升品質、優(you) 化監管4個(ge) 方麵,提出15條具體(ti) 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生活服務業(ye) 轉型升級,築牢疫情防控屏障,助企紓困發展、激發社區商業(ye) 活力。鞏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發、末端配送(快遞櫃)、便民維修、洗染等8項基本便民服務功能全市社區全覆蓋成果,強化城鄉(xiang) 統籌,精準補建綜合超市、藥店、前置倉(cang) 等基本保障類業(ye) 態,豐(feng) 富發展特色餐飲、蛋糕烘焙、茶飲咖啡、新式書(shu) 店、養(yang) 老康護等品質提升類業(ye) 態。
到2025年,全市實現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全覆蓋,落地2000個(ge) 以上國內(nei) 外生活服務業(ye) 品牌首店,培育5萬(wan) 家以上生活服務業(ye) 數字化門店,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xiang) 的生活服務體(ti) 係。
精準補建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
《措施》提出的重點任務和措施包括,將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納入全市商圈布局專(zhuan) 項規劃,明確便民商業(ye) 設施配置內(nei) 容、配置標準和相關(guan) 要求。各區在街區(鎮區)控製性詳細規劃編製中,落實全市規劃和相關(guan) 標準,因地製宜確定便民商業(ye) 設施規模、布局、業(ye) 態結構,與(yu) 居民數量、消費習(xi) 慣、經濟水平等要素相適應。已建居住區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原則精準補建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區落實商業(ye) 和綜合服務設施麵積占總建築麵積的比例不低於(yu) 10%的要求,優(you) 先發展“一站式”生活服務綜合體(ti) 。
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利用騰退空間和地下空間。堅持防疫優(you) 先、安全使用、差別利用原則,落實騰退地下空間管理和使用指導意見。各區摸底、梳理國有產(chan) 權或國有主體(ti) 為(wei) 第一承租人的空間資源,建立台賬和管理機製,引導市場主體(ti) 建設、運營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老舊小區鍋爐房(含煤場)、自行車棚等閑置空間,經業(ye) 主共同決(jue) 定可用於(yu) 補建便民服務設施。推進老舊廠房、老舊樓宇更新利用。
挖掘交通場站、公園、園區等空間資源,布設便利店(社區超市)等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發布標準規範,因地製宜投放廂(櫃)式智能便利設施、移動餐飲售賣車、蔬菜直通車、無人智能售賣車等移動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
支持蔬菜零售搭載早餐
在鞏固提升基本保障類業(ye) 態方麵,實施“X+早餐”計劃,支持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等搭載早餐。推動200個(ge) 以上菜市場轉型升級,實現“顏值”“內(nei) 涵”雙提升,為(wei) 鄰裏提供社交服務和互動空間。將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綜合超市、藥店、前置倉(cang) 、菜市場等納入全市促進生活服務業(ye) 發展項目資金支持範圍,各區出台相應資金支持政策,形成市區合力。
豐(feng) 富發展品質提升類業(ye) 態。利用促消費獎勵資金、首店項目資金等各類資金,發展特色餐飲、蛋糕烘焙、茶飲咖啡、新式書(shu) 店、休閑娛樂(le) 等品質提升類業(ye) 態。完善就近精準居家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加強智慧助老技能培訓。
今年設至少百個(ge) 農(nong) 村便民店
本市還將推廣跨界融合搭載。推進“一店多能”,簡化經營範圍增項手續,搭載書(shu) 報經營、針頭線腦、打印複印、應急充電、代扣代繳、代收代發、休息如廁、小額存取等服務。各區引導區域內(nei) 房產(chan) 中介、銀行、外賣快遞點等連鎖門店提供多元化、規範化便民服務,豐(feng) 富便民服務載體(ti) 。各區建設集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餐飲、養(yang) 老康護、幼兒(er) 托管等於(yu) 一體(ti) 的生活服務綜合體(ti) 。允許有條件的社區有序開展舊貨交易活動,便利居民家庭閑置物品交換、流通,促進綠色、低碳消費。
此外,在健全農(nong) 村便民服務網絡方麵,盤活供銷社農(nong) 村閑置商業(ye) 設施,利用鄉(xiang) (鎮)、村集體(ti) 閑置用房,改建為(wei) 搭載多種便民服務功能的便民店或便民綜合服務中心。強化資金、金融支持,引導品牌連鎖企業(ye) 、電商平台企業(ye) 新建或規範提升農(nong) 村便民店,2022年試點鋪設不少於(yu) 100個(ge) 網點,2025年推廣覆蓋全部千人以上行政村。推進電商進農(nong) 村,完善農(nong) 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ti) 係。
文/本報記者 李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