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錄取通知書設計別“用力過猛”

發布時間:2022-07-12 14:45:00來源: 工人日報

  據媒體(ti) 報道,近日,多所大學發出了今年第一封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這些通知書(shu) 創意指數繼續拉滿,不僅(jin) 代表收獲,也種下希望:南開大學的蓮子錦囊;哈工大加嵌自主研製的寶石,寓意“寶藏大學等著寶藏男孩女孩”;中山大學校園定製版羊城通,隨贈雲(yun) 南普洱茶,被譽為(wei) “十年寒窗的大禮包”……

  一紙錄取通知書(shu) ,對考生來說意義(yi) 重大,也蘊含著極大的教育價(jia) 值,很多人都會(hui) 珍藏終生。近年來,不少高校努力提升錄取通知書(shu) 背後的價(jia) 值,從(cong) 堅持十幾載手寫(xie) 錄取通知書(shu) ,到用學校自主研發的專(zhuan) 利技術製作錄取通知書(shu) ,再到選取學院科研作物種子同通知書(shu) 一起寄到新生手裏,可謂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

  然而,這些錄取通知書(shu) 在贏得肯定與(yu) 讚譽的同時,也遭到了“形式主義(yi) ”的質疑。無疑,任何事物都存在於(yu) 一定的形式之中。判斷是否屬於(yu) 形式主義(yi) ,關(guan) 鍵在於(yu) 形式背後的內(nei) 涵。如果隻是走過場,或為(wei) 嘩眾(zhong) 取寵博人眼球,大抵是形式主義(yi) ;如果滿懷敬畏,借形傳(chuan) 神,那麽(me) 形式本身就具有了一定內(nei) 容意旨和情感價(jia) 值。

  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是大學給尚未見麵的新生的名片,濃縮了高校的曆史文化和精神。如何認真構思、精心設計,充分彰顯自身文化特色,於(yu) 細微處見精神,傳(chuan) 遞大學的溫度,值得探究。如果一味為(wei) 創新而創新,刻意標新立異,甚至做成“麵子工程”,未免有悖初衷。眼下,一些高校在錄取通知書(shu) 製作上過分追求“高大上”,出現了不計成本跟風趕時髦的情況,值得警惕。試想,當錄取通知書(shu) 成了聲光電技術的秀場,又是AR又是3D呈現,了解詳情還得下載個(ge) APP,未免用力過猛,令人心生厭惡。

  錄取通知書(shu) 是大學精神的細節體(ti) 現,追求一定的儀(yi) 式感不等於(yu) 盲目跟風乃至從(cong) 眾(zhong) 媚俗。錄取通知書(shu) 越來越“卷”不是壞事,但這不該成為(wei) 一場秀,而應成為(wei) 高校挖掘自身優(you) 勢、特色和文化內(nei) 涵的契機,明白並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找到了“內(nei) 卷”之道。

  (胡欣紅)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