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共探科技融合新路:為台胞台企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聚焦海峽論壇)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共探科技融合新路:為(wei) 台胞台企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中新社廈門7月12日電 (記者 閆旭)2022海峽科技專(zhuan) 家論壇12日在廈門開幕,匯聚兩(liang) 岸專(zhuan) 家智慧,探索兩(liang) 岸科技融合新路。兩(liang) 岸300多位科技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代表等參會(hui) 。
此次論壇突出學術交流,共享科技創新成果。聚焦廈金大橋上的智慧交通,海洋經濟上的合作共贏,閩台融合上的綠色力量等,兩(liang) 岸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分享科技前沿知識、科研創新成果。論壇還征集一批兩(liang) 岸科技論文,深化學術互動交流。
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賈子文表示,海峽科技專(zhuan) 家論壇不斷深化兩(liang) 岸在數字、海洋、生態、能源等領域的科技協同、融合發展。希望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學者用好用活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密切科技交流合作,推進科技創新。
此次論壇突出科技合作,將圍繞服務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促成一批項目合作。同時發揮人才聚集效應,鼓勵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學者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台企聯副秘書(shu) 長莊秋萬(wan) 認為(wei) ,大陸經濟不斷發展,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台胞台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重大的發展機遇。
“相信大陸一定是台胞台企發展和投資興(xing) 業(ye) 的最佳選擇。”莊秋萬(wan) 表示,希望台灣科技工作者把握兩(liang) 岸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新機遇,充分用好用活大陸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催生更多的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
本屆論壇搭建多學科、多領域、多行業(ye) 的兩(liang) 岸科技交流平台,推進兩(liang) 岸科技、人才、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台灣大學前教授、台灣中華智能運輸係統協會(hui) 創會(hui) 理事長張堂賢在論壇開幕式上作《智慧交通現狀與(yu) 未來構想》主旨演講。他表示,對建設廈金大橋有所期盼,希望廈金兩(liang) 地民眾(zhong) 往來更密切。關(guan) 於(yu) 台海通道的研討,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可以共同來探討,用什麽(me) 樣的模式最好、最安全、最有效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講席教授戴民漢作《漫談海洋健康、海洋科技及海洋產(chan) 業(ye) 》主旨演講。他表示,兩(liang) 岸海洋科技研究交流頻繁,當下依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台灣的一些技術在大陸的應用市場是很有前景的。”戴民漢表示,“海洋有很大區域性,一起來做這個(ge) 區域海洋學研究意義(yi) 是特別重大的,兩(liang) 岸有越多的合作越好。”
2022海峽科技專(zhuan) 家論壇由中國科協主辦,福建省科協承辦,兩(liang) 岸60多家單位和社團共同協辦,設1個(ge) 主會(hui) 場和10個(ge) 分會(hui) 場,於(yu) 7至9月陸續在廈門、福州、泉州、三明、南平等地舉(ju) 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