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正青春丨“行動並堅持”——忻皓的22年環保路
新華社杭州7月14日電 題:“行動並堅持”——忻皓的22年環保路
新華社記者朱涵、吳夢
盛夏的蟬鳴中,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半山村漫山遍野的翠竹隨風擺動。
“300家粗放生產(chan) 的毛竹工廠已經關(guan) 停,我們(men) 正和當地政府一起推動竹下經濟發展、竹林碳匯交易,組織科普宣傳(chuan) 活動。”浙江省綠色科技文化促進會(hui) 聯合創始人忻皓說。
從(cong) 宣傳(chuan) 環保觀念、倡導汙染治理,到參與(yu)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再到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忻皓和環保組織“綠色浙江”見證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浙江各地的持續推進。
2000年夏天,19歲的忻皓利用就讀浙江大學後的第一個(ge) 暑假,和同學一起騎自行車環行浙江。36天行程2000多公裏,沿途所見河道汙染、垃圾漂浮的情景讓忻皓感到痛心。回校後,他在老師阮俊華的支持下,成立了浙江首家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浙江”。
動員學生參與(yu) 環保、組織環保誌願活動、宣傳(chuan) 環保知識……這是忻皓大學業(ye) 餘(yu) 生活的主要內(nei) 容。2003年,即將畢業(ye) 的忻皓陷入思考:是否把環保作為(wei) 自己的終身事業(ye) ?
就在這一年,以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改善為(wei) 重點,浙江在全省啟動“千萬(wan) 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nong) 村生態環境、提高農(nong) 民生活質量為(wei) 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忻皓感到,自己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一定要把環保組織堅持辦下去。
忻皓告訴記者,“綠色浙江”成立之初的第一筆捐贈來自他大學宿舍的管理員,他們(men) 的成員不乏售票員、小商販等各行各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因為(wei) 綠水青山寄托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2年間,忻皓和誌願者們(men) 參與(yu) 組織了《“吾水共治”圓桌會(hui) 》,推動職能部門、問題責任方、公眾(zhong) 等多元主體(ti) 開展對話,共同提出環保問題解決(jue) 方案、共同推進環保問題治理;組織6萬(wan) 多名“錢塘江護水者”,在錢塘江流域開展“同一條錢塘江”巡河護河誌願行動;培育107所學校的5萬(wan) 名孩子成為(wei) “小河長”,共同守護家鄉(xiang) 的每一寸河道;開發環境監督舉(ju) 報網絡平台——“錢塘江水地圖”,推動環境治理多方參與(yu) ,製止了600多起農(nong) 村環境汙染事件……
2015年,忻皓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行動並堅持,是我一路走來的秘訣。”忻皓說,22年來,他從(cong) 未停下為(wei) 環保奔走的腳步。
如今,“綠色浙江”已從(cong) 起初隻有幾名大學生參與(yu) 的校園社團,發展為(wei) 擁有200名會(hui) 員、10萬(wan) 名誌願者的5A級民間環保組織。
2017年,忻皓回到浙江大學攻讀創業(ye) 管理博士研究生。“我想通過繼續學習(xi) ,尋找民間環保公益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我的心願仍然和19歲騎車環行浙江時一樣——‘讓更多的人環保起來’。”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