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花式”補充資本 半年募資超5000億元
2022年上半年已經過去。6月27日,多項統計數據出爐,顯示我國經濟整體(ti) 處於(yu) 恢複中。
作為(wei) 貨幣政策與(yu) 市場之間的“連接器”,這半年,銀行業(ye) 在多領域發力,積極為(wei) 企業(ye) 紓困解難。如銀行業(ye) 不斷調整自身盈利能力,壓降負債(zhai) 成本進一步為(wei) 支持實體(ti) 經濟的貸款成本下降騰挪空間;通過金融科技手段的創新,紓困受到疫情衝(chong) 擊的實體(ti) 企業(ye) ;銀行發力消費貸,結合數字人民幣試點,促進消費複蘇。
此外,這半年,樓市的發展迎來挑戰,銀行還通過降低房貸利率、支持優(you) 質項目並購等方式助力樓市回歸正常發展軌跡。
在為(wei) 中國經濟恢複保駕護航的同時,銀行自身也正在合規的道路上,不斷加強風險管控。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不斷完善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對係統重要性銀行資本金的監管要求有所提升,同時擴寬了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讓銀行的“安全墊”更加厚實。正因如此,今年各類銀行不斷通過發債(zhai) 等方式補充資本金,為(wei) 更好地維持經營創造未雨綢繆。
展望下半年,政策的效力不斷顯現,中國經濟將穩步複蘇。銀行業(ye) 仍將繼續擔負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任,在穩出口、穩投資、穩消費等領域持續發力。
貝殼財經推出“銀行這半年·顯微鏡”係列報道,通過幾大關(guan) 鍵詞透視“銀行這半年”。
監管針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越來越趨嚴(yan) 格,使得銀行資本補充速度不斷加快。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大型銀行通過IPO、配股、可轉債(zhai) 、二級資本債(zhai) 和永續債(zhai) 等方式已經合計募集資金超5000億(yi) 元。其中,各類銀行發放二級資本債(zhai) 發行近3800億(yi) 、永續債(zhai) 發行1560億(yi) 。
上海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銀行資本補充後,將進一步提升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助於(yu) 下半年“穩定經濟大盤”過程中,增強銀行支持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銀行大規模“補血”的情況仍將持續。
二級資本債(zhai) 發行規模創新高
今年上半年,二級資本債(zhai) 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興(xing) 業(ye) 研究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商業(ye) 銀行已合計發行3800億(yi) 元二級資本債(zhai) ,為(wei) 曆年最高。
從(cong) 發行規模來看,工行、郵儲(chu) 等國有銀行上半年發行的二級資本債(zhai) 券規模均超過400億(yi) 元。不僅(jin) 如此,建設銀行在5月還獲準發行不超過1200億(yi) 元二級資本債(zhai) 券。6月初,農(nong) 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擬在境內(nei) 外市場發行不超過2000億(yi) 元的減記型合格二級資本工具。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zhai) 補充資本,主要原因是在夯實自身資本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滿足監管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
2021年10月,我國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係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和《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先後出爐,對入選名單的商業(ye)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進行更高的要求。
在監管進一步提升的同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卻出現了下降。銀保監會(hui) 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銀行業(ye) 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商業(ye) 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wei) 15.02%,較上季度末下降0.11個(ge) 百分點。
“二級資本債(zhai) 是商業(ye) 銀行在資本補充方麵較為(wei) 常選的工具之一。”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二級資本債(zhai) 的發行審批流程相對簡便,對銀行是否上市沒有硬性規定;同時,二級資本債(zhai) 的發行利率相較於(yu) 普通金融債(zhai) 券的收益率高,也一定程度上更受投資者青睞。
永續債(zhai) 發行規模超千億(yi)
永續債(zhai) 亦受到銀行的青睞。根據中國債(zhai) 券信息網統計,今年上半年,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zhai) 補充一級資本的規模為(wei) 1560億(yi) 元。
不過這一規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根據中國債(zhai) 券信息網統計,2021年上半年,共有25家商業(ye) 銀行發行30隻永續債(zhai) ,發行規模超3000億(yi) 元。
興(xing) 業(ye) 研究發布的研報指出,從(cong) 上半年實際運行來看,估值的低迷對於(yu) 核心層資本工具的推進影響較大,各個(ge) 渠道募集金額均處於(yu) 近年低位。
周茂華表示,永續債(zhai) 發行規模相對減少,可能與(yu) 上半年的資本補充工具增多有關(guan) 。
此外,另有多家銀行在今年上半年還通過可轉債(zhai) 補充資本金。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沙銀行擬發行不超過110億(yi) 元的可轉債(zhai) ;廈門銀行、瑞豐(feng) 銀行均披露了50億(yi) 元可轉債(zhai) 預案。而興(xing) 業(ye) 銀行、重慶銀行和成都銀行發行的可轉債(zhai) 在今年上半年均已上市,發行規模分別為(wei) 500億(yi) 元、130億(yi) 元和80億(yi) 元。
預計後續銀行多元化補充資本需求仍較為(wei) 旺盛
根據銀保監會(hui)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為(wei) 17.3%,顯著高於(yu) 其他銀行,且近年來資本充足率一般保持較為(wei) 穩健的增長。股份行、城商行、農(nong) 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wei) 13.6%、12.8%、12.3%。
曾剛表示,2022年一季度,除大型商業(ye) 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上升外,股份製銀行、城商行和農(nong) 商行資本充足率均略有下降。從(cong) 曆史數據來看,農(nong) 商行的資本充足率近年來總體(ti) 處於(yu) 下降趨勢。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在加大支持實體(ti) 經濟、加快不良資產(chan) 核銷、內(nei) 源補充存壓以及監管要求日趨嚴(yan) 格等因素影響下,商業(ye) 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存在一定壓力。未來幾年內(nei) ,伴隨國內(nei) 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確定、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正式實施,四大行及國內(nei) 重點銀行麵臨(lin) 的資本壓力將進一步凸顯。
根據去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財政部聯合發布的《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給包括四大行在內(nei) 的全球係統行重要銀行設置了兩(liang) 道標準,即我國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加權比率應於(yu) 2025年初達到16%、2028年初達到18%,杠杆比率應於(yu) 2025年初達到6%、2028年初達到6.75%。
招商證券廖誌明團隊測算,展望2022-2024年,銀行資本工具及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債(zhai) 等淨發行需求約2.9萬(wan) 億(yi) ,年均淨發行約0.97萬(wan) 億(yi) 元。此外,還有數千億(yi) 元通過可轉債(zhai) 、定增、配股、IPO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需求。
周茂華亦表示,從(cong) 趨勢看,由於(yu) 部分銀行補充資本壓力,寬信用推動,預計後續銀行多元化補充資本需求仍較為(wei) 旺盛。
此外,亦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資本補充渠道仍需要持續拓寬。
曾剛表示,大型銀行具有明顯優(you) 勢,但中小銀行因為(wei) 資質、市場接受度及投資活躍度等方麵的原因,補充銀行資本渠道不夠充分。他建議,未來我國還需要進一步拓展中小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zhai) 等進行資本補充的空間,為(wei) 中小銀行更好地發展創造條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雨晨 薑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