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
本報記者 龔金星 朱佩嫻 畢京津 王者
巍巍大別山,滔滔黃河水。中原大地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情係中原大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先後4次赴河南考察調研,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zheng) 先,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殷殷囑托,為(wei) 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了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
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是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ti) 行動。河南牢記囑托,勇毅前行。
堅決(jue)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2022年,河南夏糧總產(chan) 量3813.1萬(wan) 噸,穩居全國第一!
糧和農(nong) ,始終是河南人心中最重的字眼。2014年5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示範區考察時指出,河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口比重大,“三農(nong) ”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chan) 這個(ge) 優(you) 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diu) 。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產(chan) 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you) 勢。
河南堅決(jue) 扛穩糧食安全這個(ge) 重任。2017年至2021年間,糧食產(chan) 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yi) 斤以上。2021年,河南糧食種植麵積達16158.46萬(wan) 畝(mu) ,糧食作物產(chan) 量1308.84億(yi) 斤,與(yu) 2012年相比,產(chan) 量增加129.16億(yi) 斤。
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在周口市商水縣的高標準農(nong) 田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裏,高科技讓田間管理更高效。除了常見的成片連方、溝渠相連,這裏還配套了統一聯網的智能灌溉、水肥一體(ti) 化、病蟲害監測等科技設施,在智能中樞的協調指揮下,各設施既能獨立高效運作,又能協同配合,為(wei) 農(nong) 民提供實時數據。
“過去都是雇人澆地,一人一天最多澆10畝(mu) 。現在電腦控製,動動手指設定好程序,一天就能澆完所有地。”商水縣楓未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邱守先對自動化灌溉係統很滿意。他今年承包了2000畝(mu) 土地,畝(mu) 均小麥產(chan) 量超過1400斤。
“十二五”以來,河南累計投資1037億(yi) 元,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約7600萬(wan) 畝(mu) 。“目前,河南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已經逐步從(cong) 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等基本功能,過渡到加強土壤治理,進一步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質量上來,建成了一係列更高標準的示範田。”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負責人表示。
良田也要配良種。近年來,河南省大力實施現代種業(ye) 提升工程。五年來,國家審定品種中的河南選育單位選育品種共567個(ge) ,其中小麥品種142個(ge) 、玉米品種383個(ge) 。河南農(nong) 業(ye) 科技整體(ti) 實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等品種選育水平全國領先。
為(wei) 改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提高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水平,《河南省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出台,立體(ti) 推進縣鄉(xiang) 村規劃,9500餘(yu) 個(ge) 村莊形成“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製初步成果。“十二五”以來,全省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0.73萬(wan) 公裏,農(nong) 村電網投資累計1397億(yi) 元。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基礎設施一體(ti) 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越來越高,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2020年,河南53個(ge) 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021年,脫貧戶年人均純收入14362元,較上年增長10.2%。
聚焦聚力轉型創新發展
河南智能手機產(chan) 量占全球1/7,成為(wei) 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製造基地;
盾構機、新能源客車、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產(chan) 業(ye) 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首位;
鄭州下一代信息網絡、鄭州信息技術服務、許昌節能環保、平頂山新型功能材料4個(ge) 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提升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為(wei) 中心任務,堅持做大總量和調優(you) 結構並重、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並舉(ju) ,全麵打響轉型發展攻堅戰。
目前,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取得顯著進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呈現加快發展態勢,初步形成錯位發展、優(you) 勢互補格局。2012年至2021年間,河南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速13.3%,高於(yu) 同期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速11.1個(ge) 百分點。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如今,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作用凸顯,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嵩山實驗室、神農(nong) 種業(ye) 實驗室、黃河實驗室掛牌運行,一批產(chan) 業(ye) 研究院和中試基地啟動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國家農(nong) 機裝備創新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逆境適應與(yu) 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平台獲批建設。
當前在河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居全國第五、中部首位,雙創市場主體(ti) 數量穩居中部六省第一位,科技人力資源和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數量位於(yu) 全國前列。
近年來,河南依托區位優(you) 勢,推動空、陸、網、海“四條絲(si) 綢之路”建設協同互促、提質增效,率先創新四路協同發展的“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新模式。
河南在全國率先開通平價(jia) 跨境電商洲際包機航線,截至2021年,3條跨境電商包機專(zhuan) 線累計運送貨物8.9萬(wan) 噸,實現進出口額206億(yi) 元。2021年,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2018.3億(yi) 元,同比增長15.7%。鄭州機場入駐卡車航班公司30餘(yu) 家,運輸網絡覆蓋國內(nei) 90多個(ge) 大中城市。
河南在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從(cong) 2010年2月6日鄭西客運專(zhuan) 線投入運營到2022年濟鄭高鐵濮鄭段開通,12年間,僅(jin) 河南省內(nei) 就建成高鐵2032公裏,完成17個(ge) 省轄市高鐵全覆蓋。中歐班列(中豫號)從(cong) 開通到2021年,五年間累計開行逾5000列,其中2021年開行1631班,貨值64.57億(yi) 美元,貨重127.86萬(wan) 噸。
河南鐵海聯運從(cong) 無到有,現已通達天津、上海等港口。2021年,鐵海聯運班列完成集裝箱運輸11.2萬(wan) 標準箱。沙潁河、淮河航道實現通江達海,2021年,周口港開行至淮安港、太倉(cang) 港、連雲(yun) 港港、大豐(feng) 港、上海港、鳳陽港等河海聯運集裝箱航線共計2.7萬(wan) 標準箱,同比增長230%。
十年間,中原腹地變開放前沿。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成果數量位居同批次自貿試驗區前列,河南功能性口岸數量位居內(nei) 陸地區首位,跨境電商業(ye) 務覆蓋196個(ge) 國家和地區,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8000億(yi) 元大關(guan) 。
持之以恒改善生態環境
小秦嶺停僮蔥翠,舉(ju) 目四望,綠意濃濃。不遠處,黃河水奔湧向前。“前些年山裏采礦搞黃金冶煉,水體(ti) 汙染嚴(yan) 重。現在,小秦嶺礦山治理和生態修複成果顯著,山青了、水綠了,客商紛紛前來投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三門峽靈寶市故縣鎮河西村村民相雲(yun) 傑讚不絕口。作為(wei) 黃河進入中原的第一站,三門峽市奮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樣板區,治理小秦嶺及周邊水土流失麵積2400平方公裏。
黃河安瀾,生態先行。近年來,河南力爭(zheng)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切實守護好黃河中遊生態屏障。遵循黃河流域中遊“治山”、下遊“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整體(ti) 思路,河南矢誌不渝對亂(luan) 堆、亂(luan) 占、亂(luan) 采、亂(luan) 建“四亂(luan) ”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整治,著力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流域生態麵貌煥然一新,水環境持續向好,黃河幹流出省境斷麵穩定在Ⅱ類水質。
日前,河南啟動總投資52.11億(yi) 元的黃河流域重大生態修複工程,致力於(yu) 秦嶺山脈東(dong) 段、洛河流域的林地提質改造、水環境治理、礦山生態修複。據介紹,項目對於(yu) 改善秦嶺東(dong) 段生物多樣性,係統解決(jue) 入黃支流流域水土流失與(yu) 水生態功能退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守護黃河中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guan) 口具有重要意義(yi) 。
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為(wei) 抓手,河南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全麵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奮力打造“美麗(li) 中原”。
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的黃河神仙灣內(nei) ,成群白鷺翩翩起舞,遠處梯田層層、翠色盈盈。6年前,石井鎮山頭嶺村村民孫江子返鄉(xiang) 創業(ye) 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帶領村民依山就勢種下50萬(wan) 棵樹苗,5000多畝(mu) 荒山頭變成大果園,年吸引遊客逾10萬(wan) 人。
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河南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戰略,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牽引,堅持綠色生產(chan) 、綠色技術、綠色生活、綠色製度一體(ti) 推進,全麵提升能源安全綠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ti) 係。“生態恢複了,我們(men) 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周邊380餘(yu) 戶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看著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孫江子幹事創業(ye) 的底氣更足了。
“河南紮實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汙,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深入推進,河南生態保護治理邁上新台階。”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仲田介紹。五年來,河南PM2.5、PM10年均濃度累計下降均超過30%,單位生產(chan) 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5%,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持續保持Ⅱ類以上水質,森林覆蓋率從(cong) 2013年的22.98%提高到2021年的25.07%,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