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微工廠+農戶:河北雞澤非遺老粗布織出致富路
中新網邯鄲7月26日電(王天譯 魏曉)26日,在河北邯鄲雞澤縣中風正村的雞澤縣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老粗布生產(chan) 車間裏,十幾台老式織布機有序排開,伴著“哐哐”的織布聲,經線緯線相互交織下,絢麗(li) 多彩的圖案慢慢呈現在老粗布上。
“老粗布的織造工藝繁雜,需要經過采棉、紡線、漿染等幾十道工序,能以二十餘(yu) 種基本色彩變幻出上千種絢麗(li) 多彩的圖案。”該公司負責人張苗芳說。
今年52歲的張苗芳是雞澤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老粗布的傳(chuan) 承人,深諳傳(chuan) 統手工織布技藝。“老粗布是純棉製品,具有持久耐用、舒適健康的特點。”張苗芳說,過去因老粗布主要依靠家庭作坊式生產(chan) ,顏色花紋簡單,品種單一且產(chan) 量少,主要在縣城周邊區域銷售,或為(wei) 外地客商提供布匹原料,難以形成規模。
雞澤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姚秀麗(li) 說,為(wei) 了實現老粗布的規模化生產(chan) ,帶動村民一同致富,當地政府十多年前出台了一係列措施鼓勵村民種植棉花、發展老粗布產(chan) 業(ye) 。
“我們(men) 探索出一條‘老粗布+微工廠+農(nong) 戶’的發展新路,實現了統一設計、統一供料、統一標準、統一生產(chan) 、統一回購的生產(chan) 銷售模式,帶動了全縣50個(ge) 村5000餘(yu) 名從(cong) 業(ye) 者增收致富。” 姚秀麗(li) 說,政府通過送技能、幫培訓,送設備、幫跑辦,送崗位、幫就業(ye) 模式,免費培訓當地婦女熟練掌握老粗布織布技藝。
在政府鼓勵下,2015年張苗芳流轉500畝(mu) 土地種植棉花,並開辦了紡織品企業(ye) ,組織當地婦女通過入廠打工、居家織布等方式參與(yu) 創業(ye) ,並不斷推陳出新,將傳(chuan) 統工藝與(yu) 現代元素相融合,推出床上用品、中式服裝、虎頭鞋、工藝品共四大類150餘(yu) 種產(chan) 品。張苗芳的老粗布產(chan) 品2021年總銷量達11.2萬(wan) 件,營收超3500萬(wan) 元。
據統計,目前雞澤縣已有老粗布生產(chan) 企業(ye) 20多家,並在天津、武漢等城市開設了12家品牌直銷店,有23個(ge) 短視頻矩陣賬號,產(chan) 品遠銷波蘭(lan) 、哈薩克斯坦等1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營收超過4.5億(yi) 元,預計年產(chan) 值可突破10億(yi) 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