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艙”合璧舞九天 上演三招功夫秀
7月24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衝(chong) 雲(yun) 破霧,將問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次日,問天艙、天和艙“雙艙”合璧舞九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製所載人航天型號技術負責人王有波介紹,問天實驗艙入軌後,會(hui) 經曆交會(hui) 對接、實驗艙對接轉位等大動作,並會(hui) 伴隨柔性太陽翼二次展開、雙自由度控製驅動,中國空間站組合體(ti) 多次姿態調整等動作,廣袤太空即將上演一場“問天”功夫秀。
問天第一式:神龍擺尾
問天實驗艙入軌後首先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前向對接口,形成“一”字構型,然後組合體(ti) 以一招“神龍擺尾”轉體(ti) 約180度,接著,問天實驗艙“白鶴亮翅”二次展開太陽翼,進入全功率狀態。
隨後,組合體(ti) 繼續調整姿態讓自己“站起來”,從(cong) 平行於(yu) 地球方向變為(wei) 基本垂直於(yu) 地球的方向,同時進行徑向角度微調,以最小受風麵運行,來實現最佳的重力梯度穩定和最小的氣動擾動。
王有波說,整個(ge) 過程中,由八院控製所研製的推進分係統控製驅動器會(hui) 化身“閥門總管”,按照指令控製各軌道控製閥、姿態控製閥和電磁閥的開關(guan) ,精確調節姿態控製發動機的推力,確保組合體(ti) 能夠平穩完成軌道變化、姿態調整等任務。
問天第二式:四兩(liang) 撥千斤
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保證空間站正常運行最重要的能源供應者,其太陽翼單翼展開長度達27米。
王有波說,為(wei) 了實現太陽翼最大的受照麵積和最高的發電效能,問天實驗艙柔性太陽翼不僅(jin) 能單翼翻轉,兩(liang) 翼還可以像直升機的螺旋槳一樣360度轉起來,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大型太陽翼雙自由度控製驅動。
“由於(yu) 太陽翼大若鯤鵬展翅,薄如夏蟬之翼,轉動這麽(me) 大的太陽電池翼,就像在太空中舞動兩(liang) 麵巨大的芭蕉扇,任何‘風吹草動’都會(hui) 讓太陽翼產(chan) 生很大的抖動,甚至將其損壞。”王有波說。
另外,太陽電池翼轉動不平穩,還會(hui) 直接反作用在空間站上,導致空間站控製不平穩,讓航天員在裏麵“暈車”。
因此,使太陽翼按照預定軌跡運動的同時保證其運行平穩很關(guan) 鍵。八院研製了大型對日定向裝置,讓太陽翼保持時刻對準太陽,就像向日葵跟著太陽轉動一樣。
據八院控製所載人航天產(chan) 品主管設計師付培華介紹,為(wei) 實現高精度穩定控製,團隊還設計了帶運動規劃和振動抑製的多級濾波器三閉環控製方案,10公斤左右的控製驅動器,可精準、穩定地驅動起重達1200公斤的太陽翼,堪稱“四兩(liang) 撥千斤”。
問天第三式:乾坤大挪移
幾個(ge) 月後,夢天實驗艙將發射入軌,在那之前,問天實驗艙會(hui) 先轉位至側(ce) 向停泊口,將前向對接口預留出來。問天實驗艙自帶轉位機械臂,屆時將依靠分布在天和核心艙上的被動對接與(yu) 轉位控製器,與(yu) 問天實驗艙上的對接與(yu) 轉位控製器驅動轉臂,帶動實驗艙進行“乾坤大挪移”。
付培華說,這一過程有一係列動作,單機之間要精密配合。屆時,中國空間站組合體(ti) 將形成L構型,等待夢天實驗艙的到來,再經曆一番“移形換影”般的操作後,最終形成T構型,遨遊太空。
陳葆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