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田陽壯獅非遺傳承人:半世紀堅守 冀望重獲生機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李永茂
我們(men) 壯族舞獅這個(ge) 獅子跟其它獅不一樣,它比較活靈活現的,大家看,它的麵部都有花紋,這個(ge) 花紋是代表屬於(yu) 壯錦類的圖案。
【解說】今年74歲的李永茂是廣西百色市田陽區人,他出身於(yu) 武術世家,從(cong) 小愛好習(xi) 武,24歲踏上壯族舞獅技藝傳(chuan) 承之路,至今已有半個(ge) 世紀。
【解說】田陽壯族舞獅具有高、難、驚、險、奇、美的特點。數百年來,壯獅技藝傳(chuan) 承從(cong) 未中斷,並推陳出新,形成“獅子上金山”“獅子過天橋”“刀尖獅技”“高樁飛獅”“金獅雄風”等高難絕技。2009年,田陽壯族舞獅技藝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李永茂成為(wei) 此項技藝文化傳(chuan) 承人。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李永茂
上麵這個(ge) 三張桌子,一頭獅,兩(liang) 個(ge) 人,還有一個(ge) 引獅,三個(ge) 人,在四根樁裏麵跳,你看每人隻能站得一個(ge) ,怎麽(me) 舞?這個(ge) 還不是最危險的,上刀山最危險,還有那個(ge) 天橋走鋼絲(si) 的,這是我們(men) 的特色。
【解說】田陽壯獅曾走出國門表演,名揚海內(nei) 外。在多屆中國—東(dong) 盟舞獅爭(zheng) 霸賽上,田陽壯獅技藝驚豔亮相,吸引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ya) 等東(dong) 盟國家的華人前來拜師學藝。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李永茂
我們(men) 是1994年到德國表演上刀山這個(ge) 節目,獅子上刀山獲得了外國人的好評,他們(men) 說我們(men) 是最了不起的民族。
【解說】在田陽壯族舞獅藝術團訓練基地玻璃櫃裏,陳列的上百個(ge) 獎牌獎杯展示著舞獅團的輝煌曆史。然而,簡陋的訓練場地,陳舊的道具設備折射出舞獅團從(cong) 高峰走進低穀,舞獅絕技瀕臨(lin) 失傳(chuan) 的窘境。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李永茂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往外跑,因為(wei) 在出去外麵工作得錢多,我們(men) 在本地舞獅沒有固定的工資,再加上沒有補貼的時候就很難,我現在兼職是什麽(me) 呢,經常聯係商演,爭(zheng) 取要一些商演來補貼他們(men) ,2012年以前我們(men) 演出場次特別高,一年可以達到160場,2012年以後就少了,逐步逐步少,這兩(liang) 年更加少。
【解說】盡管麵臨(lin) 重重困難,年過古稀的李永茂仍苦苦支撐舞獅團,想方設法尋找商演機會(hui) ,以期擴大名氣,增加舞獅團收入。他還竭力培養(yang) 兒(er) 子李洲文和李洲明接棒成為(wei) 田陽壯獅傳(chuan) 承人。
【解說】田陽區官方介紹,幾年來,田陽壯族舞獅技藝傳(chuan) 承保護基地在李永茂的帶領下,舉(ju) 辦舞獅培訓班,全縣民間舞獅團17支,壯族童獅隊4支,舞獅隊伍人員達1000多名。李永茂和李洲文深入中小學校開展舞獅文化進校園培訓,受到學生和家長歡迎。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李永茂
我們(men) 到學校輔導了以後,發現幾個(ge) 好的(方麵),表現體(ti) 現出來什麽(me) 呢,一個(ge) 學校歡迎,學生愛好,家長滿意,所以這個(ge) 舞獅在學校發展得比較好。
【解說】“90後”黃文憲十歲開始師從(cong) 李永茂。學習(xi) 舞獅很辛苦,也很難,受傷(shang) 是常有的事兒(er) ,但因為(wei) 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黃文憲選擇堅持。此外,他還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發布舞獅表演場麵。以此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壯族舞獅。
【同期】田陽舞獅隊隊員 黃文憲
我是希望把它發揚光大到全世界,把我們(men) 的中國舞獅給發揚下去,盡管以後艱難也要把它傳(chuan) 承下去。
【解說】在訓練基地的兩(liang) 側(ce) 懸掛著“傳(chuan) 承 弘揚 發展”“奮鬥 拚搏 發展”兩(liang) 組大字,鼓勵李永茂和他的徒弟們(men) 繼續堅守,並將這項壯族奇技發揚光大。
陳秋霞 林豔華 唐詩 廣西田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