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專家學者齊聚羊城 共商數字金融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2-08-01 14: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8月1日電 題:專(zhuan) 家學者齊聚羊城 共商數字金融創新發展

  中新網記者 王堅

  體(ti) 驗數字人民幣優(you) 惠購物、學者專(zhuan) 家分享當前數字金融領域新趨勢、《數字金融指數報告(2022)》世界四大灣區和城市篇發布……第七屆風險管理與(yu) 金融統計論壇7月30日至31日在廣州南沙舉(ju) 行,雲(yun) 集一眾(zhong) 專(zhuan) 家學者在羊城共商數字金融創新發展。

  該論壇以“新時代、新格局,數字金融創新發展與(yu) 風險治理”為(wei) 主題,由中國科學院、天津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院校的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於(yu) 2016年倡議發起,每年舉(ju) 行一次。

  此次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進行,在首日的開放式論壇中,來自政、產(chan) 、學、研等不同領域的10多位嘉賓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

  同時,《數字金融指數報告(2022)》世界四大灣區和城市篇公開發布。該報告基於(yu) 數字金融指數編製的理論基礎,通過縱向自身比較和橫向灣區城市之間比較,旨在摸清數字金融發展情況,為(wei) 數字金融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論壇期間,還舉(ju) 辦了以“數字金融賦能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為(wei) 主題的圓桌論壇和以“南沙如何依托自身優(you) 勢,引領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展?”為(wei) 主題的閉門會(hui) 議。其中,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國際商業(ye) 銀行”並被國務院采納進入《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ti) 方案》的白欽先教授與(yu) 陳陽博士也參與(yu) 閉門會(hui) 議,為(wei) 南沙下一步在數字金融領域的發展獻計獻策。

  “2021年,廣州市金融業(ye) 增加值為(wei) 2467.9億(yi) 元,增長率達5.3%。廣州正在將發展金融業(ye) 作為(wei) 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促進現代服務業(ye) 出新出彩的戰略舉(ju) 措,緊緊圍繞服務實體(ti) 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引導金融與(yu) 數字科技深度融合。”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秘書(shu) 長陳傑表示,隨著數字化時代日漸發展,數字金融已經成為(wei) 賦能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及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中,對於(yu) 金融及類金融機構來說,做好風險管理是確保自身金融業(ye) 務發展的核心目標,特別是對於(yu) 小微企業(ye) 占主力軍(jun) 的廣東(dong) 而言,全省約630萬(wan) 家小微企業(ye) 的普惠金融,對傳(chuan) 統銀行等金融機構麵向小微企業(ye) 的風控能力提出了巨大要求。

  對此,此次論壇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舉(ju) 行以“數字經濟背景下的風險管理與(yu) 技術”為(wei) 主題的數字金融主題論文研討會(hui) ,專(zhuan) 家評審委員會(hui) 對入選論文進行會(hui) 審,並由參會(hui) 嘉賓圍繞主題進行學術交流,為(wei) 數字金融環境下的風險管理帶來新的解決(jue) 之道。

  除了專(zhuan) 家學者的各種精彩觀點,此次論壇特設的“數字人民幣體(ti) 驗區”也成為(wei) 了大家爭(zheng) 相體(ti) 驗的“香餑餑”。

  該體(ti) 驗區在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的指導下,由廣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合作銀行集中展示數字人民幣消費終端、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等創新成果及應用場景,並安排專(zhuan) 人現場指導開立數字人民幣軟錢包,助力數字人民幣推廣與(yu) 應用。

  記者在該體(ti) 驗區看到,民眾(zhong) 可以用數字人民幣享受優(you) 惠購物,不僅(jin) 能購買(mai) 多種綠色有機的農(nong) 產(chan) 品,還能購買(mai) 廣州知名景區的門票與(yu) 周邊。

  “確實很方便,有優(you) 惠,十分劃算!”廣州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因為(wei) 價(jia) 格優(you) 惠,他在現場用數字人民幣購買(mai) 了多張景區門票,趁著暑假可以帶孩子去玩。

  作為(wei) 數字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人民幣正在廣州“落地生根”。自今年4月2日成功獲批全國第三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以來,廣州市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積極推進試點,推動落地了一批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在南沙創新了全國首個(ge) 以數字人民幣發放人才獎勵補貼等特色場景,取得了積極成效。(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