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手風琴裏的山海情緣:廈門大學青春音樂黨課赴寧夏巡演

發布時間:2022-08-01 15: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8月1日(記者 楊伏山)由廈門大學“囊螢星火”青年講師團、研究生支教團和藝術學院文藝先鋒團組成的暑期社會(hui) 實踐隊,日前以寧夏紅色曆史故事和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wei) 內(nei) 容,用手風琴的旋律和曲韻,走進寧夏永寧縣和隆德縣的鄉(xiang) 鎮、社區、學校和紅色景區,為(wei) 當地村民、師生和遊客帶去8場次“手風琴裏的山海情緣”青春音樂(le) 黨(dang) 課。

  廈門大學31日說,為(wei) 讓音樂(le) 黨(dang) 課富有“鄉(xiang) 音”,青年講師團成員在行前用了一個(ge) 多月時間研究學習(xi) 寧夏當地方言,深挖寧夏當地“身邊人”“身邊事”,將黨(dang) 課宣講內(nei) 容轉換為(wei) “鄉(xiang) 音方言”。

  在手風琴曲目選擇上,實踐隊員精心挑選大眾(zhong) 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和地方經典民歌,讓宣講融入到文藝表演中,確保當地老百姓願意聽、聽得懂、聽得進。

  在閩寧鎮原隆村、隆德縣張樹村和楊河鄉(xiang) 的文化廣場上,音樂(le) 黨(dang) 課在雄壯的《紅旗頌》合奏中拉開序幕。整場音樂(le) 黨(dang) 課分為(wei) “紅色記憶”“青春向陽”“山海情緣”“同心築夢”四個(ge) 篇章,以手風琴演奏貫穿始終,結合青年講師團成員的深情講述,把黨(dang) 史、脫貧攻堅奮鬥史和音樂(le) 融為(wei) 一體(ti) 。

  在每個(ge) 篇章解說環節,青年講師團成員石浩和林波岑用地道寧夏方言和聽眾(zhong) 們(men) 互動,親(qin) 切的話語迅速拉近與(yu) 當地村民之間的距離,贏得陣陣掌聲。

  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作為(wei)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ti) 的重要成員之一,自1999年至今已有345名優(you) 秀畢業(ye) 生來到寧夏接力教育幫扶工作。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也與(yu) 閩寧中學還簽訂共建實習(xi) 實踐基地協議,並捐贈了12台手風琴進行音樂(le) 教育幫扶。

  實踐隊指導教師、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le) 係副主任鄭靜雅教授表示,手風琴體(ti) 積小巧靈活、方便攜帶、音色豐(feng) 富,更容易走到學生中間去,實現“邊走邊彈邊唱”,對寧夏孩子們(men) 的音樂(le) 素養(yang) 、審美能力以及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在開展音樂(le) 黨(dang) 課巡演的同時,實踐隊還深入張樹村、楊河鄉(xiang) 等地開展入戶調研,實地參觀考察。

  實踐隊帶隊老師、廈門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梁振偉(wei) 表示,此次廈大師生充分挖掘音樂(le) 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紅色黨(dang) 課+手風琴演奏”的形式,將豐(feng) 富的紅色經典音樂(le) 作品、福建民歌和西北民歌以及原創音樂(le) 融入到主題宣講之中,引導聽眾(zhong) 在藝術欣賞中感受山海情緣、感悟閩寧精神。(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