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集聚區變身“城市綠肺” 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交出“生態答卷”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 走進位於(yu) 北京市通州區大運河南岸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草木氣息撲麵而來。從(cong) 汙染嚴(yan) 重的化工集聚區到生機盎然、風景如畫的“城市綠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汙染企業(ye) 調整退出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於(yu) 2018年12月開工建設。就在前一年,該區域還是一片工業(ye) 大院,其中就有我國規模最大的丙烯酸及酯類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即占地約1.76平方公裏的東(dong) 方化工廠,於(yu) 2012年停產(chan) ,2017年拆除設備設施;以及周邊63家工業(ye) 企業(ye) ,涉及金屬製品、家具、化工、紡織服裝、印刷、醫藥等十幾個(ge) 行業(ye) 。
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報告反饋意見指出,汙染企業(ye) 調整退出力度不夠。按照北京市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工作部署,要求對《北京市工業(ye) 汙染行業(ye) 、生產(chan) 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4版)》中的重點行業(ye) 、汙染工藝企業(ye) 實行停產(chan) 退出,同時按照《北京市新增產(chan) 業(ye) 的禁止和限製目錄》和《通州區新增產(chan) 業(ye) 的禁止和限製目錄》的要求,通過標準技術手段,加快園區轉型,加速企業(ye) 升級。
隨著“有序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帶動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的規劃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zhuan) 項行動,全麵騰退工業(ye) 大院,盤活低效利用土地資源,將疏解騰退的土地還綠於(yu) 民、造福於(yu) 民,為(wei) 副中心有效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進一步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提供空間和條件。
汙染區納入“生態保育核”
據悉,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建設依托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把土壤汙染風險管控與(yu) 園林造景進行有效融合,將原東(dong) 方化工廠主要汙染區納入“生態保育核”,通過保留自然植被、植物播種、種植混交林、異齡林等多種方式,構建不同類型植物群落,用生態的方法實施生態修複。
其中,“3+1”綠色風險管控體(ti) 係既節約了高昂的汙染土壤修複資金,又確保汙染地塊得到安全利用,對全國範圍內(nei) 的土壤汙染綠色管控都具有示範意義(yi) 。
一是阻隔風險,對原廠區內(nei) 的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采取阻隔措施,防止地下水汙染擴散、汙染物向空氣揮發。
二是自然恢複,對“生態保育核”實施全封閉管理,避免遊客進入,讓動植物、微生物在其內(nei) 自然生長,重新恢複地塊生態功能,並進一步杜絕人群接觸汙染地塊的暴露風險。
三是“綠色評估”,對地下水和廠址區域內(nei) 空氣進行定期監測。
同時,建立“風險預警與(yu) 應急響應”機製,對監測結果逐級評估,當汙染物存在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時,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措施,守住環境安全底線。
用生態的方法實施生態修複
將綠色空間與(yu) 文化、科普、體(ti) 育、休閑等城市功能深度融合,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已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最具活力的新地標。
在原東(dong) 方化工廠、東(dong) 亞(ya) 鋁業(ye) 等老工業(ye) 遺址上,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打造起近自然的森林景觀和濱水空間,融合二十四節氣文化、地域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態文化共同構成公園三十六景,構建起“一核、兩(liang) 環、三帶、五片區”的“城市綠肺”。
其中,“一核”為(wei) 生態保育核心區,“兩(liang) 環”分別為(wei) 星形健身步道環和二十四節氣環,“三帶”分別為(wei) 六環路景觀帶、大運河景觀帶、運河故道景觀帶,“五片區”則包括文化區、科普區、雨洪區、市民區和體(ti) 育區。
自2020年9月開園以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成為(wei) 承載著日常休閑、主題遊樂(le) 、生態觀光等多重功能的市民生態休息中心,成為(wei) 了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