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公募基金產品數量超1萬隻 聯袂基金管理規模雙雙創出曆史新高

發布時間:2022-08-04 15:27:00來源: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思文

  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再創新高。據中國基金業(ye) 協會(hui) 8月2日晚間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26.79萬(wan) 億(yi) 元,產(chan) 品數量達10010隻,雙雙創出曆史新高。其中開放式基金及封閉式基金規模均有所增長,僅(jin) 有細分類別中的貨幣基金規模出現明顯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公募基金規模的重要增量來源不僅(jin) 僅(jin) 是新基金的發行,隨著公募基金行業(ye) 不斷強化以投資者利益為(wei) 核心的營銷理念,“重首發、輕持營”的現象有所改變。

  具體(ti) 來看,截至2022年6月底,公募基金市場上的基金產(chan) 品數量已突破萬(wan) 隻“大關(guan) ”,達10010隻,對應資產(chan) 淨值合計26.79萬(wan) 億(yi) 元,較5月底的26.26萬(wan) 億(yi) 元環比增長2%,相比去年年末的25.56萬(wan) 億(yi) 元規模增長1.23萬(wan) 億(yi) 元,增幅達4.81%。這也意味著,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及產(chan) 品數量均創曆史新高。《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統計發現,今年1月底至5月底對應資產(chan) 淨值為(wei) 25.87萬(wan) 億(yi) 元、26.34萬(wan) 億(yi) 元、25.08萬(wan) 億(yi) 元、25.52萬(wan) 億(yi) 元、26.26萬(wan) 億(yi) 元。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隨市場行情變化上下浮動明顯,不過從(cong) 3月底算起,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連續3個(ge) 月實現正增長,公募基金總規模仍在穩步提升。

  從(cong) 基金類型來看,中國基金業(ye) 協會(hui) 披露的七個(ge) 基金類別中,除貨幣基金規模有所縮水外,其他六類基金規模相比5月份均有所增加。今年以來,受市場行情震蕩影響,基金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一直處於(yu) 中等偏低水平,債(zhai) 券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大幅增加。相比之下,流入股市的資金相對較少,這也使得股票基金這一典型權益類基金的淨值規模出現增幅緩慢的現象。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yu) 5月份市場行情反彈,公募基金淨值快速“回血”,股票基金的淨值規模也隨之水漲船高。

  具體(ti) 來看,股票基金淨值規模為(wei) 2.47萬(wan) 億(yi) 元,較5月底的2.26萬(wan) 億(yi) 元增幅達9.3%,在各類基金環比增幅中位列第一;混合基金淨值規模達5.41萬(wan) 億(yi) 元,較5月底的5.02萬(wan) 億(yi) 元增幅達7.8%;債(zhai) 券基金淨值規模則由5月底的4.49萬(wan) 億(yi) 元增至6月底的4.73萬(wan) 億(yi) 元,單月增加2350.48億(yi) 元,環比增幅為(wei) 5.3%。

  整體(ti) 而言,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淨值規模均有所增長,公募基金市場上開放式基金的總體(ti) 規模為(wei) 23.52萬(wan) 億(yi) 元,封閉式基金的總體(ti) 規模為(wei) 3.27萬(wan) 億(yi) 元,分別較5月底增長1.94%和2.63%。

  此外,貨幣型基金的最新規模為(wei) 10.6萬(wan) 億(yi) 元,環比下滑4%,QDII最新規模為(wei) 3012.44億(yi) 元。

  回溯2020年及2021年的公募基金市場,彼時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屢創新高的重要增量來源是新基金的火爆發行,而今年上半年高達1.23萬(wan) 億(yi) 元的規模增長的內(nei) 因已不能同日而語。

  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前6個(ge) 月,全市場新成立基金共760隻,新成立基金規模僅(jin) 為(wei) 6849.47億(yi) 元,僅(jin) 占上半年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總量的56%。

  北京地區一位公募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在市場行情火熱的時候,通過新發基金來快速擴充規模是基金公司的慣性動作,這也是基金數量及規模迅速增長最重要的原因。在發行期間,基金公司往往也會(hui) 給予銷售渠道更高的創收計算方式,使得銷售渠道更重視首發,而非持營。從(cong) 盈利模式到資源的傾(qing) 斜,導致贖舊買(mai) 新的現象仍存在。”

  “但今年的營銷方式有向持營轉變的明顯趨勢。有一部分老基金的規模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明顯增長,資金流入顯著。”上述人士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