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依法護土,關鍵是形成保護合力

發布時間:2022-08-08 15:23: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依法護土,關(guan) 鍵是形成保護合力

  【光明時評】

  作者:趙放(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全球唯一在國家層麵專(zhuan) 門針對黑土地實施的立法行動,一方麵有力回應了黑土地保護的法律訴求,另一方麵也體(ti) 現了國家“依法護土”的決(jue) 心,對確保糧食安全及生態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黑土地是優(you) 秀且寶貴的土地資源,與(yu) 國外相比,我國黑土地開發得最晚,但肩負的責任最重。在我國,黑土區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承載著全國1/4的糧食產(chan) 出與(yu) 1/3的商品糧供給,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近年來,黑土地的“亞(ya) 健康狀態”引發人們(men) 關(guan) 注,土壤質量麵臨(lin) 的“變薄、變瘦、變硬”等問題越發突出。中國科學院發布的《東(dong) 北黑土地白皮書(shu) (2020)》顯示,近60年,東(dong) 北黑土耕作層土壤有機質下降了1/3,部分地區下降了50%。

  所有涉及自然資源的法律法規,都是為(wei) 了解決(jue)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問題。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一直在探索黑土地的治理形式和路徑,相關(guan) 政策也經曆了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單一到多元、從(cong) 地方法規到國家法律的躍升。立法雖然是重點,但執行更是難點。需要看到,耕地的質量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如果治理不成體(ti) 係,缺乏長效機製,各相關(guan) 主體(ti) 不能形成合力,治理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在黑土地保護法實施之際,更應在理順機製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者實施、社會(hui) 參與(yu) 的保護機製,形成依法護土的強勁合力。

  在政府主導方麵,黑土地保護法明確了各級政府責任,確立了中央統籌、省級負責、縣級落實、鄉(xiang) 鎮實施的黑土地保護治理結構。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各級政府首先要增強法治意識,加速推動相關(guan) 配套實施細則的出台,將“構建黑土地大保護格局”這一任務納入東(dong) 北四省區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中。其次,要細化舉(ju) 措、壓實責任,探索各地方以及各部門執法過程中的協調機製。同時,加強專(zhuan) 業(ye) 化執法人員的培養(yang) ,提高土地保護的執法效能;建立動態的監督與(yu) 信息法規機製,確定黑土地保護評價(jia) 指標及檢測體(ti) 係標準,並綜合黑土地類型、分布、數量等情況建立黑土地檔案和台賬。此外,政府還要為(wei) 黑土地治理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科技支撐、技術服務以及財政支持等。

  黑土地的保護離不開百姓的積極參與(yu) 和共同努力。端牢中國人的飯碗,切實保護好黑土地,就要讓種糧農(nong) 民有錢掙、得實惠,讓廣大農(nong) 民利益近期不受損、長遠更有利,日子越過越好。對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者而言,黑土地保護法明確了保護黑土地是包括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業(ye) 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等在內(nei) 的各類生產(chan) 經營者的應盡義(yi) 務。

  需要看到,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小農(nong) 戶缺乏護土積極性,一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主體(ti) 不想提升地力,隻想最大化產(chan) 出,甚至出現低價(jia) 倒賣與(yu) 掠奪式使用等問題。對於(yu) 這些問題,有必要創新治理手段,激發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者的內(nei) 生活力。首先,應加強黑土地管理製度創新,提高農(nong) 業(ye) 規模化經營水平。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以及其他有效方式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培育和壯大黑土地保護專(zhuan) 業(ye) 服務隊伍。其次,探索黑土地保護和投入增長機製,完善生態補償(chang) 和政策性補貼機製,激勵農(nong) 民積極參與(yu) 黑土地保護並從(cong) 中受益。最後,積極引導黑土地使用者的長期導向意識,促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關(guan) 注黑土地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

  在社會(hui) 參與(yu) 方麵,黑土地保護法明確規定,鼓勵社會(hui) 資本投入黑土地保護活動,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一是吸納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到黑土區生態環境綜合檢測係統建設中去,例如,政府應當適時開展黑土地保護評價(jia) 試點工作,建立黑土地保護的第三方評價(jia) 機製,並將社會(hui) 資本引入到第三方的評估體(ti) 係之中。二是將一些鹽堿地與(yu) 風沙地納入黑土區土壤保護和監測體(ti) 係建設範圍,因地製宜地讓一些社會(hui) 資本開展生態經營,以“重養(yang) 輕用”的方式逐步恢複一些土地的活力。三是積極吸納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到黑土地保護創新技術開發中來,協同開展科技攻關(guan) ,以此來促進新技術的推廣以及生產(chan) 成本的降低。

  隻有把法律條款落實到每一寸黑土地上,確保黑土地總量不減少、功能不退化、質量有提升、產(chan) 能可持續,廣袤的黑土地才會(hui) 成為(wei) 更加充滿希望的田野。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