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話會舉辦 中軸線申遺再迎新進展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徐婧)7日,2022“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話會(hui) ”在北京中軸線北段地安門外舉(ju) 辦。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對話會(hui) 上表示,近期,國家文物局黨(dang) 組已經研究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wei) 中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chan) 申報項目。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全國文化中心,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擁有世界遺產(chan) 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城市。2022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50周年,是中國設立曆史文化名城製度暨北京成為(wei) 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關(guan) 鍵之年。
李群表示,近年來北京以中軸線申遺為(wei) 抓手,推動老城整體(ti) 保護,出台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文物騰退保護利用,促進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保護發展,創建“博物館之城”、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取得積極成效,在全國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他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積極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與(yu) 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部市合作機製。近期,國家文物局黨(dang) 組已經研究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wei) 中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chan) 申報項目。希望北京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jia) 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總的方針,通過中軸線申遺,持續推動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促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他指出,北京要按照世界文化遺產(chan) 申報“三個(ge) 有利於(yu) ”要求,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多重價(jia) 值,突出中華文明曆史文化價(jia) 值,體(ti) 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向世人展示全麵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要堅持保護第一,老城不能再拆,全麵保護文物建築、肌理格局和景觀風貌,探索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更好凸顯北京曆史文化的整體(ti) 價(jia) 值;要堅持以人為(wei) 本,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曆史遺跡、保存曆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曆史文化底蘊,讓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要鼓勵社會(hui) 參與(yu) ,活化曆史場景,完善支持政策,讓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真正活起來,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惠及廣大民眾(zhong) 。
本屆對話會(hui) 以“曆史文化名城與(yu) 世界遺產(chan) 保護”為(wei) 主題,開展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為(wei) 落實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精神,還以“積極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展示文化魅力”為(wei) 主旨,開展了五場特色展覽。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推出“萬(wan) 象中軸”數字文化體(ti) 驗項目發布儀(yi) 式,並會(hui) 同北京河圖推出“萬(wan) 象中軸”北京中軸線數字文化體(ti) 驗展;北京建築大學聯合帝測公司推出“中軸線知識科普展”;北京設計之都發展有限公司策劃推出“繪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國際青少年藝術展”;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推出北京中軸線三維立體(ti) 實景測繪展;手工雕刻師段永成展出最新作品——“中軸線建築雕刻”。
本次對話會(hui) 由國家文物局與(yu) 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hui) 指導,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hui) 辦公室、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主辦,西城區人民政府承辦。會(hui) 上,北京市文物局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同設立“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