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老鼠倉2.0版來了嗎?行業內部敲響警鍾
證券時報記者 詹晨 安仲文
近日,一則關(guan) 於(yu) 基金經理參與(yu) 場外期權套利的市場傳(chuan) 聞,在全行業(ye) 掀起軒然大波。根據傳(chuan) 聞所言,基金經理在建倉(cang) 某隻個(ge) 股之前,先通過場外期權通道在券商下單看漲期權,杠杆普遍在10倍以上,最高可達20倍,建倉(cang) 後該股票若上漲50%,則場外期權浮盈可能達到500%甚至更高,既暴利又隱秘。
雖然該傳(chuan) 聞尚未得到證實,不過證券時報記者從(cong) 多位熟悉期權的業(ye) 內(nei) 人士處獲悉,該“盈利模式”理論上是存在的,換言之,基金經理是可以借道私募或者中介機構通過參與(yu) 場外期權攫取巨額利潤。
“形式非常隱秘,即使通過大數據篩查也很難查出,不像傳(chuan) 統‘老鼠倉(cang) ’有著賬戶的關(guan) 聯性。”一家公募基金總經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這就是‘老鼠倉(cang) ’2.0版!如果屬實,全行業(ye) 需要以此為(wei) 典型案例來一次肅清。基金經理不要抱有僥(jiao) 幸心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行業(ye) 內(nei) 部敲響警鍾
證券時報記者從(cong) 一家公募基金內(nei) 部了解到,在8月9日的投研例會(hui) 上,公司投研總監和合規總監明確詢問每位基金經理,有沒有參與(yu) 這類場外期權套利,並對此事做了重點宣導。
“我們(men) 苦口婆心地強調,基金管理對個(ge) 人的價(jia) 值認可度非常高,大家的職業(ye) 生涯非常廣闊,一定要遵守法律,這個(ge) 職業(ye) 本身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財富積累也是幾何級的,千萬(wan) 不能為(wei) 了短期利益誘惑去打破原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wei) ,即便過了十年,也是可追溯的,要坐牢的。大家都還年輕,不能為(wei) 了短期利益去冒這麽(me) 大的風險。”該公司高管告訴記者,“如果這件事被證實,後續細節披露出來,我們(men) 一定會(hui) 把這個(ge) 案例仔細分析,嚴(yan) 令杜絕。”
上述高管還表示,這件事對於(yu) 行業(ye) 的警示作用在於(yu) ,“在基金經理的管理上,需要秉承更加審慎的態度。重大投資決(jue) 策以及趨勢性的決(jue) 策,要考慮各種可能產(chan) 生的風險,把派生的利益鏈條給堵住,做好信息隔離工作,堅守內(nei) 部防火牆製度,盡量減少基金經理犯錯的可能性。”
在他看來,行業(ye) 的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同等重要。“2019年以前,行業(ye) 基金經理的收入係數還沒有相差太大。但最近幾年,公募基金在蓬勃發展過程中,產(chan) 生了供需矛盾,整個(ge) 行業(ye) 上萬(wan) 隻產(chan) 品,3000多位基金經理,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人才依然是稀缺品。加上收入差距急劇擴大,頂流基金經理全年有幾千萬(wan) 收入,行業(ye) 氣氛相對浮躁。實際上基金經理的提拔應該是德才兼備的,但現在行業(ye) ‘內(nei) 卷’,用人會(hui) 有些偏頗。從(cong) 公司治理來看,任何嚴(yan) 格的法規都不能杜絕其中的道德風險,法製建設和道德建設同等重要。”
“我們(men) 的基金經理上崗時都會(hui) 有紀檢來進行廉政談話,日常也都有相關(guan) 培訓,每半年召開員工大會(hui) ,會(hui) 有相關(guan) 的案例講解。核心還是讓大家要把心態放平放長遠,不要去追逐短期的名利,這才是團隊應該有的投研文化。”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場外期權滋生黑中介
場外期權這個(ge) 對於(yu) 普通人相對陌生的詞匯,究竟如何實現套利?
“場外期權業(ye) 務,可能一個(ge) 券商客戶經理一輩子都遇不上一單。”有券商營業(ye) 部投顧人員介紹,2015年股市大調整以來,場外配資遭到打擊,通過融資融券放杠杆的比例又很有限,客戶想放杠杆的途徑減少了。原來一部分做融資融券、場外互換的客戶轉做場外期權,杠杆比例能突破傳(chuan) 統融資的空間。
場外期權是相對於(yu) 場內(nei) 期權而言的,某種程度上也是提供杠杆的工具,其收益結構是非線性的,和交易所內(nei) 的期權交易無異,不同之處在於(yu) 場外期權合約條款沒有任何限製或者規範,行權價(jia) 和到期日由交易雙方自由厘定。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場外期權最高杠杆比例可放到20倍。券商作為(wei) 做市商對接客戶,如果有不能平掉的頭寸,券商自己就作為(wei) 機構的對手方。
以貴州茅台為(wei) 例,一個(ge) 月的期權費為(wei) 5%,意味想擁有100萬(wan) 茅台的市值,隻需要交5萬(wan) ,在這一個(ge) 月內(nei) 如果貴州茅台上漲10%,客戶可獲得10萬(wan) 的收益,相當於(yu) 投入5萬(wan) 元,利潤200%;在這一個(ge) 月中無論這隻股票下跌多少,無需追加資金,最多損失這5萬(wan) 的期權費,以這種方式論杠杆相當於(yu) 放大到20倍。
值得一提的是,場外期權的交易對手是機構而非個(ge) 人,個(ge) 人介入場外期權業(ye) 務是明令禁止的。有證券營業(ye) 部為(wei) 了規避這一監管要求,會(hui) 幫助客戶注冊(ce) 一個(ge) 空殼公司,以此實現“曲線交易”。
賺錢效應,不僅(jin) 受到了大型券商的青睞,也使得一些中介借道券商來分一杯羹。
某網站上就有這樣一則介紹——“虧(kui) 損有限,收益無限。說到杠杆,可能一般投資者想到的是配資,但實際上,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比配資更有優(you) 勢,資金運用效率更高,風險也更可控的金融工具,就是場外個(ge) 股期權。”
證券時報記者從(cong) 該中介機構客戶經理處了解到,“個(ge) 人沒辦法直接參與(yu) 場外期權,機構才是合格投資者,我們(men) 公司在證券公司有個(ge) 專(zhuan) 門的賬戶,如果你有看好的股票標的,可以把資金轉給我們(men) 通道方,下指令買(mai) 進或者拋出。”
“這個(ge) 業(ye) 務最大的優(you) 點就是不受行情限製,可以選擇看漲或者看跌,根據不同的到期日支付少量權利金,就可以獲得幾十倍的權利金操盤賬戶,全倉(cang) 買(mai) 入的盈利都歸投資者;如果方向錯了,隻要不到期,最大的虧(kui) 損也就是權利金。”該客戶經理表示。
“國內(nei) 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並非法無禁止皆自由,而是法律允許才可以做。如果嚴(yan) 格按照條文來執行的話,這種操作肯定是違規的。櫃台衍生品證券公司是主要發起人,機構是交易對手,個(ge) 人是沒有資質參與(yu) 的。”一位券商期權交易員表示,“另外,萬(wan) 一平台跑路消失了,這也是潛在的風險。”
在華南一家券商營業(ye) 部機構業(ye) 務負責人看來,這是非法平台在做“黑莊”。“他們(men) 虛構了一個(ge) 平台,然後客戶互相做交易,場外期權涉及到保證金的安全問題,跟一家完全不靠譜的機構來做交易,涉及很大的風險,而券商的場外交易不存在資金監管的問題,這種平台相當不靠譜。”他說。
一位券商期貨期權研究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借道第三方中介平台參與(yu) 場外期權的行為(wei) 理論上可行,而且通過第三方開戶理論上沒辦法查到本人,非常隱蔽。場外本身是非主流、定製化的產(chan) 品,可以針對某幾隻個(ge) 股去做這樣的定製,證券公司不可能核實到資金來源。這塊監管沒有明確的細則,屬於(yu) 灰色地帶,而實質上是‘老鼠倉(cang) ’的行為(wei) ,製度上存在一定的監管漏洞,需要及時堵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