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期待怎樣的“通勤幸福”
就像任何一種選擇都有兩(liang) 麵性,在大城市打拚,你可以獲得良好的機遇、可觀的薪水與(yu) 相對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但是,你也要忍受高昂的房價(jia) 、快速運轉的工作節奏、激烈的職場競爭(zheng) ,還有一個(ge) 不得不提的是——漫長的通勤。與(yu) 其他方麵相比,通勤不是一個(ge) 多麽(me) 重大的問題,但眼下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年輕人的幸福感。
近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百度地圖聯合發布的《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承受60分鍾以上“極端通勤”的人口超1400萬(wan) ,長距離通勤已成為(wei) 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現象。而在這1400萬(wan) “極端通勤”人口中,有近600萬(wan) 為(wei) 青年人群。
所謂通勤,是指從(cong) 家中往返工作地點的過程,它其實是城市化與(yu) 工業(ye) 化的產(chan) 物。但得承認,“通勤”這一概念,更多地存在於(yu) 大城市的生活工作語境中,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小縣城,它並不是一個(ge) 被頻繁使用的詞語,因為(wei) 一個(ge) 輕鬆便捷的上下班過程,並不需要“勞煩”用一個(ge) 專(zhuan) 門的詞語去定義(yi) 它、描述它——本質上,隻有在現實中產(chan) 生了顯著的感受,人們(men) 才會(hui) 反複討論一種事物或現象。
大城市麵積大,人口密度高,職住空間分散,讓通勤成了一個(ge) 顯性問題。當然,還有一個(ge) 重要因素是市區的高房價(jia) 嚇退了年輕人,他們(men) 不得不遠離都市核心區居住。
前述《報告》就顯示,在北、上、廣、深、成、杭6個(ge) 受到青年關(guan) 注的城市,近80%的青年就業(ye) 集中在15公裏以內(nei) 的城市就業(ye) 中心,但受到居住成本與(yu) 社區環境影響,65%的青年人群居住在城市中心15公裏以外。這就不可避免地拉長年輕人的通勤時間,讓“極端通勤”成為(wei) 一種普遍現象。
“極端通勤”會(hui) 給年輕人帶來什麽(me) ?早起晚歸,大量時間耗費在通勤路上,路途之中難免產(chan) 生焦慮感……有調查顯示,通勤時間過長,還會(hui) 對員工健康和工作效率帶來不利影響,增加患抑鬱症與(yu) 肥胖的可能性。對於(yu) 野心勃勃、期待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的年輕人而言,漫長的通勤會(hui) 消磨他們(men) 的意誌與(yu) 耐心,不利於(yu) 人才成長。
要看到,一座城市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廣闊的成長空間,健全友好的公共服務配套也是關(guan) 鍵一環。這其中,通勤已經成為(wei) 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鑒於(yu) “極端通勤”給大城市年輕人帶來的壓力,城市有必要通過各種政策優(you) 化與(yu) 精細化治理提升,為(wei) 年輕人提供合理可控的通勤時間和多樣化的交通選擇。幫年輕人解決(jue) 通勤難題,就是善待這座城市的奮鬥者,就是為(wei) 城市建設積蓄能量。
在這方麵,不少城市已經作出積極探索。譬如今年5月7日,北京發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規劃》提到,將以軌道交通站點為(wei) 核心組織城市生活,豐(feng) 富軌道站點周邊業(ye) 態,在站點周邊構建以人為(wei) 本,步行、自行車優(you) 先的交通係統,實現“軌道+慢行”的低碳生活方式。這是從(cong) 職住平衡入手,探索城市通勤係統的優(you) 化提升。
此外,不少城市也在打造“15分鍾生活圈”以及5公裏以內(nei) “幸福通勤”,有的還規劃了專(zhuan) 門的自行車道,打造城市騎行係統,在提升居民通行效率的同時,也在助力“雙碳”事業(ye) 的進步。
年輕人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拿出善待年輕人的姿態,並通過實際的治理行動,為(wei) 他們(men) 打造一個(ge) 良好的奮鬥環境,年輕人自然會(hui) 全身心地為(wei) 這座城市付出。減輕年輕人的通勤負擔,才能給他們(men) 提供更多在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漢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