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護投資者權益 部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發布時間:2022-08-11 10:58: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近段時間以來,包括農(nong) 銀理財、信銀理財、中原銀行在內(nei) 的多家機構均有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運作。對於(yu) 產(chan) 品提前終止的原因,部分機構在公告中提及“後續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避免因管理規模下降造成投資損失”等因素。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淨值化轉型逐步推進,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可能還會(hui) 出現。建議機構進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合理布局產(chan) 品類型和投資方向。

  ●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多隻產(chan) 品提前終止

  近期多家機構接連發布公告稱提前終止旗下理財產(chan) 品。

  8月5日,信銀理財發布信銀理財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5號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公告。公告稱,經審慎評估,該公司決(jue) 定於(yu) 2022年8月9日提前終止本理財產(chan) 品,同時關(guan) 閉2022年8月9日的申購和贖回交易。根據產(chan) 品說明書(shu) ,該產(chan) 品為(wei) 固收類產(chan) 品,業(ye) 績比較基準為(wei) 5.4%,於(yu) 2021年8月9日開始運作,首個(ge) 贖回開放日是2022年8月9日。

  在此之前,信銀理財已於(yu) 7月提前終止了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1號理財產(chan) 品、12號理財產(chan) 品、9號理財產(chan) 品,以及固盈象固收穩健半年定開1號理財產(chan) 品等。

  7月18日,農(nong) 銀理財發布公告稱,計劃於(yu) 8月24日提前終止“農(nong) 銀同心·兩(liang) 年開放”價(jia) 值精選第1期人民幣理財產(chan) 品(新客新資金專(zhuan) 享)。在調整之前,該產(chan) 品計劃到期日為(wei) 2030年8月26日。對於(yu) 該產(chan) 品的後續安排,農(nong) 銀理財表示,將按照產(chan) 品說明書(shu) 約定在產(chan) 品提前終止日後2個(ge) 工作日內(nei) 將理財產(chan) 品本金及收益(如有)劃轉至投資者原賬戶。中國理財網信息顯示,該產(chan) 品起始日期為(wei) 2020年8月26日,累計淨值為(wei) 1.073。

  除此之外,還有多家銀行提前終止理財產(chan) 品運作。例如,8月以來,中原銀行發布公告稱擬提前終止11款理財產(chan) 品,日照銀行擬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chan) 品。

  順應市場環境變化

  對於(yu) 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的原因,多家機構在公告中提及了依據市場環境變化,保護投資者權益。

  信銀理財稱,經審慎評估理財產(chan) 品目前投資情況,管理人認為(wei) 提前終止產(chan) 品比維持產(chan) 品運作更有利於(yu) 保護產(chan) 品持有人的權益。

  農(nong) 銀理財則表示,因預計後續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產(chan) 品淨值可能會(hui) 產(chan) 生較大波動,提前終止理財產(chan) 品是為(wei) 更好地提供產(chan) 品服務,保障投資者權益。

  此外,日照銀行在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公告中提到,避免因管理規模下降造成投資損失。

  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的原因包括,產(chan) 品投資收益未達到預期,且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也難以達到預期收益;或是產(chan) 品觸發了提前終止條款,比如產(chan) 品份額低於(yu) 下限要求;此外,個(ge) 別銀行未完成全部理財產(chan) 品轉型,新老產(chan) 品交接運作可能會(hui) 出現老產(chan) 品提前終止運作的情況,不過未來這種情況會(hui) 越來越少。

  某理財公司固收投資部負責人介紹,由於(yu) 市場變化較快、產(chan) 品規模過小、需要整合產(chan) 品線等因素,可能會(hui) 出現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的情況,但需提前在合同中約定且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需進一步提高投研能力

  劉銀平認為(wei) ,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現象會(hui) 一直存在,在一些特殊時期提前終止產(chan) 品數量會(hui) 增多。不過從(cong) 整體(ti) 來看,提前終止的理財產(chan) 品占比較低,不會(hui) 成為(wei) 普遍現象。銀行及理財公司應謹慎選擇投資標的,還應設置合理的業(ye) 績比較基準,尤其是盡量避免設置難以達到的業(ye) 績比較基準。

  “隨著淨值化轉型的逐步推進,產(chan) 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可能還會(hui) 出現。”普益標準研究員霍怡靜認為(wei) ,產(chan) 品的淨值隨市場行情波動,投資者將會(hui) 靈活調整投資資金,影響產(chan) 品管理規模。綜合考慮客戶訴求、經營成本和投資收益等方麵因素,業(ye) 績表現不佳、淨值波動大、管理規模小的產(chan) 品提前終止屬於(yu) 正常現象。

  霍怡靜強調,在全麵淨值化時代,理財機構要留住投資者,需進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提升專(zhuan) 業(ye) 配置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合理布局產(chan) 品類型和投資方向,提升業(ye) 績表現。同時,應當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理解淨值型產(chan) 品收益風險共擔的本質。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