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從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蛻變”
中新網宜昌8月15日電 題:湖北枝江:從(co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向美麗(li) 經濟“蛻變”
記者 郭曉瑩
8月15日,湖北省枝江市桔緣柑桔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加工車間內(nei) ,嚴(yan) 紅熟練地將柑橘放入包裝盒內(nei) 並封口,不一會(hui) ,一箱箱包裝好的柑橘就堆成了“小山丘”。
嚴(yan) 紅的丈夫因意外導致傷(shang) 殘,她隻能外出務工維持生計。2015年,嚴(yan) 紅回鄉(xiang) 加入桔緣柑桔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並入股,同時成為(wei) 加工車間的包裝工,有穩定收入,年底還有分紅,2016年便成功脫貧。脫貧後,嚴(yan) 紅每年享受全額貼息的小額信貸政策,用於(yu) 田間管理和農(nong) 資投入。現在嚴(yan) 紅一家有務工收入、種植收入和分紅三份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枝江,像嚴(yan) 紅這樣有穩定收入、享受全額貼息貸款的脫貧戶並非個(ge) 例。該市深入分析疫情影響,精準部署應對措施,嚴(yan) 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柑橘是枝江農(nong) 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之一,常年產(chan) 量約80萬(wan) 噸,產(chan) 值超過80億(yi) 元。桔緣柑桔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是枝江最大的柑橘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年銷售額2.5億(yi) 元。
合作社理事長周代年還記得,2020年受疫情影響,柑橘銷售受阻。合作社采取社區團購+配送模式,實行精準營銷,成功破解了銷售難題,保障了廣大橘農(nong) 的收益。目前,合作社已形成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商超電商同步拓展的銷售格局,成為(wei) 優(you) 質水果市場供應商。
周代年的另一個(ge) 身份是仙女鎮向巷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該村2014年曾被納入貧困村,全村32戶87人被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近年來,該村依托柑橘、肉牛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和桔緣、豐(feng) 聯佳沃兩(liang) 大經營主體(ti) ,積極探索“資源發包型、入股分紅型、服務創收型、領辦實體(ti) 型”等多種模式,帶動村民積極參與(yu) 入股。2016年,向巷村脫貧除列;2021年該村合作社分紅250萬(wan) 元,戶均增收8000元。
但周代年並不滿足。為(wei) 了進一步克服疫情影響,彌補柑橘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弱項和短板,向巷村將柑橘文化融入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投資超過4000萬(wan) 元打造了網紅樣板村——“吉吉村”。
周代年介紹,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吉吉村"平均每天接待三四千人,拉動消費數十萬(wan) 元,增加了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實現了從(co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向美麗(li) 經濟的蛻變。
董市鎮曹店村與(yu) 向巷村有著相同的“經曆”。數年前,該村負債(zhai) 累累、基礎設施落後、缺少特色產(chan) 業(ye) ,是枝江的後進村。
企業(ye) 家李傳(chuan) 平返鄉(xiang) 擔任曹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後,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發展農(nong) 旅觀光產(chan) 業(ye) 和特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探索“三產(chan) ”融合發展之路。2015年,鄉(xiang) 賢李誌清被李傳(chuan) 平引回並成立枝江市楓林花卉苗木合作社,流轉400多畝(mu) 土地發展月季園旅遊項目。
經過多年發展,楓林月季園已經成為(wei) 集月季花卉觀光、親(qin) 子娛樂(le) 、花藝研發、農(nong) 家餐飲、休閑垂釣為(wei) 一體(ti) 的旅遊綜合體(ti) ,成為(wei) 枝江市重要的旅遊資源。曹店村還先後建成200畝(mu) 開心農(nong) 場、200畝(mu) 現代生態養(yang) 殖場、200畝(mu) 紅心獼猴桃采摘基地,打造了農(nong) 旅觀光環線,每年吸引遊客7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了農(nong) 旅融合新發展。
如今,曹店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內(nei) 外兼修,成為(wei) 全國文明村、湖北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更成為(wei) 年輕人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的熱土。
脫貧戶江詩平以前在外務工,眼看家鄉(xiang) 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他毅然回鄉(xiang) ,重拾鋤頭,受聘為(wei) 月季園的綠化工。他告訴記者,現在可以投身到家鄉(xiang) 建設,拿到穩定收入,還能夠照顧到家裏,真是“一舉(ju) 三得”。
“村裏40多戶脫貧戶,經過跟蹤監測,目前收入穩定,相關(guan) 保障到位,已經全部排除返貧風險。”李傳(chuan) 平欣喜地說,脫貧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ye) ,形成了企業(ye) 有效益、脫貧勞動力有工資、地方經濟有發展的多方共贏局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