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暑期40天寫三萬字實踐日記
“小到國道旁撒下什麽(me) 花種更容易成活、共同富裕樣板村的遊客棧道標語如何設計,大到全鎮動員保障全民核酸、因地製宜發展支柱產(chan) 業(ye) 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都讓人深感公務員練好基本功,不斷向實踐求知求學的重要性。”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碩士研究生黃炯芮,在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溫圳鎮實崗鍛煉一個(ge) 多月的心聲。
在此之前,家在江西省某地級市的她,從(cong) 未有過在鄉(xiang) 村長期生活的經曆。從(cong) 帶著一絲(si) 畏難心理,到“眼睛下看、身子下沉”地在溫圳鎮下村、調研,寫(xie) 下近三萬(wan) 字的實踐日誌,黃炯芮在溫圳鎮的這一個(ge) 多月,注定要留下難以忘記的一筆。
今年暑假,中國人民大學首期“治國理政”計劃研究生分批奔赴福建寧德、泉州和江西南昌開展實崗鍛煉,來自全校28個(ge) 學院的66名碩博士研究生,或在市直、縣直單位深度參與(yu) 工作,運用專(zhuan) 業(ye) 所學積極建言獻策;或走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第一線,親(qin) 身體(ti) 驗基層治理的酸甜苦辣。黃炯芮即是其中之一。
立誌從(cong) 事公共服務事業(ye) ,“下沉”到家鄉(xiang)
從(cong) 中國人民大學出發,一路向南飛奔1500公裏,穿越五六個(ge) 省份,就能到達位於(yu) 江西省南昌市東(dong) 南方向的進賢縣溫圳鎮。溫圳鎮是一座千年古鎮,古時是江西四大米市之一,曆史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
這裏是中國人民大學“治國理政”計劃實崗鍛煉的目的地之一。2022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黨(dang) 委研工部正式啟動“治國理政”實崗鍛煉計劃,麵向全校選拔政治堅定、德才兼備且有誌於(yu) 從(cong) 事公共服務事業(ye) 的研究生骨幹,通過課程培訓、研討交流、實崗鍛煉、經驗總結等環節,幫助他們(men) 深入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深刻理解黨(dang) 政機關(guan) 運行機製和社會(hui) 治理模式。
“我本科時主修曆史,輔修外交學。當時真的是懷揣一份‘治國理政’的熱忱。”沒想到讀研期間有了這樣的機會(hui) ,想往公共服務事業(ye) 方向發展的黃炯芮如願成為(wei) 了“治國理政”實踐計劃的一員。
根據學校安排,參與(yu) 計劃的研究生要到基層開展為(wei) 期至少8周的實崗鍛煉,部分博士研究生主動要求在基層鍛煉實踐的時間延長至一年,其間完成畢業(ye) 論文和相關(guan) 學術研究的田野調查、素材搜集等工作。計劃正式啟動後,研工部組織開展了多次課程培訓、研討交流,邀請校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以公共服務、廉潔從(cong) 政、公文寫(xie) 作、基層調研報告寫(xie) 作、公務禮儀(yi) 為(wei) 主題舉(ju) 辦講座,並邀請基層工作的校友作案例分析和經驗分享報告。
6月30日,10名研究生奔赴江西進賢縣開展實崗鍛煉,其中9人擔任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助理,1人擔任經開區主任助理。臨(lin) 近出發,黃炯芮知道了自己將要去的地方是進賢縣溫圳鎮,“從(cong) 地理位置和成長經曆來說,我算是半個(ge) 南昌人。進賢距離我的家鄉(xiang) 不足100公裏,但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它。”此後,對溫圳鎮了解不多的她開始查閱相關(guan) 的資料。
到達進賢縣的第一時間,實踐團成員到溫圳鎮楊溪李家村、文港鎮、李渡鎮和江西進賢醫療器械科技產(chan) 業(ye) 園等地,實地考察中國毛筆文化博物館、美聯泰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致邦住宅工業(ye) 集團,了解進賢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新成就。
“溫圳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周幫向我詳細介紹了這兒(er) 的曆史文化和目前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希望我能在這兩(liang) 個(ge) 月中多到鎮裏轉轉、多去村裏看看。”此後,黃炯芮跟隨周幫“跟班學習(xi) ”,這也給了她更多的啟發,“要結合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所學以及當地的曆史文化底蘊,在故居修繕和基於(yu) 鄉(xiang) 村旅遊開發古村落等方麵有所助力。”
專(zhuan) 業(ye) 視角為(wei) 李瑞清故居修繕還原提供方案
8月3日,坐落在溫圳鎮楊溪李家村的李瑞清故居第三次修繕完工,並對外開放。故居門口的楹聯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與(yu) 李瑞清並稱“南曾北李”的中國近代著名書(shu) 畫家曾熙所寫(xie) 。
李瑞清是進賢縣溫圳鎮楊溪李家村人,清末民初詩人、教育家、美術家、書(shu) 法家。
“這幅章草清風高義(yi) 五言聯的知名度並不高,我們(men) 曾想過把它換成李瑞清本人的書(shu) 法作品。但放眼李瑞清一生,其不僅(jin) 是官員、教習(xi) 、書(shu) 畫大家,更是名士大儒。這副楹聯落款采用‘閑居玩古,不交當世’的鈐印,出自《後漢書(shu) ·蔡邕列傳(chuan) 》,也表達了曾熙作為(wei) 其至交好友的知音之評。”
在李瑞清紀念館中,許多展陳設計和展板文字都藏著黃炯芮的想法和努力。在溫圳鎮實崗鍛煉的日子,李瑞清紀念館的修繕是黃炯芮的一大任務。
為(wei) 迎接8月份當地與(yu) 南京大學開展的校地合作,協助當地分管相關(guan) 工作的鎮領導還原李瑞清故居的相關(guan) 展陳、梳理李瑞清的生平,成了曆史專(zhuan) 業(ye) 出身的黃炯芮來到溫圳鎮接到的第一個(ge) 任務。
“我本科的時候也有過設計名人生平展的經曆,當時想的是怎樣才能把自己所學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當地的曆史文化的實際情況、人文底蘊結合起來。”黃炯芮發揮了在曆史人物考據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李瑞清一生五十餘(yu) 載輾轉多地,但根脈是在進賢縣溫圳鎮,展覽應側(ce) 重於(yu) 展示李瑞清作為(wei) 楊溪李家村鄉(xiang) 賢名士的成就,成為(wei) 後人表達敬仰之情的場所。
黃炯芮從(cong) 南京大學紀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書(shu) 畫文獻展與(yu) 進賢縣紀念李瑞清逝世100周年學術研討會(hui) 的相關(guan) 資料入手,查閱了大量相關(guan) 新聞、學術論文和文集、書(shu) 畫冊(ce) 。
首先要把李瑞清這個(ge) 人介紹清楚,做了什麽(me) 事情、在哪些領域有建樹;考慮到名人曾經居住的場所比較多,要突出楊溪李家村的特色,發掘李瑞清的族譜;梳理與(yu) 李瑞清有過重要往來的同僚……從(cong) 浩如煙海的曆史資料中考究要點和細節,黃炯芮在心裏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從(cong) 7月初進入溫圳鎮到8月3日李瑞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黃炯芮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這件事情上。
“這些日子我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快樂(le) ,源自從(cong) 專(zhuan) 業(ye) 視角為(wei) 楊溪李家村李瑞清故居的修繕還原提供方案規劃……”在實踐日誌上,黃炯芮寫(xie) 下了自己的感受。
基層實踐經曆“不會(hui) 勸退我”
協助修繕李瑞清故居之外,黃炯芮還參與(yu) 了很多基層事務性的工作,比如黨(dang) 建工作、“兩(liang) 整治一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農(nong) 村路域環境整治、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提升)、全員核酸檢測等等。
作為(wei) 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全員核酸檢測涉及前期準備、事中檢測、事後轉運樣管等一係列環節。在溫圳鎮實崗鍛煉的40天裏,黃炯芮經曆了兩(liang) 次全員核酸檢測,切實感受到了基層幹部的辛苦。
全員核酸檢測需要提前在樣管上貼好標簽、錄入信息,如果通知來得比較晚,鎮裏的幹部就要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鍾才能完成;考慮到夏天天氣炎熱,核酸檢測開始時間一般比較早,作為(wei) 工作人員就得更早,清晨三四點鍾就要到達指定位置做好準備;核酸檢測結束後,還要將所有樣管從(cong) 不同的村裏集中到鎮政府,再按規定數量裝箱,轉運到縣……
“在基層麵對的是不同的群眾(zhong) 或個(ge) 體(ti) ,他們(men) 每個(ge) 人的具體(ti) 問題和要求都可能不同,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我感觸非常深的一點是鄉(xiang) 鎮、村的領導幹部,都十分重視群眾(zhong) 工作的方法。”黃炯芮說,自己有次跟隨鎮裏的領導幹部去看望農(nong) 村離任的“兩(liang) 老幹部”時,有退休的老領導對不能繼續享受生活補助待遇有情緒。
對於(yu) 農(nong) 村離任的“兩(liang) 老幹部”,江西一直有生活補助的相關(guan) 政策,但根據最新的政策文件,已享受鄉(xiang) 鎮企業(ye) 退休、“五保”供養(yang) 和養(yang) 老保險待遇的不再享受該生活補助政策。
“我之前的想法比較單純,既然是幹部,思想覺悟肯定要高一些。不符合領取補助的條件,理應主動退出。”但黃炯芮發現,這些有情緒的老幹部家裏,或多或少生活上都存在困難。
“這個(ge) 時候我就發現其實鎮領導做思想工作很講究方式方法,跟老幹部一起回憶當年他們(men) 做群眾(zhong) 工作的樣子,用心去共情。也會(hui) 認真地分析政策,然後在自己職責範圍內(nei) ,最大程度地為(wei) 老幹部爭(zheng) 取一些權益。感情是最不能偽(wei) 裝的,老百姓心裏有杆秤,誰在真心為(wei) 他們(men) 辦事,他們(men) 心裏明鏡似的。”黃炯芮在鎮幹部與(yu) 群眾(zhong) 的一次次談話中,感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易與(yu) 技巧。
在近20天的下村考察中,在溫圳鎮領導的引導下,黃炯芮從(cong) 不同角度看待基層問題,將在實踐中看到的落實細節與(yu) 宏觀層麵的國家政策結合,體(ti) 味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這些在基層感悟的點點滴滴,黃炯芮都寫(xie) 在了實踐日誌裏,40天的時間已寫(xie) 下近三萬(wan) 字。
這次基層實踐經曆會(hui) “勸退”你嗎?
麵對這樣的疑問,黃炯芮給出的答案是“不會(hui) 勸退,反而會(hui) 讓我反思”。在黃炯芮看來,這次實崗鍛煉,讓自己真的沉入基層,也擺正了姿態,“我們(men) 就是服務者,作為(wei) 一名鄉(xiang) 鎮幹部、村幹部,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維護好大家的利益,解決(jue) 大家的困難。隻有位置擺正了,才能真心實意深入到群眾(zhong) 中,群眾(zhong) 也才能把我們(men) 當成自己人,向我們(men) 交心、講真話,所有的工作才有推進下去的可能。”
在基層遇到的問題、困難,都在讓黃炯芮反思:要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從(cong) 群眾(zhong) 切身需要來考量,不能主觀臆斷,不能簡單化、片麵化。假如日後我要投入到基層治理的公共服務中,那我所做的每一個(ge) 決(jue) 策、每一項事務都要更謹慎一些、再謹慎一些。
“惟知躍進,惟知雄飛。”
這是黃炯芮寫(xie) 給自己的一句話。目前,實崗鍛煉已進入倒計時,她想做好一名來到進賢縣找尋真知的“時代答題家”。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