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男子離世 生命在3個陌生人身上延續
中新網太原8月15日電 題:山西臨(lin) 汾男子離世 生命在3個(ge) 陌生人身上延續
作者 範麗(li) 芳 陳琛 王晨伊
六月初夏,山西省臨(lin) 汾市中心醫院內(nei) ,58歲的張建華被從(cong) 重症監護室(ICU)推入手術室。患者由於(yu) 腦出血入院,雖經多方救治,仍無力回天。家屬最終做出艱難抉擇:捐獻逝者器官。
一個(ge) 多小時後,在臨(lin) 汾市紅十字會(hui) 和山西省紅十字會(hui) 誌願者、山西省人體(ti) 器官獲取與(yu) 分配服務中心人體(ti) 器官捐獻協調員見證下,一場器官獲取手術完成。
隨後,按照人體(ti) 器官分配與(yu) 共享計算機係統的分配,捐獻的器官提供給了不同受體(ti) 。張建華的生命,在3個(ge) 陌生人身上得到延續。
張建華是臨(lin) 汾市一名普通工人,豪爽大方是大家對他的普遍印象。2022年6月,正在工作的他因突發腦出血陷入昏迷。作為(wei) 其唯一的直係親(qin) 屬,張建華的兒(er) 子張先生24小時守在ICU門口,幾天幾夜熬紅雙眼,但父親(qin) 腦功能評估情況越來越差。
張先生從(cong) 臨(lin) 汾市中心醫院醫務科副主任吳敬儒的口中,第一次了解到器官捐獻。“捐獻父親(qin) 的器官,說實話,一開始我很難接受,甚至有嚴(yan) 重的抵觸心理。”張先生的反應代表了許多普通民眾(zhong) 的心理。
目前,中國器官捐獻率較低,捐獻者家屬要克服來自傳(chuan) 統生死觀念和世俗帶來的壓力。在和張先生進行充分溝通後,吳敬儒和山西省人體(ti) 器官獲取與(yu) 分配服務中心協調員李智國講解了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器官捐獻的意義(yi) 。
時間默默流淌,ICU談話室從(cong) 未如此安靜過。張先生主動打破沉默,“我的父親(qin) 是個(ge) 普通人,從(cong) 年輕時候就喜歡交朋友,每次別人找他幫忙,他都放下自己手頭的事,先去幫助別人。樂(le) 於(yu) 助人是父親(qin) 做了一輩子的事,現在把器官捐出來,能救幾個(ge) 人就救幾個(ge) 人吧。”
縱然普通,但絕不平凡。“生前沒做過什麽(me) 大事,生後希望盡可能為(wei) 社會(hui) 作些貢獻。”當問起捐獻者家屬為(wei) 何捐獻時,很多家屬給出這樣的回答。
臨(lin) 汾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被張建華家屬的決(jue) 定感動,經過溝通,該院減免張建華的部分醫療費用,以此表達對器官捐獻這一生命接力行為(wei) 的敬意。
器官捐獻和器官移植是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隨著器官捐獻宣傳(chuan) 的多樣化、多角度開展,民眾(zhong) 對器官捐獻的理解與(yu) 接受程度在不斷提高,但由於(yu) 器官捐獻涉醫學專(zhuan) 業(ye) 性強,醫務人員專(zhuan) 業(ye) 化知識的提升對推動器官捐獻工作的實施顯得尤其重要。
針對此,近年,在山西省紅十字會(hui) 與(yu) 衛健委支持下,山西省人體(ti) 器官獲取與(yu) 分配服務中心多次麵向相關(guan) 科室醫務人員開展培訓。
如果說,生死的瞬息如同一個(ge) 值得紀念的“節日”,在生命逝去後,將更多生的希望帶給被病痛折磨、渴望新生的人,無疑讓這個(ge) “節日”變得更加有意義(y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