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每一滴水!”——直擊湖南特旱地區抗旱救災一線
新華社長沙8月18日電 題:“用好每一滴水!”——直擊湖南特旱地區抗旱救災一線
新華社記者張格、姚羽
連日來,湖南省多個(ge) 縣(市、區)達到氣象幹旱重旱等級,其中慈利縣、新邵縣達到氣象幹旱特旱等級。幹旱地區用水存在什麽(me) 困難?如何確保農(nong) 作物穩產(chan) ?記者近日探訪慈利、新邵兩(liang) 地,直擊當地抗旱救災一線。
局地用水困難 多部門聯動送“甘露”
“車來了,車來了!趕緊排好隊!”8月17日傍晚時分,一輛灑水車駛進慈利縣東(dong) 嶽觀鎮廣東(dong) 村。一些村民早已拿著各式各樣的水桶,等候在路邊。
“村裏的蓄水池見底了,我家地勢高,水壓小,家裏已經停水好幾天。”廣東(dong) 村村民吳揚林說,他們(men) 一家6口人現在都靠灑水車每日把水送到村裏來。
近期,受持續晴熱少雨天氣影響,慈利縣、新邵縣的各鄉(xiang) 鎮(街道)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幹旱,部分地區群眾(zhong) 的生活用水受到一定影響。為(wei) 保障用水,當地應急、水利、消防、環衛等多部門聯動,安排車輛每日為(wei) 用水困難群眾(zhong) 送水。
“好久沒遇到這樣嚴(yan) 重的幹旱了,現在真的體(ti) 會(hui) 到水資源的寶貴,要用好每一滴水!”吳揚林說,現在家裏“一水多用”:洗菜、洗臉的水用來喂豬,洗碗筷、洗衣服的水留下衝(chong) 廁所……
“我們(men) 按照‘先生活、後生產(chan) ,先節水、後用水’的原則,優(you) 先保證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水和農(nong) 村牲畜飲水。”新邵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讓水流進田間地頭 全力以赴抗旱保秋收
記者走訪多個(ge) 村莊發現,由於(yu) 久旱不雨,慈利縣、新邵縣的部分水庫、河塘水位下降較為(wei) 明顯,存在農(nong) 田土壤開裂、溪流斷流等現象。當下正值水稻等作物生長的關(guan) 鍵時期,為(wei) 焦渴的田地“止渴”以確保秋收,迫在眉睫。
在新邵縣坪上鎮茅坪村的萬(wan) 畝(mu) 水稻示範基地,種糧大戶龍利功和幾名田間管理員在稻田裏來回走動,他們(men) 正在檢查田塊是否漏水。龍利功說:“水庫開閘放水後,農(nong) 田能‘喝’上水了。”
說話間,豆大的汗珠從(cong) 龍利功臉頰滑落。他說:“隻有稻田水量充足,水稻顆粒才會(hui) 飽滿。我們(men) 現在更要珍惜用水,一旦發現漏水,立即堵漏。”
走進慈利縣零溪鎮燕子橋村,稻田旁的抽水泵正在不間斷抽水。旱情發生以來,燕子橋村租用了10台大功率抽水泵,還新購置了多台抽水機,以保障稻田灌溉。燕子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金華說:“村上負責支付電費,還派人管理架線、用水和用電安全,我們(men) 要最大程度減少虧(kui) 損,保障農(nong) 戶利益。”
王金華介紹,全村共有2262.2畝(mu) 水稻田,經過緊急抗旱,除了一些沒有灌溉設施的“望天田”受損嚴(yan) 重,剩下1978畝(mu) 稻田的用水需求都能得到保障。
持續科學調度水源 高效抗旱減少損失
炎炎烈日下,新邵縣坪上鎮顏嶺水庫沿岸,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巡邏,他們(men) 不時將渠道內(nei) 的一些漂浮物打撈上岸,防止出現截流現象。顏嶺水庫管理所所長鄒三忠介紹,顏嶺水庫覆蓋6個(ge) 村的灌溉農(nong) 田,為(wei) 保障灌區農(nong) 田用水,他們(men) 安排了20餘(yu) 名工作人員開展每日巡查,確保根據農(nong) 戶需求科學調度,把水精準送到農(nong) 田。
慈利縣、新邵縣水利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組織人員對各類灌溉渠道等進行維修和清淤掃障,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灌溉渠道暢通。
在持續幹旱的環境下,病蟲害也較容易發生。不少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走進田間,為(wei) 農(nong) 戶傳(chuan) 授防災知識。慈利縣東(dong) 嶽觀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汝翠說:“在指導農(nong) 民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時,也要教他們(men) 防治病蟲害,避免出現‘雪上加霜’的情況。”
據最新氣象預報,慈利縣、新邵縣預計將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兩(liang) 縣氣象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將人工增雨作業(ye) 相關(guan) 設備布置到點位,一旦條件合適,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