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辦“東方文明古國冶金術展” 再續“一帶一路”文化互鑒
中新社蘭(lan) 州8月18日電 (記者 馮(feng) 誌軍(jun) )“燦爛記憶:從(cong) 美索不達米亞(ya) 到犍陀羅——東(dong) 方文明古國冶金術展”18日晚在敦煌莫高窟揭幕。此次展覽是敦煌研究院與(yu) 日本平山鬱夫絲(si) 綢之路美術館近年第三次合作,將進一步多方麵、深層次地介紹“絲(si) 綢之路”的偉(wei) 大文明和曆史,傳(chuan) 承平山鬱夫的“敦煌情緣”中蘊含的和平友好祈願與(yu) 共同文化價(jia) 值觀。
此次展覽共展出從(cong) 地中海沿岸,到中亞(ya) 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金屬類文物221組件、絲(si) 路錢幣33枚,以曆史的眼光從(cong) 人類冶金術起源較早的美索不達米亞(ya) 平原到中亞(ya) 阿姆河流域,從(cong) 犍陀羅地區再到東(dong) 亞(ya) 諸國,串聯起時間跨度長達4000多年、範圍遍及歐亞(ya) 大陸的絲(si) 綢之路上各大文明區域冶金術的變化圖景。
同時,該展覽還全景展現了東(dong) 方文明古國冶金術的起源、發展及其在絲(si) 綢之路上的傳(chuan) 播盛況,綜合呈現了文物背後折射出的政治、宗教、禮儀(yi) 和藝術源流等文化內(nei) 涵。
2018年以來,敦煌研究院與(yu) 日本平山鬱夫絲(si) 綢之路美術館合作,先後舉(ju) 辦“平山鬱夫的絲(si) 路世界——平山鬱夫絲(si) 綢之路美術館文物展”和“琉光溢彩——平山鬱夫絲(si) 綢之路美術館藏古玻璃珍品展”,兩(liang) 次展覽均在國內(nei) 多家博物館進行了持續巡展,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在莫高窟,日本已故知名畫家平山鬱夫的“印記”無處不在。自1979年與(yu) 敦煌結下一生不了的情緣,曾喊出“傾(qing) 家蕩產(chan) 也要保護莫高窟”的平山鬱夫促成一批批“文化使者”往返日本與(yu) 敦煌間。在他的帶動下,學者們(men) 圍繞敦煌學、佛教藝術、美術臨(lin) 摹研究、石窟考古、文物保護等領域,持續推動中日文化交流與(yu) 互鑒。
“此次展覽是中日兩(liang) 國友誼和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證,希冀觀眾(zhong) 感受文物之美,喚醒曆史、啟迪未來。”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此次展覽展出的由平山鬱夫先生在“重走玄奘之路”時收藏的金屬器文物,是對以往絲(si) 路文物展覽的補充,對更好地、全麵地展示絲(si) 綢之路的文化風貌和深厚內(nei) 涵具有重要意義(yi) 。
日本平山鬱夫絲(si) 綢之路美術館館長平山東(dong) 子表示,在全球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大型跨國展覽舉(ju) 步維艱的特殊時期,該館的館藏有幸再次走入公眾(zhong) 視野,不禁令人感慨萬(wan) 千,感激滿懷。今年正值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希望本次展覽能夠推進日中兩(liang) 國的友好合作與(yu) 文化交流積厚流光,更上一層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