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非洲人的中國工廠

發布時間:2022-08-20 16:21:00來源: 工人日報

  非洲人的中國工廠

  本報記者 鄒倜然 本報實習(xi) 生 石涵琳

  《工人日報》(2022年08月20日 03版)

  閱讀提示

  “開線嘍!”紀錄片裏,一位非洲黑人,站在工廠的車間裏,用熟練的中國話張羅著。中國人在非洲開工廠的故事很多媒體(ti) 都有報道,但非洲人在中國開工廠,卻是個(ge) 實打實的新鮮事。

  由浙江大學張勇老師執導的紀錄片《波比的工廠》(又名《中非工廠》),在尼日利亞(ya) 國家電視台連續播出三周,這是首部在尼日利亞(ya) 國家電視台連續多輪播出的中國影視作品。這也是國內(nei) 首部深入觀察中非民間交往的電視對外傳(chuan) 播影片,被國家圖書(shu) 館和多所知名海外高校收藏。該紀錄片講述了在疫情之下,非洲老板、中國員工在化妝品工廠的種種碰撞與(yu) 融合,以及為(wei) 工廠生存所做出的努力。

  在從(cong) 事非洲影像(視)文化研究的張勇眼中,大量以非洲為(wei) 背景的電影,往往采取的是他者敘事,而非真正從(cong) 非洲的視角闡述故事。為(wei) 推動非洲人對中國的了解和中國人對非洲的了解,張勇執導了多部紀錄片。“我的理念是:中非交流,影視為(wei) 橋。”張勇說。

  來自非洲的異鄉(xiang) 創業(ye) 者

  “開線嘍!”紀錄片裏,一位非洲黑人,站在工廠的車間裏,用熟練的中國話張羅著。中國人在非洲開工廠的故事很多媒體(ti) 都有報道,但非洲人在中國開工廠,卻是個(ge) 實打實的新鮮事。

  《波比的工廠》的製作時間,從(cong) 2018年9月持續到2021年8月,記錄下新冠肺炎疫情前後, 非洲商人波比在中國義(yi) 烏(wu) 周邊創業(ye) 的變化過程,形成長片和劇集兩(liang) 個(ge) 版本。第一集為(wei) “疫情之下的中非貿易”,講述中非工廠老板波比新冠疫情前後工廠不同的經營狀態,他在外貿業(ye) 蕭條的情況下如何克服困難,讓工廠生存下去。第二集為(wei) “非洲老板與(yu) 中國員工”,講述波比夫婦在缺兵少將的情況下如何處理與(yu) 中國員工的關(guan) 係,如何解決(jue) 工廠的管理難題,推動工廠向前發展。第三集為(wei) “家是心之所在”,講述無論是中國人還是非洲人,都注重家庭,都在為(wei) 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這是“民心相通”的重點。

  在《波比的工廠》中,波比作為(wei) 一位在華非洲人,其一言一行早已融入中國。在影片片尾,波比唱著“老婆老婆我愛你”這首歌,在唱到“家,是不富裕,可是我,有力氣。”時,振臂一揮。張勇將這一畫麵放入電影,是因為(wei) 他深刻理解,這一句歌詞就是波比的夫子自道,是異鄉(xiang) 創業(ye) 人的心聲。

  “我們(men) 都是朋友”

  “我與(yu) 波比相識於(yu) 《我從(cong) 非洲來》。那時候的他除了做貿易,還經營著一家非洲餐館。” 張勇回憶到。在《我從(cong) 非洲來》這部影片中,波比以“非洲餐館”老板的身份出現,後又被張勇團隊邀請,參與(yu) 了該片的放映研討活動。“看完影片後,波比在一群觀眾(zhong) 前哭了,說這部片子使他想到了自己的奶奶。”真誠的創作打動了波比,而波比真性情的表現也打動了張勇,二人因片結緣,從(cong) 此之後一直保持聯絡。

  2018年,波比和中國妻子在浙江義(yi) 烏(wu) 附近開辦了一家外銷西非的化妝品工廠,張勇意識到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hui) 。在張勇看來,“波比能夠代表直接和中國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同甘共苦的非洲人。”

  在紀錄片中,麵對工人的矛盾,波比勸導著“我們(men) 都是朋友,我們(men) 不是敵人”,麵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波比在鼓勁兒(er) 打氣,“我覺得我們(men) 能挺過去的”。

  經營工廠的波比,要麵對中國工廠經營者所麵臨(lin) 的許多共性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會(hui) 因他的非洲人身份而改變,比如如何管理工人化解矛盾,如何應對上下遊的供應鏈,如何麵對疫情,而這,也引發了觀看者的共鳴。

  在張勇看來,過去也有一些關(guan) 於(yu) 非洲人在華工作和生活的紀錄片,但聚焦點多在於(yu) 雙方的不同點,存在刻板印象,而現實遠遠更為(wei) 豐(feng) 富多元。張勇希望通過波比的故事打破這一誤區,“波比本身是一個(ge) 非常有趣的人。”張勇希望透過這間義(yi) 烏(wu) 工廠裏發生的點點滴滴,反映出中非民間交流的多重麵向。

  最真實的樣貌

  《波比的工廠》從(cong) 2018年開始拍攝,跟拍兩(liang) 年後,新冠疫情暴發,一些行業(ye) 的供應鏈受到影響,外貿業(ye) 麵臨(lin) 困難,而這也使影片的主題發生了轉變。在《波比的工廠》中,非洲老板、中國員工,不同膚色的人在一起品嚐著時代巨變帶來的陣痛。“透過這個(ge) 中非跨國工廠的故事,我希望能讓觀眾(zhong) 看到中國普通人和在華非洲人在這場時代變革中所經曆的,並由此折射中非人民在深層次交往中最真實的樣貌。”張勇說,他希望自己的紀錄片,能夠改變一些人對非洲人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張勇發現,近年來,不少短視頻平台上活躍著非洲人的身影,“在短視頻平台上,有人專(zhuan) 門找非洲小孩錄製祝福語喊口號,然後賣給國內(nei) 的受眾(zhong) ,支付當地人的價(jia) 格很低,來換取一兩(liang) 百元的收入,我覺得這樣不好。”張勇說。

  張勇還對一個(ge) 畫麵印象深刻。在工廠工人離職後,波比夫妻在管理工廠上有一些分歧,妻子認為(wei) 波比畢竟是一個(ge) 外國人,有些東(dong) 西他理解不到。

  “那一刻拍攝時我沉默了,波比在中國十幾年了,沒有他聽不懂的中文,但是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張勇說。

  目前,張勇還有兩(liang) 部作品正在製作,一部為(wei) 《我到非洲去》,另外一部為(wei) 《90後的中非情緣》。前者的視角與(yu) 《波比的工廠》《我從(cong) 非洲來》正相反,是講述中國人在非洲的故事。後者講述的是中國青年與(yu) 非洲青年彼此合作、相互促進、共同成就,張勇希望以青年人的視角折射中非合作的未來之光。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