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之石”重見天日,幹旱給歐洲敲響三大警鍾!
中新網8月21日電(管娜)“如果你看到我,就哭吧。”捷克易北河裏深埋的“饑餓之石”上,刻著這樣一句警示語。如今歐洲的嚴(yan) 重幹旱讓大量“饑餓之石”重見天日。幹涸的河床上,甚至暴露出了長期被淹沒的曆史遺跡。
然而,在高溫和幹旱的夾擊下,歐洲不止感到“熱”和“渴”,旱情衝(chong) 擊民生和經濟,加劇了歐洲能源危機,還敲響氣候變化的警鍾。
“饑餓之石”重見天日
持續高溫少雨導致歐洲數國嚴(yan) 重幹旱。隨著一些河流水位不斷降低,“饑餓之石”重見天日。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7日,德國沃姆斯,低水位致使岸邊出現了“饑餓之石”。
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在德國最大河流的河岸上,出現了許多“饑餓之石”,這些石頭上還帶有1947年、1959年和2018年等日期。其實,這些“饑餓之石”是一些河床岩石,往往隻在水位極低時才現身,有的還刻有以前的人們(men) 留下的警示災害的信息。
“饑餓之石”並不是唯一在今年的幹旱中重見天日的“文物”,在遭受幾十年來最嚴(yan) 重幹旱的西班牙,一座位於(yu) 水庫底部的環形巨石陣得以重見天日。報道指出,這個(ge) 巨石陣被稱為(wei) “瓜達爾佩拉爾石墓”,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
在西班牙中部的卡塞雷斯省,隨著巴爾德卡尼亞(ya) 斯水庫水位驟降,一座環形巨石陣裸露出來。
而在塞爾維亞(ya) 東(dong) 部的普拉霍沃附近,數十艘戰艦殘骸裸露出來。這些戰艦被證實屬於(yu) 納粹德國黑海艦隊,很多戰艦上還遺留有大量彈藥和炸藥。
意大利波河水位下降,附近漁民在裸露的河床上發現一枚炸彈。據報道,這枚炸彈重超450公斤,為(wei)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留。隨後這枚炸彈被帶去安全地區實施了爆破。
根據歐洲幹旱觀測站(EDO)的數據,幹旱警告目前正在影響著60%以上的歐洲地區,專(zhuan) 家表示,今年可能是歐洲500年來幹旱最嚴(yan) 重的一年。
最近幾周,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家都已經不得不開始限製用水。在這兩(liang) 國的部分地區,當局還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被迫切斷供水。
不止是幹旱
幹旱造成的問題不僅(jin) 僅(jin) 是裸露的河床、稀缺的飲用水,它還衝(chong) 擊了歐洲的民生經濟,加劇了能源危機,敲響了氣候變化的警鍾。
西班牙比利亞(ya) 爾塔德洛斯蒙蒂斯,當地水庫嚴(yan) 重幹旱,放眼望去,恍惚以為(wei) 這裏是一片沙漠。
高溫幹旱對歐洲造成了多方麵的衝(chong) 擊,其中農(nong) 業(ye) 受到了最直接的衝(chong) 擊。在意大利波河地區,嚴(yan) 重幹旱導致稻田水幹涸,當地農(nong) 民估算,今年的水稻收成可能會(hui) “腰斬”。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稱,高溫幹旱正在給歐洲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根據多名歐洲經濟專(zhuan) 家進行的研究,長時間的高溫熱浪將會(hui) 影響歐洲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而同一項研究還預測,歐洲的GDP增長將較過去幾年下降0.5%。
近年來,不時遭遇的能源危機對歐洲來說已不“新鮮”。但一邊是俄烏(wu) 衝(chong) 突帶來的氣、油、煤資源全麵緊缺,一邊是持續高溫幹旱造成的巨大能源需求,歐洲能源危機急劇惡化。
有專(zhuan) 家表示,歐洲持續的幹旱給發電帶來了壓力。呂斯塔德能源公司指出,7月一些國家的電力需求比往年同期水平高出3%至8%。仲夏時節的電價(jia) 創下新高。7月成為(wei) 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電價(jia) 有記錄以來最貴的1個(ge) 月。
英國地鐵、火車等運輸係統被迫減速減班,以防軌道因高溫變形發生危險。一名鐵路工人在倫(lun) 敦一火車站向乘客分發瓶裝水。
受多種因素影響,歐盟能源供應無法得到保障,一些歐洲國家為(wei) 此重啟煤電項目。在當前形勢下,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麵臨(lin) 重重困難。
評論指出,能源危機正在推動歐洲各國政府回歸原有的能源模式——包括對煤炭和化石燃料的依賴,歐洲國家似乎正在放棄其在2030年之際將氣體(ti) 排放量減少55%的目標,而這樣的情況也可能造成當前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權威機構、專(zhuan) 家和輿論普遍認為(wei) ,今夏席卷歐洲的高溫和幹旱,再次敲響了氣候變化在加劇的警鍾。世界氣象組織預計,由於(yu) 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未來高溫熱浪將成為(wei) 常見現象,其中歐洲地區的溫度將比其他地區上升得更快。(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