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加法”
做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加法”(財經觀)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具有精準、直達、定向等優(you) 勢,有助於(yu) 更好激發微觀主體(ti) 活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高新技術企業(ye)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等科技企業(ye) ;設立“普惠養(yang) 老專(zhuan) 項再貸款”,推動增加普惠養(yang) 老服務供給;設立“交通物流專(zhuan) 項再貸款”,支持公路貨物運輸經營企業(ye) 和貨車司機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ye) 和個(ge) 人……今年以來,為(wei) 更好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央行持續豐(feng) 富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激勵金融機構優(you) 化信貸結構,不斷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支持力度。
從(cong) 經濟發展全局和長期大勢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麵在供給側(ce) 。這就要求宏觀調控措施必須更加精準,通過對特定領域和行業(ye) 的定向調控,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近年來的實踐證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具有精準、直達、定向等優(you) 勢,有助於(yu) 更好激發微觀主體(ti) 活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以2020年央行創設的兩(liang) 項直達實體(ti) 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wei) 例,截至去年底,累計撬動全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對16萬(wan) 億(yi) 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0.3萬(wan) 億(yi) 元,對幫助疫情影響下的小微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因此,在保持金融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要積極做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加法”,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穩定就業(ye) ,用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yang) 老、交通物流專(zhuan) 項再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的行業(ye) 、市場主體(ti) 傾(qing) 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方麵,要推動新創設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快落地,更好發揮其撬動作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促進實體(ti) 經濟發展方麵有獨特優(you) 勢,能夠發揮出“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在當前國內(nei) 經濟恢複還存在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要充分挖掘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潛力,加快相關(guan) 貸款投放,推動信貸總量增長。金融機構也要積極行動起來,用好用足各項激勵政策,增強自身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
另一方麵,要不斷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和約束機製,更好實現精準導向。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推出時,均精心設計了激勵相容機製,將央行激勵資金與(yu) 金融機構的定向信貸支持直接、定量掛鉤,成為(wei) 推動工具快速有效落地的“內(nei) 驅力”,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在推動相關(guan) 政策工具落地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好這些激勵和約束機製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推動金融資源定向直達實體(ti) 經濟,並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通過動態調整激勵資金比例、監管約束機製等措施,讓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出更有效、更精準的支持作用。
日趨成熟的宏觀調控能力是我們(men) 的一大優(you) 勢,也是中國經濟在壓力下保持強勁韌性的重要支撐。相信隨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持續發力,實體(ti) 經濟將獲得更有力、更高質量的金融支持,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將得到進一步鞏固,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吳秋餘(yu)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