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重慶高溫:有的玻璃裂成“馬賽克” 農民深夜挑燈打穀

發布時間:2022-08-24 09:4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重慶沙坪壩區的王貝貝已半個(ge) 月沒開過熱水閥洗澡了。她開冷水閥,出來的卻是熱水,剛打開時還有點燙。

  如果不開空調,家裏門把手、櫥櫃、板凳也“發燙”,“隻要能導熱的東(dong) 西都是熱的”。即使開著空調,晚上9點,王貝貝摸了摸裝有窗戶的那一麵牆,仍是熱的。每上一次廁所,她的“衣服都濕了”,馬桶圈濕漉漉的。

  王貝貝是高中老師,正值暑假,每天為(wei) 數不多的外出是去有空調的健身房。每次出門前,她要穿防曬服,打太陽傘(san) 、戴墨鏡,抵抗明晃晃的太陽。

  其餘(yu) 時間,她都待在家裏吹空調,晚上也不敢出門。8月19日,王貝貝掃了一眼手機,顯示最高溫43攝氏度,零點溫度35攝氏度。

  截至8月22日,重慶已經連續15天最高溫在40攝氏度以上。數據顯示,7月1日以來,重慶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明顯偏少,9個(ge) 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曆史高溫紀錄,累計降雨較多年同期偏少6成,尤其是8月以來較多年同期偏少9成。

  在重慶武隆區火爐鎮,一位村民第一次在家裏安裝空調,這裏海拔八九百米,過去隻靠風扇就能度過夏天。陳旻住在重慶渝北區的江邊,每天拉上窗簾遮蔽陽光,不久前,她一個(ge) 朋友家中的落地窗在高溫炙烤下,裂成了“馬賽克”。

  為(wei) 了省電,老人紛紛湧進公共場所乘涼。一個(ge) 網友進入重慶楊公橋地鐵站,“驚呆了”,老人們(men) 坐在有空調的地方,有的在閑聊,有的在打牌,都戴著口罩。還有村民躲進山洞避暑,穿著棉襖,在山洞裏支起桌子煮火鍋,“裏麵溫度常年隻有16攝氏度”,拍攝者說。

  一些勞動者仍在烈日之下。8月22日下午3點,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的民警林海龍正在檢查來往車輛。道路中間沒有遮擋的地方,林海龍的製服被汗水浸透,皮鞋因地表溫度過高而開膠。

  “現在出汗,隻喝水不上廁所。”林海龍說,天氣雖然熱,但他們(men) 還能去流動車點吹吹空調,環衛工人、建築工人更辛苦。

  8月17日晚上6點左右,49歲的工人代洪鑫正在重慶江北區一處工地給毛坯房安裝空調,突然感到頭暈,並開始嘔吐。他中暑了。

  中暑後,代洪鑫沒有去醫院,喝了點葡萄水,在工地的宿舍裏躺著休息了一天,次日早上又去了工地。

  他不敢停。幾年前,他的孩子意外從(cong) 7樓摔下,昏迷了5個(ge) 月。為(wei) 了照顧孩子,他原本在銀行裏的保安工作丟(diu) 了,隻能幹臨(lin) 時工,掙錢為(wei) 孩子治病。

  工地上一天300多元的工資是孩子的救命錢。自從(cong) 重慶入夏,代洪鑫沒有停止工作,每天早上7點出門,工作4個(ge) 小時,再從(cong) 下午1點工作到5點半。

  雖然安裝空調的毛坯房能遮陽,但熱風透過窗戶吹到代洪鑫的臉上,熱得他難受,“內(nei) 褲都濕掉了”,大風扇吹著也不管用。

  工地老板準備了西瓜、藿香正氣水給工人降暑,但代洪鑫依然中暑了。

  戶外工作者是中暑的高發人群。8月23日,重慶墊江體(ti) 育場附近,一個(ge) 網友拍下一名環衛工中暑的畫麵,這位工人正躺在一張椅子上大口喘氣,胸部快速起伏,市民們(men) 紛紛站在旁邊,拿著扇子為(wei) 其扇風,遞上礦泉水,並將其送往醫院。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急診部副主任醫師趙金川接受《重慶日報》記者采訪時稱,7月1日以來,他們(men) 接診了48例中暑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有26例,數量比往年明顯偏高。

  他介紹,長期戶外工作的工人、抵抗力較低的老人和小孩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熱射病是重症的中暑,如果送醫不及時,可能會(hui) 危及生命。除中暑外,心腦血管疾病、上呼吸道疾病也較平時有所增多。

  8月19日,代洪鑫又幹了一上午,感到渾身沒勁,發抖,吃不下飯。“隻能按暫停鍵”,他打算回家找點活幹,等涼快了再回工地。

  高溫之下,不光是人,動植物也吃不消了。幾天前,王貝貝買(mai) 了幾支玫瑰,一天沒進空調屋就蔫了,而陽台上的3盆植物已經枯死。她所在小區的綠植也大麵積枯死。

  連蚊子也被高溫嚇退了。往年這時候,王貝貝都用電蚊液驅蚊,今年8月,這個(ge) 東(dong) 西沒再派上用場。

  以前,陳旻每天5點多鍾醒來,都能聽到小鳥的叫聲,但現在外麵一片死寂,連蟬也不叫了。她堅持每天3次出門遛狗,到後麵,狗也不願意出門了,“腳丫子不敢著地,走著走著就跳起來。”

  每天晚上8點,陳旻給小區的十幾隻流浪貓送貓糧和水。由於(yu) 天氣炎熱,貓沒有胃口,趴在地上,一隻平時野性十足的貓此時見了人也不動彈,還有小貓跳到她家二樓喵喵叫,“想讓我開門。”

  重慶歌樂(le) 山上,800多條狗也在忍受著高溫,它們(men) 吐著長長的舌頭,呼哧喘氣,為(wei) 了涼快去水溝裏躺著。

  這是76歲老人黃素蘭(lan) 的流浪動物收養(yang) 基地。救助動物20多年,她第一次見識這樣的高溫天氣。

  眼下,這些“毛孩子”怎麽(me) 熬過酷夏成了她的心事。她沒有錢買(mai) 空調,隻能每天噴3次水,為(wei) 狗降溫。

  為(wei) 了給1萬(wan) 多隻雞降溫,重慶永川區的一位養(yang) 殖戶每天開著麵包車去村民家買(mai) 水,一次拉500斤,一天4次。盡管如此,雞還是熱得撲扇翅膀,少量雞被熱死,這位養(yang) 殖戶不得不將其掩埋,24小時觀察其它雞的狀況。

  8月15日,重慶舉(ju) 行2022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稱,7月15日開始的高溫已導致33個(ge) 區縣、585個(ge) 鄉(xiang) 鎮(街道)、88.1萬(wan) 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30萬(wan) 人,其中飲水困難人口達到26.9萬(wan) 人;8個(ge) 區縣66條河流斷流,10個(ge) 區縣25座水庫幹涸;26個(ge) 區縣水利工程蓄水量低於(yu) 70%。

  8月22日,重慶江津區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裏的自來水停了三四天,隻能燒井水飲用。這位村民種植了幾十畝(mu) 花椒,一個(ge) 月沒有下雨,花椒樹幹死大片,尚存活的花椒樹枝芽長得也很短,他估計,今年自家的花椒可能減產(chan) 三分之一。

  8月22日淩晨,四川南儀(yi) 隴縣的村民賴燕玲因為(wei) 停電被熱醒。這幾天,村裏天天停電,每次最短停四五個(ge) 小時,賴燕玲睡不著,去地裏幫著公婆收稻穀。

  賴燕玲說,白天太熱,公公婆婆每天淩晨3點拿著鐮刀,去地裏收割一千多斤稻穀,一直收到早上8點。夜裏看不清,他們(men) 就在腦門上綁一個(ge) 照明燈。

  地裏到處都是飛蟲、蚊子,有的會(hui) 往眼睛裏鑽,一家人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還是全身癢癢,汗水往眼睛裏流。

  他們(men) 期待一場大雨,但雨遲遲未來。

  眼下,人們(men) 隻能等待。根據重慶市氣象台發布預報,8月20日至25日,重慶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將達38~42攝氏度,26日後,由於(yu) 副熱帶高壓略有減弱,重慶曠日持久的高溫天氣或將有所緩和,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範圍會(hui) 明顯減小。

  8月19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hui) 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緊急調運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向重慶調運130台(套)汽油發電機、100台(套)柴油發電機組、170台(套)抽水泵、60台(套)噴灌機組等價(jia) 值1167萬(wan) 元的中央抗旱裝備。

  8月22日晚上,王貝貝去樓下超市搶了幾塊雪糕,還沒走到家,雪糕已經化了。

  (文中王貝貝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海月 實習(xi) 生 郭泓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