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完成首例救護猞猁野化放歸

發布時間:2022-08-24 09: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寧8月23日電 (記者 李江寧)記者23日從(cong) 青海省林草局獲悉,日前,青海完成中國首例救護猞猁的野化放歸。

  2021年4月6日,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吉爾孟鄉(xiang) 秀腦休麻村救護一隻1歲左右的猞猁幼崽,其角膜水腫導致右眼失明無法捕食獵物而出現營養(yang) 不良、體(ti) 質極度虛弱症狀。

  救護中心對猞猁每日投喂兔、鴿、羊肉並在食物中添加治療藥物以補充營養(yang) 、恢複體(ti) 質、治療眼疾,同時開展針對性康複治療及野化訓練。

  為(wei) 減少人為(wei) 因素幹擾,避免猞猁對人類失去警惕性,影響其正常放歸,在其飼養(yang) 展出區域使用玻璃貼紙進行遮擋。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yang) 管理,救護猞猁發育狀態良好,進食排便、日常行為(wei) 、精神狀態良好,右眼功能恢複正常;貓科動物常見傳(chuan) 染病抗原檢測均為(wei) 陰性,未攜帶貓科常見傳(chuan) 染病病毒,血液生化生理等各項指標均正常,經評估後,符合野化放歸條件。

  由於(yu) 該猞猁為(wei) 1歲幼崽,缺乏野外生存捕獵經驗,無法直接放歸原生地。經青海省林草局批準,在西寧市林草局組織協調下,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剛察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通縣林草局配合協作,在多次調查基礎上,選定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為(wei) 猞猁野化放歸點。該地點人為(wei) 幹擾因素少,有野外猞猁種群分布,並有豐(feng) 富的岩羊、中小型齧齒類動物等食物資源,有利於(yu) 野化訓練、放歸及後續保護管理工作開展。

  猞猁130多天野外活動監測結果顯示,其已具備獨立生存能力,表明此次野化放歸非常成功並取得階段性經驗。

  據介紹,此次飼養(yang) 管理過程中,通過遮擋玻璃麵減少人為(wei) 幹擾、利用兔鴿活食鍛煉其捕獵能力等一係列野化訓練工作對放歸成功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同時,首次在放歸地搭建野化訓練場進行野化放歸,證明青海省具備合適地區搭建臨(lin) 時野化訓練場地放歸野生動物的可行性。此外,為(wei) 救助放歸野生動物佩戴衛星項圈可以準確掌握其野外活動規律,有助於(yu) 對猞猁等大中型貓科動物開展科學有效的野外救護和放歸工作,提升救護、野外放歸的成功率。(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