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陳興華:千年靈渠何以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紐帶?
【解說】廣西桂林市除了擁有舉(ju) 世聞名的漓江,還擁有一條被譽為(wei) “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人工運河——靈渠。地處內(nei) 陸的千年靈渠何以成為(wei) 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紐帶?近日,廣西桂林市興(xing) 安縣博物館原副館長陳興(xing) 華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
【解說】靈渠建成於(yu) 公元前214年,全長約37公裏,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條山區越嶺運河, 因為(wei) 靈渠溝通了湘江與(yu) 漓江,連接了長江與(yu) 珠江兩(liang) 大水係。在海上絲(si) 綢之路上,靈渠如同一條紐帶將中原與(yu) 海外連接在一起。
【同期】廣西桂林市興(xing) 安縣博物館原副館長 陳興(xing) 華
從(cong) 1982年開始到現在,我們(men) 還有陸續地發現,特別是唐代的一樽胡人俑,這個(ge) 胡人俑很特別的,它戴一個(ge) 小三角帽,這是粟特地區的人,他是經常來往於(yu) 絲(si) 綢之路的商人。廣西的合浦(縣)就是出最好珍珠的地方,粟特人完完全全有可能就是把合浦的珍珠運往到中原,又把中原的特產(chan) 運往到海外。
所以在我們(men) 靈渠岸邊,粟特人俑的發現,也證實了靈渠不僅(jin) 僅(jin) 是秦漢時期就有海外與(yu) 中原的聯係,而是長期以來,千年以來不斷就有這種商貿的交往,文化的交往,靈渠在海上絲(si) 綢之路與(yu) 內(nei) 陸的交通過程當中,起到了積極的、非常關(guan) 鍵的作用。
【解說】靈渠周邊有著古老而豐(feng) 富的農(nong) 耕文化。農(nong) 耕文化造福了靈渠周邊的民眾(zhong) ,也通過靈渠傳(chuan) 播到海外。
【同期】廣西桂林市興(xing) 安縣博物館原副館長 陳興(xing) 華
靈渠的農(nong) 耕文化在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通道上,有越南使臣經過靈渠的記錄,將靈渠灌溉中的水車,還有用石頭燒成石灰,撒在田間,讓農(nong) 業(ye) 的糧食倍增,這樣的記錄,說明靈渠兩(liang) 岸的傳(chuan) 統優(you) 秀的農(nong) 耕文化得到了傳(chuan) 播,越南使臣在他們(men) 的記載當中,有把我們(men) 的水稻種子,還有其它農(nong) 作物的種子帶到他們(men) 國家去,這就是中國優(you) 秀農(nong) 耕文化對世界人類的貢獻。
【解說】曆經2000多年風雨滄桑,靈渠仍發揮著灌溉、排洪、漓江補水、旅遊等作用,因此,它也被專(zhuan) 家稱為(wei) “活態的遺產(chan) ”。
【同期】廣西桂林市興(xing) 安縣博物館原副館長 陳興(xing) 華
所謂的“活態”是指原有的這些遺產(chan) 依然還發揮著最初的功能和作用,那麽(me) 靈渠也是這樣啊,它依然還在使用著原始的、當初的功能。比如說我們(men) 的人字形大壩、我們(men) 的泄水天平,依然還在為(wei) 當今所服務。
我前麵也提到,兩(liang) 千多年來,靈渠水從(cong) 來沒有對靈渠兩(liang) 岸的縣城造成過水害。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有泄水天平,每當洪水到來的時候,它會(hui) 將多餘(yu) 的水泄到了湘江,解決(jue) 了洪水對縣城的危害。現在我們(men) 能不能學習(xi) 靈渠這些古人的經驗呢。
【解說】目前,靈渠仍灌溉著兩(liang) 岸6.5萬(wan) 多畝(mu) 農(nong) 田。2018年,靈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an) 名錄,成為(wei) 廣西首個(ge)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an) ”。(完)
(楊宗盛 趙琳露 廣西桂林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