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乘組首次出艙,哪些環節有變化?專家解讀
神舟十四號乘組首次出艙,哪些環節有變化?專(zhuan) 家解讀→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
據了解,這次一共有5項作業(ye) 任務,總台央視記者勞春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帶來報道。
神舟十四號乘組執行首次出艙活動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現在離打開艙門已經過去了四個(ge) 半小時,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的出艙活動依然進行當中,現在,五項任務,他們(men) 已經是完成過半,包括已經安裝好了線纜的保護裝置,已經安裝好了擴展泵組,抬升了全景相機等等。接下來,他們(men) 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安裝艙外的工具箱。此外他們(men) 還要做一件事情,要驗證艙外主路徑轉移路徑,問天艙外的一條主路徑,他們(men) 要去爬一爬,這也是第一次。這一次的出艙,已經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五次出艙,是中國空間站進入到建造階段以後的第一次出艙,有很多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新艙這次使用的問天艙的氣閘艙和節點艙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麵更加的寬敞,有大概15個(ge) 立方米左右,比節點艙10個(ge) 立方米左右要寬敞不少。另外一個(ge) ,它的出艙口也更大,直徑有一米,所以我們(men) 看到兩(liang) 名航天員進進出出就方便很多。還有一個(ge) 很大的不同就是這一次問天艙的氣閘艙,出艙口是朝向地球的,所以說視覺效果不管是對於(yu) 航天員來講,還是對於(yu) 我們(men) 這些在地麵上看航天員出艙的觀眾(zhong) 來講,視覺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覺得剛剛陳冬在出艙的時候說的一句話特別貼切,他說地球那麽(me) 近,撲麵而來,我們(men) 看到的就是這種感覺。
設備升級 全新體(ti) 驗
根據前幾次出艙活動經驗,對一些要用到的設備和工具都進行了一些新的升級,包括全景相機的抬升就非常簡單,我們(men) 看到之前全景相機抬升,往往是需要幾十分鍾的時間,但這一次就特別簡單,因為(wei) 它不需要把全景相機拆下來,隻需要把螺絲(si) 擰鬆,然後一抬升就可以,劉洋很簡單完成。另外還有一個(ge) ,這一次也是使用了新的小機械臂,還有一個(ge) 主路徑,也是新的路徑,是問天艙的路徑,也是第一次爬行,所以很多個(ge) 新,盡管是全新的狀態,但是我們(men) 看到航天員們(men) 進行得非常順利。
航天員和航天服狀態如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ti) 技術局高級工程師 肖莉:現在航天員的狀態、生理狀態非常好,當然航天員服裝自主工作是指,服裝獨立供電、獨立工作是四個(ge) 半小時,但是航天員在服裝裏邊已經工作了六個(ge) 半小時,而且之前完成了高強度的工作,所以我們(men) 估計航天員應該是比較疲憊的,但是我們(men) 很欣喜的是,他們(men) 已經出色完成了這次出艙任務的重點工作。
首次啟用問天氣閘艙 空間更大出艙更便捷
此次出艙任務,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從(cong) 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出艙,這也是問天氣閘艙首次使用。
在此之前,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已經通過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完成了4次出艙任務,為(wei) 什麽(me) 這次要用問天氣閘艙,它和從(cong) 天和節點艙出艙有什麽(me) 不同呢?
現在我們(men) 看到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我們(men) 來看這個(ge) 位置,這個(ge) 位置就是航天員出艙活動的一個(ge) 出口,它的直徑是一米,這樣使得航天員出艙活動會(hui) 變得更加的寬鬆。
相比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由於(yu) 不需要兼顧對接來訪飛行器的功能,因此它的內(nei) 部比較平整,同時它的內(nei) 部體(ti) 積也更大,更有利於(yu) 出艙活動的順利進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範高潔:天和節點艙它的空間也是比較小,活動的空間大概隻有10個(ge) 立方米。到了問天氣閘艙這邊,它的空間有接近15個(ge) 立方米,所以他們(men) 在氣閘艙裏的活動空間會(hui) 更大一些,他們(men) 穿航天服和脫航天服的過程可能會(hui) 比在節點艙,他要更舒適一些。
不同於(yu) 天和節點艙,問天氣閘艙的出艙口被設計成了麵向空間站的“下方”,因此,從(cong) 天和節點艙出艙時,航天員是看上去像是從(cong) 下往上“爬”,從(cong) 問天氣閘艙出艙像是從(cong) 上往下“鑽”,航天員出艙後看到的景象也會(hui) 大有不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範高潔:從(cong) 問天氣閘艙的出艙口出去之後,不像咱們(men) 之前節點艙出艙看到的先是星空,這次先看到的是我們(men) 地球的景象。
專(zhuan) 家告訴我們(men) ,此次出艙驗證問天氣閘艙的出艙功能後,未來它將成為(wei) 整個(ge) 空間站係統的主要出艙通道,而此前進行過多次出艙任務的核心艙節點艙,今後將作為(wei) 氣閘艙的備份,為(wei) 航天員執行艙外任務提供支持。
問天實驗艙小機械臂配合航天員出艙
在之前的幾次出艙任務中,我們(men) 曾看到過航天員通過與(yu) 核心艙的機械臂配合,完成了一係列的艙外任務。此次任務中,“神十四”乘組航天員也通過機械臂完成了各項工作,而不同的是,這一次參加出艙任務的是問天實驗艙上搭載的小機械臂。那麽(me) ,航天員又是如何通過機械臂來出艙的呢?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在航天員出艙過程中會(hui) 使用到很多的工具,像我眼前的一人多高這一整套工具,一部分就是便攜式的腳限位器,還有一部分就是艙外操作台,它們(men) 組合在一起被安裝到問天實驗艙的小臂上。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yu) 環境工程部 宇航產(chan) 品設計主管工程師 範子琦:這次的腳限位器出艙以後裝在小機械臂上,也是小機械臂末端有這麽(me) 一個(ge) 基座,然後航天員出艙以後,還是抓著這個(ge) 腳限位器直接插到小臂上,然後裝完腳限位器以後,拿著艙外操作台直接插到腳限位器的側(ce) 麵。艙外操作台上頭是負責放一些轉移的設備,包括工具,這上頭有很多接口都可以放設備的。
這次由於(yu) 氣閘艙的空間比較大,之前核心艙艙外操作台是出艙以後進行組裝的,這次艙外操作台是在艙內(nei) 直接三節組裝好以後一起出艙,然後插到這個(ge) 腳限位器上。
工作人員介紹,除了便攜式腳限位器和艙外操作台之外,針對本次出艙任務的需要,還使用到艙外電動工具、微型工作台、便攜式安全帶等多種工具。
擴展泵組安裝 空間站恒溫“空調”有了備份
“神十四”乘組首次出艙任務其中之一是安裝問天實驗艙的熱控擴展泵組。在空間站,受太陽光照影響表麵溫度差異很大,麵向太陽的一麵,表麵溫度可高達150℃以上,而在背陽麵,溫度則能低至零下100℃以下。我們(men) 知道此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就已經在天和核心艙上安裝了一套熱控擴展泵組,此次在問天艙上再次安裝,又是為(wei) 什麽(me) 呢?
空間站熱控係統就像空間站的中央空調,它的核心是遍布空間站各個(ge) 角落的管路,管內(nei) 的液體(ti) 可以循環流動,可以給熱的地方散熱,也可以給冷的地方加熱,為(wei) 航天員和儀(yi) 器設備提供合適的溫度環境。但要想讓管內(nei) 的液體(ti) 循環流動起來就需要用到熱循環泵,也就是此次安裝的擴展泵組內(nei) 的核心設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係統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範高潔:問天實驗艙是發射的時候是已經帶了泵組的,讓它熱環境能夠循環起來。在軌我們(men) 要用航天員出艙,利用航天員出艙的機會(hui) 再安裝一台擴展泵來提高它的可靠性。
熱循環泵是一種需要長期高速運轉的設備,壽命有限,作為(wei) 問天實驗艙熱控係統泵組的備份,一旦艙內(nei) 的泵組出現故障,艙外的泵組可以隨時接替工作,保證空間站長壽命穩定運行。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