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徽菜頭牌臭鱖魚:臭惡猶美,皆有所以
中新社安徽黃山9月1日電 題:徽菜頭牌臭鱖魚:臭惡猶美,皆有所以
作者 成展鵬
“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很香。用筷子把魚肉撥開,它的魚肉呈蒜瓣狀,一片一片,很細嫩很鮮美。”這是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對臭鱖魚的描述。
孟秋時節,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百年餐飲老字號紫雲(yun) 館內(nei) ,中國徽菜大師、臭鱖魚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鍾少華正忙著給食客做徽菜頭牌菜臭鱖魚。當天客滿,20多個(ge) 包廂全部點了這道名菜。
走進徽菜館,臭鱖魚是很多食客的首選菜品之一。鍾少華認為(wei) ,這道菜隱含了中國道家陰陽相融的思想。臭鱖魚的香寓於(yu) 臭之間,可謂香中有臭,臭中有香,香臭適宜,回味無窮。正如人生之苦樂(le) ,苦中有樂(le) ,樂(le) 中有苦。吃徽菜臭鱖魚,可品百味人生。
“黃山有奇鬆、怪石、雲(yun) 海、溫泉、冬雪五絕,應該再加上一絕——臭鱖魚,臭得真香。”來黃山旅遊的蘇先生品嚐完臭鱖魚後如是說。
“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隻有在每年三四月,桃花盛開時,才最肥美、最鮮嫩。因此臭鱖魚四季醃製的時間長短不一。根據溫度和濕度的不同,因時製宜。
明清時期,外出的徽商,希望將長江河鮮鱖魚帶給家人品嚐,為(wei) 了克服食物腐爛變質問題,通過醃製和發酵,對魚進行保鮮。抹鹽後的鱖魚需要裝入當地特有的杉木桶,並用鵝卵石壓製。
由此逐漸創造出臭鱖魚這一徽州標誌性美食,至今有近300年的曆史。
鍾少華介紹說,製作臭鱖魚最重要的步驟是醃製,尤其要控製溫度和濕度,在自然發酵過程中,溫度高了容易腐爛變質,溫度低了會(hui) 變成鹹魚。
他解釋道:“臭鱖魚的臭,是魚的蛋白質經過醃製後,轉化而來的一種氨基酸所散發出的氣味,與(yu) 腐爛變質的臭味完全不一樣。”
“臭惡猶美,皆有所以”。實際上,中國人喜食臭味食物,並非新潮。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過一些對臭味食物的描述。“臭”名遠揚的臭鱖魚,體(ti) 現的是中國人的一種飲食智慧。
徽菜大師們(men) 又對其進行了改良,在做法上有了更多創新,推出幹鍋臭鱖魚、漢堡臭鱖魚、醬香臭鱖魚、窖香鱖魚等,以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臭到深處方知香”,黃山市餐飲烹飪行業(ye) 協會(hui) 2021年底發布的中國徽菜徽州臭鱖魚產(chan) 業(ye) 發展大數據顯示:黃山市徽州臭鱖魚年產(chan) 值約40億(yi) 元人民幣,帶動就業(ye) 5萬(wan) 餘(yu) 人。產(chan) 品遠銷東(dong) 南亞(ya) 、歐美和日本等地,“俘獲”了眾(zhong) 多食客的味蕾。
鍾少華說,隨著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加之保鮮冷鏈技術的應用,臭鱖魚得以“遊”得更遠。他認為(wei) ,“百年徽菜‘出海’前景可期”。
如今,鍾少華經營著3家徽菜餐廳及一家臭鱖魚生產(chan) 企業(ye) ,年銷售臭鱖魚近百萬(wan) 條。
“師道授業(ye) ,延續發展已傳(chuan) 承百年的臭鱖魚技藝,是我天生的責任和終生的事業(ye) 。”鍾少華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