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一周年 北交所實現穩健起步
9月2日,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周年。北交所開市以來,保持平穩運行,四梁八柱的基礎製度搭建完成,各項製度安排有效運轉,融資交易功能不斷強化,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的企業(ye) 、製度、文化和生態等要素不斷集聚,北交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新的起點與(yu) 新的氣象,各界期待北交所繼續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市場盡快實現高質量規模積累,完善市場融資交易功能,健全市場產(chan) 品體(ti) 係,繼續發揮好“主陣地”輻射帶動作用,為(wei) 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高度契合市場定位
“設立北交所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重要舉(ju) 措。北交所有望成為(wei) 中小創新型企業(ye) 孵化、成長、蝶變的重要平台,更多‘小巨人’企業(ye) 將在這裏成長為(wei) ‘巨星’。”正在進行北交所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創新層企業(ye) 金蘭(lan) 股份董事長藺向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解決(jue) 了中小企業(ye) 的融資難題,降低了中小企業(ye) 的融資成本。
專(zhuan) 家表示,北交所宣布設立以來,走出了一條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的普惠金融之路,取得的成效至少包括四個(ge) 方麵:支持了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構建了一套特色製度安排、發揮了市場的紐帶作用、優(you) 化了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市場生態。
北交所聚焦“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的總目標。在100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ye) 占比接近八成,民營企業(ye) 占比達到九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等領域企業(ye) 占比超過八成,覆蓋工業(ye) 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和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其中,20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不含第四批名單)。
整體(ti) 來看,北交所以試點注冊(ce) 製為(wei) 牽引,在遵循交易所建設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尊重中小企業(ye) 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的特點,構建了一套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特點的製度安排,包括服務對象精準包容、發行上市便捷順暢、融資機製按需靈活及交易製度便捷高效。
北交所四套上市準入標準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創新型企業(ye) ,在已經上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既包括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也包括具有創新特征的傳(chuan) 統行業(ye) 企業(ye) ;既有利潤過億(yi) 元的大型成熟企業(ye) 或細分行業(ye) 龍頭,也有尚未盈利的初創企業(ye) 。
上市審核高質高效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cong) 北交所方麵了解到,開市以來,北交所秉持“開門辦市場”的理念,積極暢通谘詢溝通渠道,加強政策解讀和培訓交流,強化審核標準公開,提升全流程信息公開水平,不斷完善各項機製安排,已初步形成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發行上市審核生態,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整體(ti) 運行良好,並初步形成三方麵的特色。
精準包容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特點。北交所定位於(yu)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申請上市公司客觀上表現出規模偏小、發展階段偏早的共性特征。在嚴(yan) 格把關(guan) 財務真實性、經營與(yu) 內(nei) 控合規性等方麵的前提下,上市審核充分體(ti) 現對中小企業(ye) 成長過程中規律性問題的精準包容;在創新屬性上既支持科技創新,也支持模式創新、產(chan) 品創新。
充分發揮存量企業(ye) 監管優(you) 勢。北交所申報企業(ye) 均為(wei) 掛牌滿一年的新三板創新層公司,已經過掛牌準入、持續信息披露監管,北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在已披露信息方麵簡化披露要求,通過審核問詢進一步提高企業(ye) 信息披露的針對性。
有效利用券商持續督導基礎。充分利用前期主辦券商的督導基礎,實施保薦機構與(yu) 持續督導券商一體(ti) 化,加強保薦機構責任,審核過程中強化盡職調查針對性,持續督導期間滿足特定條件可簡化核查。
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近期表示,當前北交所市場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快聚集一批高質量上市公司,形成合理的市場初始規模和市場深度。
專(zhuan) 家認為(wei) ,客觀來看,北交所上市審核高質高效具有現實基礎:一是申報企業(ye) 前期已有規範基礎。二是北交所與(yu) 新三板一體(ti) 發展、一體(ti) 監管,助力持續提升北交所的審核質效。三是中介機構執業(ye) 質量持續提升。
據了解,北交所通過流程再造,打通掛牌審查、持續監管、上市審核各環節,共享監管檔案,對申報上市的公司提前梳理,逐家形成有針對性的審核預案。北交所持續優(you) 化審核流程機製,不斷優(you) 化自律審核與(yu) 輔導備案、發行注冊(ce) 的協同聯動機製。
流動性有望提升
今年以來,A股市場總體(ti) 震蕩盤整,北交所市場的流動性與(yu) 估值水平亦有所波動。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北交所屬於(yu) 新興(xing) 市場,市場規模有待進一步積累,品牌效應和影響力需要不斷積聚,流動性水平仍有提升空間。隨著上市公司數量進一步增加、結構進一步豐(feng) 富,市場深度將進一步增加,優(you) 質上市公司集聚將帶動更多資金參與(yu) ,進一步活躍市場交易。另外,北交所將研究降低交易成本,適時推出北交所指數,持續推進交易機製創新,豐(feng) 富產(chan) 品供給,滿足投資者多元化交易需求,促進提升定價(jia) 效率。隨著相關(guan) 舉(ju) 措落地,市場流動性基礎條件將進一步改善。
統計數據顯示,北交所股票以小市值為(wei) 主,流通盤規模較小,84%的公司總市值低於(yu) 15億(yi) 元。北交所投資者以合格個(ge) 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為(wei) 主,該群體(ti) 交易相對低頻理性,持股期限相對較長,更加關(guan) 注企業(ye) 成長帶來的中長期收益。因此,北交所市場的換手率不宜簡單與(yu) 其他市場對標。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yu) 北交所新股上市前已在創新層掛牌交易,上市後價(jia) 格呈現出更加複雜的買(mai) 賣博弈特點,不會(hui) 因為(wei) 單次公開發行就產(chan) 生明顯的流動性溢價(jia) 。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基於(yu) 確定性的發展預期,專(zhuan) 業(ye) 機構不斷加大布局力度,交易持倉(cang) 比例穩步提升。北交所開市以來,公募基金、社保基金、QFII、RQFII等長線資金均已入市投資。隨著近期新股供給提速,專(zhuan) 業(ye) 機構繼續保持資金流入態勢。
藺向光表示,在加大特色製度供給、穩步推進交易機製創新以及北交所指數、融資融券等製度或市場工具將盡快落地實施的基礎上,預計北交所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將大幅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