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使命坐標係上——“藍天”與“跑道”的對話

發布時間:2022-09-05 15:28:00來源: 解放軍報

  這是一個(ge) 關(guan) 於(yu) “藍天”與(yu) “跑道”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戰友。他們(men) 一個(ge) 是飛行員、一個(ge) 是跑道養(yang) 護員,都在北部戰區海軍(jun) 航空兵某部所在戰位上創下服役時間最長的紀錄。崗位不同、專(zhuan) 業(ye) 不同,他們(men) 有著各自的使命坐標係:藍天與(yu) 跑道。但為(wei) 了戰鷹翱翔藍天,他們(men) 又有著相同的使命追求:100%的任務完成率、保障完好率。

  贏得這個(ge) 數據並不容易,無論付出汗水還是收獲成績,100%都非一個(ge) 相對而是絕對的數值。對奮鬥者來說,100%是一個(ge) 目標,贏得100%是一種榮耀。奮鬥強軍(jun) 的時代,100%是他們(men) 砥礪的見證,是他們(men) 軍(jun) 旅征途中的一座裏程碑。

  駕駛戰鷹翱翔藍天34年,特級飛行員林忠恩安全飛行6000多小時,任務完成率100%。問他有啥秘訣?他說:“把每一次飛行,都當成人生中的第一次起飛。”他帶飛的“徒弟”說:“升空就是作戰,‘師傅’對每一個(ge) 人、每一個(ge) 細節的要求都是零誤差。”

  擔負場站地麵保障人員28年,一級軍(jun) 士長馬明龍的保障完好率始終保持在100%。飛行員們(men) 說:“有馬班長在,我們(men) 飛得放心。”從(cong) 機械員轉崗為(wei) 跑道養(yang) 護員,他維護的裝備極少返廠維修;每次廠家定檢,他保養(yang) 的零件“宛若新生”;他自主創新的跑道修補法,被寫(xie) 進專(zhuan) 業(ye) 教材之中。

  一件平凡事,做到極致就不平凡;一個(ge) 普通崗位,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就不普通。兩(liang) 位老兵,一個(ge) 逐夢藍天,一個(ge) 守護跑道,崗位專(zhuan) 業(ye) 不盡相同,肩負的職責使命卻高度一致。一路走來,二人彼此鼓勵,相互促進。從(cong) 天空到地麵,從(cong) 台前到幕後,他們(men) 用行動踐行使命,也成為(wei) 令“後浪”們(men) 敬佩、追慕的行家裏手。

  今天在座座軍(jun) 營,像他們(men) 一樣恪盡職守的老兵還有很多。鋪著厚繭的雙手,爬滿皺紋的麵龐,他們(men) 是強軍(jun) 戰位上的螺絲(si) 釘。經過風雨洗禮、任務淬火,老兵自有老兵的追求:100%,是他們(men) 對於(yu) 使命價(jia) 值的理解與(yu) 踐行。

  ——編 者

  可能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活成了別人眼中的一道光

  太陽掙脫遠山的束縛,一躍而升。登上戰鷹,伴隨著朝陽,林忠恩即將迎來新任務。

  每一次任務,都是挑戰。天氣寒涼,根據操作規程,林忠恩把風擋玻璃加溫電門打開,看著玻璃上的霧氣消散,等待著塔台的指令。

  “開車!”戰鷹飛向藍天。跑道一側(ce) ,馬明龍默默目送戰鷹起飛。對於(yu) 一名航空地勤兵來說,這種默默地目送,是職業(ye) 習(xi) 慣,更有一種特殊的儀(yi) 式感。

  那一年,馬明龍接到命令,從(cong) 機械員轉崗為(wei) 跑道養(yang) 護員。“在海軍(jun) 航空兵部隊當兵,誰不想離戰鷹更近一些。”雖然工作依舊勤勤懇懇,但他從(cong) 此埋下了一個(ge) “心結”。

  三萬(wan) 英尺之上,戰鷹正在爬升。林忠恩突然發現,飛機前風擋玻璃出現裂紋,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爬”向其他區域。“請求返航!”意識到情況危險,林忠恩當即向塔台報告。

  前風擋玻璃碎裂,是危險係數較大的險情。即使微小的裂紋,也可能導致整塊前擋風玻璃脫落,如果飛行員處置不當,還有可能造成駕駛艙爆炸性減壓……塔台指揮員毫不遲疑地下達返航指令。

  作為(wei) 維修養(yang) 護人員,馬明龍也得到了飛機返航的消息,心裏咯噔一下。“莫不是剛檢查跑道時走神兒(er) 了,有遺漏的石子吸進了發動機?”越想越後怕,馬明龍三步並作兩(liang) 步奔向機場。他一邊跑、一邊注視著戰鷹降落的飛行姿態。

  布滿裂紋的前風擋玻璃,讓林忠恩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跑道。他隻能透過左右舷窗,來對正跑道。放下起落架、收油門……憑著積累的飛行經驗,他小心操控飛機穩穩落地。

  “這個(ge) 飛行員是誰?技術不一般!”飛機降落的一幕,讓馬明龍悄悄注意起了這位“藝高人膽大”的飛行員。與(yu) 此同時,他也從(cong) 機務戰友口中得知,此次返航是飛機前風擋玻璃加溫膜故障造成的。

  飛行任務中,險情隨時可能出現,戰鷹每一次起飛降落,飛行中的每一種姿態,都是對飛行員技術能力、應急能力、心理狀態的考驗。

  那時,林忠恩還是一位剛剛嶄露頭角的飛行員。在此之前,他也曾遇到過和馬明龍一樣的選擇——正當自己駕馭某型戰機漸入佳境的時候,忽然接到改裝某新機型的命令,這也意味著,他必須放棄即將完成的機長資格認證,從(cong) 零學起。

  走下飛機,林忠恩的飛行服在陽光照射下反射著光芒,那光芒仿佛也驅散了籠罩在馬明龍心頭的陰霾。麵對新專(zhuan) 業(ye) ,馬明龍告訴自己,要像林忠恩一樣成為(wei) 某個(ge) 領域行家裏手。

  馬明龍從(cong) 場站唯一一輛吹雪車“入手”,從(cong) 除鏽刷漆開始,憑借在機械員崗位上積累的技術本領,他撲下身子鑽研起來。不久,他研發改良的新型吹雪車在場站亮相。

  “我就說嘛!是金子總會(hui) 發光,任何崗位都不會(hui) 埋沒了你的光芒。”戰友們(men) 對馬明龍刮目相看。但大家並不知道他心底藏著的“秘密”——這份光芒,迸發自一次偶然的相遇,迸發自一個(ge) 戰友對另一個(ge) 戰友“無聲的鼓勵”。

  從(cong) 今天起,你叫我“老林”,我叫你“老馬”

  深秋時節,風雪說來就來。跑道上,吹雪車一刻也不停歇。擔負著吹雪車的操控任務,馬明龍的心裏隻有一個(ge) 信念——確保戰鷹順利起降。

  這種吹雪車屬於(yu) 特種裝備,操縱手需要具備一定技術:根據地麵積雪厚度,適時調整發動機輸出功率,保證最佳除雪效果;還要具備維修和保養(yang) 這個(ge) “大塊頭”的本領。

  “聽說您之前飛的機型,裝配的是某型渦噴發動機,我有些問題想向您請教……”為(wei) 了解更多技術維護知識,一次,馬明龍敲開了林忠恩宿舍的門。

  “要學懂弄通渦噴發動機,還真要下點功夫。”得知馬明龍“拜師”的目的,林忠恩笑著說:“咱倆(lia) 年齡相仿,‘拜師’可不敢當。從(cong) 今天起,你叫我‘老林’,我叫你‘老馬’。”

  不知多少次挑燈夜戰,在“老林”的引導下,“老馬”最終摸透了該型吹雪車發動機的性能。

  又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馬明龍主動找到連隊主官:“這雪一時半會(hui) 兒(er) 停不了,為(wei) 了保障飛行任務,我帶隊去跑道清理積雪……”

  頂風冒雪,吹雪車發動機發出異響,淩晨時分接班的馬明龍,在操縱吹雪車時敏銳捕捉到其發動機內(nei) 部的“細微異常”。他一邊操控裝備,一邊小心拉動油門線,隨時調整發動機狀態……

  氣溫驟降,機場跑道上,吹雪車來回奔波。馬明龍因為(wei) 不停調試油門線,雙手凍得失去了知覺。

  “真是創造了奇跡啊,跑道完全符合飛行起降條件!”

  清晨,飛機進場的命令傳(chuan) 來,看著窗外被雪壓彎的樹枝,戰友們(men) 紛紛讚歎著馬班長一夜沒睡堅守跑道的“戰果”。

  飛行準備會(hui) 上,林忠恩看著窗外滑行的戰機,心中也不禁為(wei) “老馬”暗暗叫好。

  此時的林忠恩,也正在啃硬骨頭。改裝某型飛機,飛行技術優(you) 秀的他怎麽(me) 也沒想到,一次模擬飛行訓練竟會(hui) 成為(wei) 飛行事業(ye) 上的“絆馬索”。

  某型飛機模擬器上,訓練已接近尾聲。此刻林忠恩已建立好航線,準備把飛機拉平降落。突然,語音提示:飛機出現某種特情。

  接著,“飛機”出現劇烈抖動,飛行高度急劇下降。林忠恩下意識地拉了一下操縱杆,“飛機”卻抖動得更厲害了。“不好,飛機失速!”隻聽“咣”的一聲,“飛機”重重摔在了跑道上。

  險情來得太突然。坐在模擬器上,林忠恩有點蒙。

  “怎樣預判這種特情?特情出現持續多久?如何處置特情?”在和其他飛行員充分交流後,得知這一特情並非偶發,林忠恩下定決(jue) 心,要把對該特情的處置,當成自己的攻關(guan) 課題。

  把問題解決(jue) 在真正的戰鬥打響之前。潛心鑽研,讓“絆馬索”變為(wei) 新的“起跑線”。如今,林忠恩圍繞這一課題探索出多項成果,不僅(jin) 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更在實踐中為(wei) 飛行員處置特情提供了有力支撐。

  部隊越離不開我們(men) ,越是我們(men) 的失敗;部隊離得開我們(men) ,才是我們(men) 的成功

  “75%的飛行事故都是人為(wei) 原因導致……”每年,團裏都有新飛行員加入,已是飛行技術檢查主任的林忠恩,一定會(hui) 為(wei) 年輕戰友上一堂教育課,“安全意識鬆懈,飛行技術再好也等於(yu) 零。”

  林忠恩給記者講起他的一次經曆。那次在倉(cang) 庫整理物資,角落中堆砌的一摞《飛行筆記》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幾年前團裏幾位飛行員的飛行安全問題分析記錄。拿起其中一本隨意翻開,不少記錄要點都讓他有一種“吃一塹長一智”的感覺。

  林忠恩如獲珍寶。一個(ge) “為(wei) 飛行技術積累資料”的想法,也在腦海冒出來。從(cong) 那以後,一有時間,林忠恩就會(hui) 將自己積累的飛行要點,敲入筆記本電腦中。

  飛行事業(ye) ,需要一代又一代經驗的積累,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精神的傳(chuan) 承。

  這一年,馬明龍發現,修補好的跑道在經過一定次數的飛機起降後,常常出現“鬆動”跡象。

  是材料有問題,還是工藝有缺陷?馬明龍幹脆在跑道上開辟了一塊“試驗田”。

  一次,馬明龍在修補完一處破損後,又切了另一塊材料重新填補——不同以往的是,他把切刀向左傾(qing) 斜了幾度。翌日,馬明龍一大早就來到跑道旁。看著已經凝固的水泥,他便讓“徒弟”開著吹雪車,測試路麵的牢固程度。

  馬明龍趴在地上,緊緊盯著路麵。吹雪車駛過的瞬間,他看到,第一塊路麵顫動了,第二處修補卻紋絲(si) 未動。

  “成功了!”馬明龍激動地一躍而起。他飛奔向工具間,拿起修補工具再次進行試驗。

  第二次,第三次……相同的測試結果印證了馬明龍內(nei) 心的答案。“改變切刀傾(qing) 斜角度,便可以讓填補材料具有更好的‘抓地力’”。後來,戰友們(men) 將他發明創新的跑道修補法,稱之為(wei) “斜式切割法”。

  北方冬季的地麵有凍層,路麵水泥脆化,跑道容易受損。針對這一問題,“徒弟”們(men) 有樣學樣,紛紛開動腦筋。他們(men) 受北方冬季室內(nei) 普遍供暖的啟發,向馬明龍提出建議:

  “要是能在空曠的跑道上,建立一個(ge) 溫度適宜的小環境——類似於(yu) 一個(ge) ‘移動中的暖氣房’,冬季跑道修補溫度低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徒弟”們(men) 的奇思妙想,讓馬明龍既興(xing) 奮又欣慰。說幹就幹,經過反複實驗,他們(men) 終於(yu) 大功告成,創新出“鳥巢狀加溫修補法”,一舉(ju) 攻克了這一困擾部隊多年的保障難題。

  直身為(wei) 人梯,俯身為(wei) 人橋。無論是林忠恩所在的飛行員隊伍,還是馬明龍所在的地勤人員行列,“後浪”競相湧現。“老林”“老馬”碰到一起,常常由衷發出感歎:部隊越離不開我們(men) ,越是我們(men) 的失敗;反之,部隊離得開我們(men) ,才是我們(men) 的成功。

  哪有什麽(me) 天生優(you) 秀,背後是日複一日的堅守,是發自內(nei) 心深處的熱愛

  “把每一次飛行,都當成人生中的第一次起飛。”這是林忠恩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一次,團裏突然接到長航時轉場多地的保障任務,問他有沒有困難。“關(guan) 鍵時刻拉得出去,這才是最考驗擔當的時候!”那天,林忠恩和兩(liang) 名飛行員從(cong) 早飛到晚,從(cong) 祖國的北疆飛到南疆,曆經多次轉場,任務一直持續到深夜。

  聽聞林忠恩執行長航時轉場保障任務,馬明龍一直在外場守候,直到看見林忠恩駕駛的戰鷹,平安降落在跑道上。

  “任務圓滿完成,再累都值得。”回到塔台,林忠恩和馬明龍見麵寒暄,像往常一樣,他們(men) 給對方送上一句暖心鼓勵。

  34年,林忠恩安全飛行6000多小時,任務完成率100%。28年,馬明龍負責的裝備和維護的跑道完好率始終保持在100%。

  哪有什麽(me) 天生的優(you) 秀,100%的背後是兩(liang) 人日複一日的堅守,而這一切都源自他們(men) 對飛行事業(ye) 的熱愛。

  一次表彰大會(hui) 上,部隊領導說:正是有了許許多多的“林忠恩”和“馬明龍”,我們(men) 才有喊出“全時備戰、全域抵達”的底氣。

  那天,“藍天”和“跑道”一同站在領獎台上接受榮譽。

  一個(ge) 說,起降在“老馬”維護的跑道上,我們(men) 放心。

  另一個(ge) 說,祖國的海天有“老林”們(men) 守衛,我們(men) 也放心。

  幾天前,場務連配備了全新的吹雪車。一次試車時,馬明龍的“徒弟”、下士劉旭操作不熟練,給吹雪車發動機電池充電時,沒關(guan) 上發電機風門,導致發動機抖動得厲害。馬明龍心疼壞了,親(qin) 自做示範:吹雪車是我們(men) 的“戰友”,一定要愛惜。

  當90後、00後懷揣著軍(jun) 旅夢想,走進部隊,林忠恩和馬明龍兩(liang) 位“老兵”,依然堅守在戰位上。

  他們(men) 說——如今各類裝備,設計越來越智能化,效率越來越高。他們(men) 還說——趕上了好時代,一定要把自己積累的技術、經驗傳(chuan) 給新戰友。

  進跑道、加油門、修正側(ce) 風……林忠恩駕駛飛機又一次駛向藍天。

  又忙碌了一夜,完成了跑道修補作業(ye) ,馬明龍安心地轉身,走進一片霞光裏。那背影,挺拔極了。

  (王希 本報特約通訊員 段宴兵)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