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懂事的孩子身後,一定站著懂教育的家長

發布時間:2022-09-06 15:43:00來源: 工人日報

  張紅雨

  一位小學生因為(wei) 乘車錢不夠而得到了公交車司機代為(wei) 刷卡的幫助。下車前,孩子主動給司機送來欠條,還在回家後和媽媽一起送來了一張百元公交卡,希望幫助更多的有困難的乘車人。

  央視新聞報道的這個(ge) 事情很暖人心。事件背後是一個(ge) 重大的話題:做人的誠信與(yu) 友善。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懂事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懂教育的家長。

  近年來,“熊孩子”的事情屢上熱搜。高鐵上大喊大叫、電影院裏踹前排椅子、家中高空拋物……這些事情的解決(jue) 方式,有的是家長拳腳回應被侵擾者,有的是家長躺平高呼“我的孩子我管不了”……

  “我一直教育孩子做人要懂得感恩,要能記得別人的好。”上述新聞中,孩子媽媽的這句話透露出孩子身上的優(you) 秀品質是和家長有意識的長期教育分不開的。

  意大利教育學家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發現孩子》中寫(xie) 道:一位好母親(qin) 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教育孩子養(yang) 成誠實的品德。誠實、守信、友愛這些事關(guan) 做人,是貫穿人一生的重要學習(xi) 內(nei) 容。所以,家長要從(cong) 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開始教給孩子與(yu) 年齡相應的行為(wei) 規範。

  事實上,不少家長沒有這種必須要教給孩子公共場合行為(wei) 常識的意識,比如,外麵不是家裏,說話的聲音、動作的幅度都要小一些。很多家長以為(wei) ,“我的孩子還小”“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這些認知是有偏差的。

  家長尤其應切記,不要以“他還是個(ge) 孩子”為(wei) 理由而希望全社會(hui) 都對自家孩子的任何行為(wei) 給予寬容和理解。事實上,正因為(wei) 他是個(ge) 孩子,才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去引導、去教育。

  每一個(ge) 孩子如果從(cong) 小受到過這樣的約束和管教,大概率不會(hui) 造成出門之後“管不了”的局麵。現在,社交媒體(ti) 、新聞報道裏出現了很多因為(wei) 沒管好孩子而發生的矛盾衝(chong) 突,這應該給家長們(men) 提了醒,要教給孩子兩(liang) 件事:底線和界線。

  所謂底線,是關(guan) 於(yu) 法律的、倫(lun) 理的、安全的內(nei) 容。不能打人罵人,要尊老愛幼,不能拿別人的東(dong) 西,不能高空拋物等都屬於(yu) 這個(ge) 範疇。很多家長在底線這方麵的教育做得不錯,但在界線方麵的教育往往被忽略。

  所謂界線,比如,家裏和家外、網上和網下。要讓孩子意識到,生活空間是有界線、有區別的,所以,不能用同樣的聲調在所有的場合說話,不能把同樣的好奇運用在任何事情上,不能把同樣的內(nei) 容展示在虛擬和現實之中。

  好在,現在有這樣意識的家長越來越多。有新聞報道,一個(ge) 總愛從(cong) 樓上往下扔東(dong) 西的小寶寶,被媽媽有意識地設計了一場被砸人找上門來的場景,從(cong) 而讓孩子徹底收手。還有一位家長懲罰自家在電梯裏小便的孩子,清掃電梯一個(ge) 月。

  相信這樣有意識去教育孩子的家長會(hui) 越來越多,公共場合的“熊孩子”就會(hui) 越來越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