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複 向物種入侵說“不”

發布時間:2022-09-08 11:23:00來源: 人民日報

  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複

  健全防控體(ti) 係 向物種入侵說“不”(美麗(li) 中國)

  核心閱讀

  外來物種入侵嚴(yan) 重威脅農(nong) 林業(ye) 生產(chan) 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隨著近兩(liang)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的相繼施行,我國從(cong) 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複等方麵構建全鏈條防控體(ti) 係。專(zhuan) 家提醒,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隨意丟(diu) 棄外來物種,放生活動要規範開展,防止因不當操作導致外來入侵物種擴散,造成危害。

  近日,河南汝州市圍捕“怪魚”鱷雀鱔引發關(guan) 注。經過努力,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方對鱷雀鱔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並對湖區進行了消毒。

  今年8月1日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guan) 總署等有關(guan) 部門製定發布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我國從(cong) 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複等方麵構建全鏈條防控體(ti) 係。

  水生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是難題,源頭施策是高效又經濟的手段

  鱷雀鱔,原產(chan) 於(yu) 美洲,身體(ti) 覆蓋菱形硬鱗,口部形態長而尖,因形似鱷魚而得名。鱷雀鱔是如何傳(chuan) 入我國的呢?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崗位科學家顧黨(dang) 恩介紹,鱷雀鱔體(ti) 型怪異,為(wei) 了迎合一些人的獵奇需求被作為(wei) 觀賞魚引入國內(nei) ,並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銷售,“鱷雀鱔食量大、生長速度快,一般水族缸無法容納或養(yang) 殖費用高,加之其肉質不佳、卵有劇毒不宜食用,被部分養(yang) 殖者放生或丟(diu) 棄至戶外水體(ti) 的情況時有發生。”

  顧黨(dang) 恩介紹,鱷雀鱔進入戶外水體(ti) 後的潛在危害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危害水產(chan) 養(yang) 殖安全,一旦進入養(yang) 殖水域,導致養(yang) 殖種嚴(yan) 重減產(chan) 甚至絕收。二是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可直接導致本土魚類等水生動物種群急劇下降甚至滅絕,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穩定。三是在極端情況下,對人類具有一定攻擊性。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向有關(guan) 省份調度了解,目前尚未有鱷雀鱔侵入養(yang) 殖水域情況。鱷雀鱔在河南、江蘇、山東(dong) 、重慶、四川、廣西、北京等地城市公園湖泊或內(nei) 河有零星散發記錄,在廣東(dong) 等南部少數地區自然水域有零星分布。

  “目前,鱷雀鱔呈現點狀分布,這也間接證明其在自然水域的擴散是由於(yu) 人為(wei) 放生引起的,未出現跨水域擴散,遠未到泛濫成災的地步。”顧黨(dang) 恩說,水生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是世界性難題,由於(yu) 水體(ti) 的隱蔽性較強,很難發現其中的入侵物種,也很難像對待植物和病蟲害那樣對鱷雀鱔精準定位,“加強監管,杜絕非法的引種和買(mai) 賣,從(cong) 源頭上阻斷其傳(chuan) 播,從(cong) 而達到預防的目的,是目前較為(wei) 高效和經濟的手段。”

  主動應對、消除危害,加強重大外來入侵生物防控能力建設迫在眉睫

  “這是啥品種的螺喲,個(ge) 頭比田螺大,產(chan) 的卵是粉色的”“扒開水稻根部,這種螺在田裏隨處可見”……今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一位居民在該鎮一處稻蒜輪作省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的200畝(mu) 耕地中,發現了一種陌生的螺。

  經專(zhuan) 家鑒定,這種螺是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重大危險性農(nong) 業(ye) 外來入侵生物之一福壽螺。福壽螺會(hui) 在水稻生育期啃食水稻秧苗、幼苗,造成稻田減產(chan) 。

  如何防治福壽螺這一外來入侵物種帶來的侵害?九襄鎮政府聯係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漢源縣人民法院和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探索解決(jue) 之道。

  “經過前期的勘查,我們(men) 決(jue) 定將這200畝(mu) 耕地確定為(wei) 耕地司法修複示範田。”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製定防控滅除方案,組織法院幹警、鄉(xiang) 鎮村組幹部、村民於(yu) 7月21日當天在修複示範田中集中清理了約50公斤福壽螺。

  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即自然傳(chuan) 播、無意傳(chuan) 入和有意引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外來入侵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萬(wan) 學說,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比較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

  近20年,我國新發外來入侵物種近110種。外來物種入侵嚴(yan) 重威脅農(nong) 林業(ye) 生產(chan) 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

  “外來物種入侵破壞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與(yu) 生態環境,還會(hui) 影響到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造成農(nong) 業(ye) 重要動植物品種資源的嚴(yan) 重破壞。”劉萬(wan) 學說,入侵物種紫莖澤蘭(lan) 使四川大麵積優(you) 良草地被侵占,嚴(yan) 重製約了畜牧業(ye) 的發展;原產(chan) 於(yu) 古巴的牛蛙攜帶的蛙壺菌造成了入侵地大量兩(liang) 棲類動物的死亡,甚至會(hui) 造成本土蛙滅絕。

  “加強重大外來入侵生物防控能力建設迫在眉睫。”劉萬(wan) 學建議,加強農(nong) 業(ye) 有害生物科技攻關(guan) ,推進形成完整的預防與(yu) 預警、檢測與(yu) 監測、診斷與(yu) 防治、根除與(yu) 控製、利用與(yu) 管理相協調的科技支撐體(ti) 係。推動外來入侵物種早期快速精準檢測與(yu) 遠程智能監測的技術開發與(yu) 應用,推動入侵物種早期滅絕根除與(yu) 阻擊攔截技術的研發,提升“一種一策”的精準治理與(yu) 有效滅除能力,實現入侵物種“治早、治小、治了、治好”主動應對能力的提升。

  “開展技術培訓和宣傳(chuan) 引導可以提高基層防控能力和公眾(zhong) 防控意識。”劉萬(wan) 學說,應將外來物種入侵防控納入教育體(ti) 係,增加相關(guan) 科學普及教育,提升社會(hui) 各界對外來有害生物的認知水平。

  管理有法可依,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隨意丟(diu) 棄外來物種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生物安全法明確規定,國家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為(wei) 貫徹落實生物安全法規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guan) 總署等有關(guan) 部門製定發布了《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已於(yu) 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從(cong) 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複等方麵構建全鏈條防控體(ti) 係。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說,生物安全法和《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構建起了製度框架,為(wei) 做好我國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源頭預防方麵,管理辦法對引種管理、口岸防控、境內(nei) 調運檢疫、邊境跟蹤評估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實現了對外來入侵物種自然傳(chuan) 入、人為(wei) 無意傳(chuan) 入和人為(wei) 有意引入3條途徑全覆蓋。

  “不管它是否有入侵特性,對於(yu) 外來物種,未經批準都不得擅自引進,更不能隨意丟(diu) 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生物安全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ge) 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diu) 棄外來物種;長江保護法規定,禁止在長江流域開放水域養(yang) 殖、投放外來物種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種種質資源;刑法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diu) 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yan) 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平介紹,生物安全法規定:未經批準,擅自釋放或者丟(diu) 棄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guan) 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者丟(diu) 棄的外來物種,處一萬(wan) 元以上五萬(wan) 元以下的罰款。

  張國良提示,不要購買(mai) “異寵”等外來物種,已經在養(yang) 殖的,不能隨意釋放或者丟(diu) 棄,確有必要可聯係相關(guan) 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建議廣大民眾(zhong) 增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意識,規範開展放生活動,防止因不當操作導致外來入侵物種擴散傳(chuan) 播,造成危害。

  本報記者 常 欽 倪 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